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看民國梨園美男梅蘭芳
文章來源: 吉衣2010-05-11 07:47:40

在電影和電視發明以前,戲台舞台是演繹重現人間悲歡離合,曆史傳奇的唯一地方罷?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站在台下看樣板戲《紅燈記》,眼見著李鐵梅的眼淚,在激昂的二胡中,沿著塗得紅紅的臉頰流下來,她的眉毛因為親人的死去而激憤豎了起來,入了鬢角。。。我的心和著台上的鼓點蓬蓬跳:這悲痛,這痛恨,五歲的我淌著淚捏著小拳頭和台上的李鐵梅一起發誓:要報仇!要報仇!殺了那些日本人!

這就是藝術的力量,舞台的力量。

再後來,是個什麽機會忘了,好像是跟著大人看內部電影,看的卻是京劇《貴妃醉酒〉,舊舊的片子,一個美麗的貴婦人花枝招展地憂愁鬱悶,雖是喝醉了酒搖來晃去的,可身段特別優雅高尚,一點也不失風度。我體會不到她的悲愁,但我深深被她的美麗打動:貴妃頭上精致的貼花,顫巍巍的步搖,飄飄的綢緞水袖,還又她那迷離的眼神,欲訴還休的神情。。。這一切都那麽自戀而又引人愛戀,大大地震撼了我這個長在大山軍營的小女孩:原來女人是可以這麽美麗,原來魅力是可以這麽妖嬈。。。。。。
而最最不可思議的是,電影散了,那個黃埔軍校畢業的張伯伯告訴我:演貴妃的叫梅蘭芳,著名京劇演員。張伯伯又加了一句:男的。

多年後大學期間我到北京實習,看望退休的張伯伯時提起這件事,感歎:總有男人叫女人絕望!伯伯撫掌大笑。

這個曾教我深深迷戀的貴妃啊


寫到這裏,不聯想到另一個傳奇般的演員來:張國榮。如果他沒有在2003年愚人節那天從高樓一躍而下,《梅蘭芳》電影裏梅蘭芳這個角色如果由他來詮譯,那該多麽叫人如癡如醉,欲死欲仙啊!?(注:霸王別姬 (京劇)是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首本名劇)
可惜張國榮走了,木頭樣的黎明真是使盡了力氣也裝不來梅蘭芳,既沒有形似,更別提神韻了,唉,電影《梅蘭芳》,不提也罷!

張國榮在電影《霸王別姬》裏的扮相,是不是很有梅大師的風韻呀


唉!又扯出個叫女人絕望的男人來,打住!

說了半天梅蘭芳的美,別誤會梅蘭芳隻是花瓶美男,要知道,多年以前能被稱為大師,是多年真本事真功夫真聰慧的磨煉。擱現在,拍了幾部電影加上造點緋聞就自封國際知名明星,這不叫藝術界,叫娛樂界。

看看梅大師的履曆:生於梨園世 家--占了先天優勢,8歲學戲,9歲拜師學青衣,11歲登台—這可都是童子功啊!。擅長青衣,兼演 刀馬旦,練武功、練功,後又學習昆曲—藝多不壓身。同時,年輕的梅蘭芳是個很會學習的有心人聰敏人,他觀摩旦角本工戲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時,采眾家之長,再經過自己長期的舞台實踐,再對京劇旦角的 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方麵都加以改進,並創造發展,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梅派”戲劇藝術風格。

民國美男梅蘭芳


中國有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這用在梅蘭芳身上也是恰如其分,他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引發島國京劇熱。1930年訪問美國,獲得美國波摩那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由於他在藝術上的成就,國內外,梅蘭芳先生都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因此,以美男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體係之一。

所以,十幾年前去IOWA 美國大農場讀書,第一個感恩節被幾個來教化我的SISTERS拉到教堂裏過,坐在美國中部生長的一群老太太老爺爺中間,說啥呢?一個文雅得體的老太太問:你是日本人吧? 我說:不是,我是中國人。那老太太眼睛亮了問:你一定知道Beijing Opera!這是了不起的中國藝術,我年輕時在紐約看過,真美啊!

梅蘭芳的《白蛇傳》扮相:美麗白蛇的愛情執著隻換來徐仙的背叛!


美男梅蘭芳用行動證明藝術之美是無國界的。

然而,美男梅蘭芳用行動證明藝術之美是有國界的。

當美男汪精衛主席和日本人左一個聲明右一個和談之際,當美男張學良將軍放棄東北三省沉醉夜夜笙歌時,被人稱為“隻是個戲子”的梨園美男梅蘭芳卻毅然蓄須明誌,不為日本人演出。這個台上演女人的戲子,台下依然是個視死如歸的剛骨男兒!梅蘭芳,你這一行動足以羞殺多少徒有其表的偽男子:當年的和當今的。

蓄胡明誌的民國美男梅大師


我敬重民國美男梅蘭芳大師, 因為他的行動揭示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有骨氣,人品是做出來的,不是靠脂粉和金錢堆起來的。

這個道理其實用在國家之間,亦然。


吉衣05/12/201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