聯儲會加息本身不是問題所在,而是曖昧的態度才是造成市場的動蕩和美元上漲的主因。
文章來源: 雅歌12016-01-28 06:08:49

聯儲會加息本身不是問題所在,而是曖昧的態度才是造成市場的動蕩和美元上漲的主因。

昨天聯儲會公布不加息後,股市下跌,聯儲會的決定聲明其實還是溫和,與過去一樣沒什麽差別。可是市場期待更多,這種“與過去一樣”,很官方,很官僚的聲明不足平息市場和投資人對聯儲會今年是否還是維持加息4次不變,3月份是否第二次加息的疑慮。從2016年初以來股市大盤已經跌了10%,除了非農就業率的數據尚為不錯,其它的經濟數據有惡化的傾向,顯示美國的經濟成長趨緩。所以最近幾天,市場已經將期待聯儲會今年加息的次數降為一次,最多兩次(與俺去年12月份預估的數字相同),而且最快在6月或7月分。所以聲明一出來,市場開始因失望而下跌。以下套用CNBC。COM的一句話可以總括。

“The central bank did not, however, specifically state it would defer rate hikes, unsettling some investors. The Fed has forecast four rate increases this year while the market expects but one. ”(http://www.cnbc.com/2016/01/28/street-looks-to-big-earnings-day.html)

聯儲會從2014年就搞這種模糊操作,沒有新意,令人厭煩。這期間造成美元過度強勢,單單去年(2015)一整年美元對所有的貨幣都漲了不少。根據新浪新聞,摘錄如下:

“在本月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中,均有對新興市場麵臨的資金逃離風險以及貨幣貶值壓力提出過預警,認為大宗商品與能源價 格走低一來減少相關出口國的收入,二來盡管會有助於支持進口國的消費,但也會相應抑製大宗商品與能源項目的投資,進而削弱其積極效應。

  數 據顯示,從去年12月17日美聯儲宣布加息到今年1月26日,俄羅斯盧布、墨西哥比索、南非蘭特、巴西雷亞爾和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9.13%、 7.66%、7.07%、4.29%和3.69%。這些國家多是屬於大宗商品出口國,或與美國保持緊密的貿易往來,如美國是墨西哥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也分 別是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的第二大、第三大和第三大貿易夥伴。

  亞洲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幅度相對較小,部分國家貨幣甚至相對美元有小幅升 值。數據顯示,韓元、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比索的同期貶值幅度達到了2.09%、2.01%和1.25%,但印尼盧比、馬來西亞林吉特和泰國泰銖小幅升值約 0.76%、0.54%和0.48%。中東歐新興經濟體貨幣走勢相對平穩,匈牙利福林對美元匯率甚至同期上升1.95%。

  若放寬觀察區 間,絕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都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如在去年全年,阿根廷比索、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和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34.54%、 32.94%、25.20%和20.30,印尼盧比、馬來西亞林吉特和泰銖也紛紛貶值8%甚至是10%以上,中歐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力度也較大。”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16-01-28/doc-ifxnzanh0175846.shtml

單單說2015年聯儲會不過加息0.25%,可是美元平均漲了近9%。這合理嗎?而且美國政府長期債卷利息一度漲了0.5%,10年債卷利息一度高達2.45%,2015年最低是1.8%附近。

所以美國的出口也失去競爭力,比如波音飛機公司去年的銷售量下跌了近一半,歐洲的空中巴士的銷售量增加。不但如此,因美元強勢,進口貨如鋼鐵成品也造成美國的鋼鐵業陷入困境。還有美國的所有國際大公司海外盈利以美元計減少了非常多。

除此之外,利息因為長期期待升息,提早攀升,壓製房貸和購房,壓製公司借貸增加投資。在可能升息xx%的氛圍下,許多公司不願增加投資,因為利息是成本的一部分,不知道 xx%是多少,商人很難做決定。聯儲會即使把利息增加到2.5%都不是問題,許多行業都可以適應。問題是不確定性才是阻礙商業投資的原因。聯儲會的官員喜歡玩這種猜謎遊戲,玩得不亦樂乎,看股市隨著他們的發言上下起伏,感覺很有成就。當然,請他們演講和采訪的人就多了。這多少增加了以後的出路和身價。

========================================

原油因為2天前傳出OPEC與Non OPEC(其實就是單指俄羅斯)國家要對話,商討原油價格而繼續漲。兩天前,俺已經說這傳聞很難實現,也許隻是一個姿態,隻是“靠講話和拖延”來挺高油價的策略。估計不會有實際的行動。這個對話和商討可以托上一兩周,隻要商討雙方不宣布失敗,隻要繼續商討,估計多少會對油價有支撐。這是很高明的策略。去年12月份OPEC 開會時就很愚蠢,本來開會前後都可以借機以模糊決論挺高油價而不需減產。可是偏偏就有人很白癡把OPEC產油額度上調1M桶至實際的數字31.5M桶;過去40年來,OPEC國家的額度上限從來沒有被其成員國遵守過,總是超額。所以這OPEC油總額已上提,市場就認為實際的產油量又要增加了。

俺認為OPEC與Non OPEC不會達到減產的原因有:

1。如果Non OPEC隻是俄羅斯,不包含美國和加拿大,減產把油價提高後,很快這減產的份額就會被美國岩頁油業者填補。傳統油井要尋找和開發不容易,岩頁油沒這問題。而且若是這麽做,過去一整年,沙特等希望借低油價來逼美國岩頁油減產等於功虧一簣。目前美國的岩頁油業宣布破產的還隻是很少數。若是俄羅斯減產,等於讓利給美國和加拿大的產油商。

2。沙特與伊朗的矛盾很難化解。首先伊朗是不會減產的,伊朗認為伊朗的產量份額必須回到國際實施貿易製裁前的4.5M桶之後,才會談伊朗的減產份額。 這相當於伊朗目前的產量需要再增加1.2M桶才會達到4.5M桶日產量。這麽一來沙特的減產,等於讓利給伊朗。目前沙特皇朝最大的敵人不是以色列,而是伊朗。是宗教派係的生死戰爭。以色列不可能占領麥加,而伊朗的什葉派如果影響擴大,可能導致沙特皇朝的崩潰。所以沙特需要減產至少1.2M才可以抵消伊朗的增產。

3。美加的產油商不可能聯合商議減產事項,這是違法的,政府能源部可以重罰。自由市場的本質是自由競爭,聯合議價,設定產油商的配額都是違反自由市場的基本原則。況且美國有上千個產油商,根本無法強迫個別產油商不超產和增產。

所以俺強烈認為這不過是Talked up crude price, 很難實現。當然如果花費口水,能夠讓原油價格稍微有支撐,稍微上漲一些,這是值得的。但是市場投資人和炒家也不愚蠢,不會等太久。所以俺估計下周原油會因還沒結果而開始回跌,回到30-31元。

當然,萬一達到減產協議,原油一定會暴漲,至少2-3天內到45元。然而這個概率很小。

==============================

最新天氣預報從昨天的轉向恢複正常和利空。昨天與今天的預報圖比較。

 

8-14days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