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長兄討論基督教與傳統文化的問題
文章來源: 濟安2010-11-21 21:53:58
我在前麵與人討論的過程中理解了kylelong不與人討論的原因,但是我對您的回複很感興趣,因此真誠希望能與您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您在“1是一神?還是眾神?”中似乎把基督教解釋成多神教,指出:“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王,有許多的主,也就是有許多的神。但是在眾神,眾王中卻有一個至高的真神(馬可福音五,7)。”可否為我們介紹幾個其他神的名字和事跡?如果你所說的眾神指的是摩西或者彼得、約翰等,那麽這些神與最高真神耶和華具有什麽樣的分工呢?學術界似乎普遍認定基督教是一神論的,基督教的教義中,人無論是否被救贖不會成為耶和華,而耶和華的地位和身份也是至高無上、無法比擬的。我個人認為你是把神的概念擴大了,承認多神的同時又將耶和華提高至“最高真神”的地位,其實還是強調了至高真主隻有一位,隻是換了說法的一神論。

你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神就是一位,而非眾位”缺乏現實根據,正如博友“歡顏展卷林中閑坐”指出,中國人拜灶神,土地公,送子觀音。當我們說“老天爺”的時候固然不會說“老天爺們”,但是這可能是由於追求語言的簡潔、經濟性或者漢語不區分單複數的特點和文化習俗等原因,而並不一定是因為“老天爺”是單數的,除了感歎“老天爺”之外,我們也同樣會使用“菩薩保佑”、“阿彌陀佛”等。

你指出:“普通人因超高的道德和行為而成神的乃是‘神仙的----仙’,並非神。”我覺得傳統文化中對神和仙並沒有這麽明確的區分,道教典籍和民間傳說似乎都沒有明確區分哪些是神、哪些是仙,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分工和等級,即使有區分,也並沒有規定人隻能修煉成仙、不能成神。例如,關聖帝君和媽祖信仰都是由與人升華為神的。

所以您關於眾神和至高真神、神和仙之間的區別,似乎更多是一種概念的轉換遊戲。佛教的確不將解脫者稱為“神”,但這又是一種名稱上的區別。因為佛教和基督教在宗教的本性上是一致的,佛教求“解脫”、基督教講“救贖”,如果以基督教的“救贖”為討論的標準和立足點,那麽佛教自然和基督教不是“on the same page”,但是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大宗教,他們之間毫無疑問具有可比性,不論你將佛教稱為“多神教”還是“多佛教”,這都是其與基督教“一神教”的區別。

你指出“佛教就是一個很好的哲學”,將佛教納入哲學的範疇,認為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宗教,我個人認為這是由於您信仰的原因而有所偏見。既然佛教不是宗教,而是哲學,為何稱為“佛教”而不是“佛哲學”呢?為何佛教可以列為三大宗教之一呢?為何基督教徒不允許信仰“佛哲學”呢?

個人認為,宗教本身就是哲學研究的一個領域,正所謂《宗教哲學》,而宗教基本上都規定了人的行為方式和準則、都涉及道德的範疇。所以將道德、哲學與宗教割裂開來,似乎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式。誠如kylelong所言,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的重要性確實深入了道教和佛教(如果說儒家思想不是宗教的話,那麽道德可以看做它對道教和佛教的一個滲透點)。

您對基督教“救恩”的解釋十分詳盡、清晰,但是並不與kylelong的觀點相悖。kylelong認為,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衝突之一在於救贖中道德的作用:基督教的救贖觀不需要考慮道德與善行;而佛教的“解脫”和道教的“得道”都極大地依賴於道德。您對救恩的解釋恰恰是證明而不是反駁了這一點。您自己也指出:“基督教不是勸人為善,讓你天天積功德的宗教。基督教為的是救人,拯救人的靈魂”。大船的比喻十分生動,但是正好表明,大船是否拯救水中的人,並不根據他/她是否行善積德、是否道德高尚,隻要願意遊過去就能得救、隻要信仰就能得救。而儒家思想對道德的推崇和佛教對因果報應、善惡輪回的宣揚使道德成為佛教徒是否可以“成佛”、“得道”、“解脫”(——功能上等同於基督教的“救贖”)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對道德的不同態度的確是基督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區別,我完全讚同kylelong的這個觀點,您的論述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結論:我覺得您對kylelong的批評大多是從自身信仰出發,批評他作為非基督徒對基督教義理解的不透徹之處,但是並沒有反駁其論述的觀點。基督教的救贖的確不根據道德,而佛教的確非常看重道德,強調善惡有報、因果輪回。您的批評中似乎透露這樣的觀點(也肯能是我的誤解):不符合基督教教義的救贖不是真正的救贖,因此佛教根本沒有救贖這一說,佛教甚至連宗教也不是,更像是一種哲學。我覺得這個批評是有偏見的。基督教不根據道德來判定救贖,但您不能因此認定道德、哲學就和宗教無關,這些見解都是由於先入的理念和出發點決定了的偏見。從某一個宗教信徒的角度來看,所有涉及信仰的問題不必要討論就已經有了固定答案了,因為他們的答案必定是來自其自身的信仰和視角。如果換一個角度,從佛教徒的眼中來看,道德為什麽和宗教不是一個層麵?宗教為什麽不涉及道德?佛教為什麽隻是一個哲學呢?為什麽不能是信仰呢?事實上,任何宗教的構成要素都是哲學思想、儀式和組織結構(參見任何一本《宗教哲學》著作),如果佛教的哲學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和基督教起著同樣的社會功能,我們有什麽理由不承認它也是一種“救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