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盒子
文章來源: 路人甲乙丙丁的博克2010-11-16 22:56:19
By 路人乙
前兩天看了北京台的五星夜話欄目,邀請的嘉賓是張瑜.。張瑜最近推出了新片《廬山戀2010》。這使我有幸回顧了三十年前的電影《廬山戀》的片段。《廬山戀》號稱是中國第一部吻戲,不僅完美地呈現出了廬山的景色,而且還創造了多個紀錄。據說張瑜在這部影片中換了四十二套服裝,成為時尚先鋒。
同時《廬山戀》還在當時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也把我帶回到那段學英語的日子。

不是我學英語,是我媽。那時正是文革過後,被稱為科學的春天之時,媽媽在單位參加了電大英語的學習。可想而知,當時學的多是政治英語,什麽“Long live Chairman Mao” 之類。但讀到有趣的課文,媽媽都會講給我聽。其中媽媽給我讀的一個人如何得到禮物的故事倒是很新鮮有趣。·故事的來龍去脈已經不那麽清晰了,但主人公找禮物的過程卻記憶猶新: 主人公打開一個盒子時,發現裏麵又有一個盒子,打開以後還是盒子,裏裏外外好幾層。最後在最小的盒子裏發現了一把鑰匙和一張紙條。然後他按照紙條的描述,用鑰匙打開了放在壁櫥裏的皮箱,終於找到了禮物......記得當時我是又高興又新奇。等呀等呀, 倒要看看那禮物是什麽......原來是一台打字機。當時,打字機可是個稀罕物。可誰能想到,輪到女兒這一代,打字機的稀罕程度也和我們那時差不多了,也許隻能從電影裏才能找到它。除了套盒和打字機以外,記憶中還有那暖暖的燈光映著媽媽年輕的臉和那本英文書。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三十年過去了,我也做了母親。在一年的聖誕節,如法炮製,送給女兒們的聖誕禮物,也是通過那些有趣的盒子,一層層地打開才找到的。看著女兒們那充滿希望的興奮勁兒,我想也許她們也會象我一樣,記住人生曾經經曆的這一美好時刻吧。
乙於11.8.2010

後記:
兩年前的聖誕節,禮物是在一個盒子套一個盒子又套一個盒子裏的。

去年的聖誕節,禮物是通過 scavenger hunt 找到的。那一次,可不如預期中的那樣高興。小女兒看錯了線索中的提示,把書房裏的小字紙簍當成了廚房中的大垃圾箱。大的垃圾箱可是比較髒的!!!她一氣之下,就用她那長期用來跳舞的腳,狠狠地踢了一下,結果我們家廚房裏那曾經完美的不鏽鋼垃圾箱,至今還癟了一塊,都成了紀念品了。

大女兒找了半天,也沒找著禮物,看見妹妹先找到了,就嗚嗚地哭了,後來通過提示,才找到了禮物,終於破涕為笑:)

今年將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