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事:看街景的小店
文章來源: 吉衣2009-11-01 19:11:35
小時候記事是從家搬到湘西開始, 之前一片混沌, 隻有片段搞不清是夢還是真的奇怪的人或事, 比如說兩歲時到奶奶家,一年後回到父母家, 跟媽媽講奶奶家的雞們象鳥一樣, 在門前小河上飛來飛去, 媽媽知道奶奶家門前根本沒有小河, 所以認為這純屬我小孩子家的瞎想象. 為這事兒,我說了很多次,想說服媽媽, 奶奶家的雞們確實和城市裏的雞們不一樣, 奶奶家的雞的確是在門前的小河上飛來飛去啊! 我那時候天天坐在門檻上看很久… 媽媽一向認為我是個比較奇怪的小孩,總是對此事不可置否. 這件事嚴重打擊了我對很多事的回憶, 使我對自己總是充滿懷疑.


說起湘西, 是典型的南中國山區天氣,大半年都是煙雨蒙蒙, 寫在小說裏很羅漫渧克. 可母親是北方人,很是不慣. 但我小孩子家不覺得陰雨連綿和陽光明媚有啥本質區別, 雨天有雨天的過法, 晴天有晴天的好玩, 總是開開心心的. 母親是婦產科醫生常上夜班也不擅長廚藝, 醫院食堂就是我的廚房, 而小孩子玩起來沒鍾點, 等肚子餓了想起來, 食堂常常關了門. 跑到病房裏找母親, 母親會給我點零錢去買點心.

我才不會去買點心呢, 我對小城唯一那條長長青石板街道兩旁的小店可熟著呢, 哪家的薑糖浸得透辣味正好, 哪家的麥芽糖熬得特別焦香, 哪家你買水果糖還送給你一根棒棒糖…買了糖, 我最喜歡坐在小店高高的被踩的象月牙般凹下去的門檻後, 甜甜的糖在嘴裏融化著, 看外麵的街景: 毛毛雨裏披蓑衣穿草鞋擔著擔子的山裏人, 胸前掛滿銀飾眉毛拔扯得又細又彎的好看苗婆子, 打著油傘弓著腰背著背簍的藍衣老太婆, 背簍一搖一晃地, 竟然有個小毛毛的頭伸出來, 也一搖一晃地…如果外麵毛毛雨下得大了, 成了潑墨寫意, 毛毛雨下得小了, 就成了幅上好的細膩水彩畫……

但等到雲開日出, 當然這種情況極少, 這水氣變幻的街景就成了彩色照片, 頓時趣味全無.

,我對湘西小店有著一種莫名的親近好感, 還因為幾乎每個賣糖小店裏都有著一個身著青衣的白臉子店娘. 我在邊城小店裏寫過:

“ 櫃台後是一個眉毛拔的細細彎彎的年小婦人, 皮膚白皙, 頭發烏黑,穿著一件湘西婦人常年不離身的青布衫,可她的青布衫讓人感到分外幹淨柔軟,衣領還別致地滾著細細的淺青的牙邊,散發著一種欲說還休的意味。 每每把錢遞上, 她就拿出一把小小巧巧的秤來, 從那大玻璃罐中用竹筷撚出些許薑糖放在一張軟紙上, 稱好, 十指纖纖, 極靈巧地包成一個好看得四角包, 遞過來, 抿嘴一笑, 真叫人由衷感到愉快!

當時常想, 長大以後, 一定爭取去做這樣一個幹淨溫罄小店的小婦人, 眉毛拔得細細彎彎, 穿上那滾著細巧牙邊的衣裳,也去賣大大玻璃瓶中好吃的各色各樣的薑糖。”

記得當時也告訴過媽媽我的這個最美麗的理想, 當醫生的媽媽隻是那樣看了看我, 我明白因為我是個奇怪的小孩子, 所以我的這個最美麗的理想一定是奇怪的,既然奇怪, 就不正常, 不正常就是不對的. 不對的事怎麽能去做呢? 這樣的邏輯一度讓我非常困惑, 對長大後的將來很是沮喪.

大學畢業後回到二十年未回的奶奶家, 奶奶早已去世, 老屋還在. 上完墳回來, 鄉下的天日悠長無聊,我便坐在老屋的門檻上看屋外雞們忙碌刨食, 一時間有隻公雞惱了, 豎起毛來啄邊上的蘆花母雞, 那雞不敵, 飛跑著, 竟一展翅飛過門前的小水溝, 那隻公雞也跟著飛了過去追打, 啄得那不敬的蘆花母雞伏地不敢動才罷休!

啊! 我想起來了, 我兩歲時跟媽媽講奶奶家的雞們象鳥一樣, 在門前小河上飛來飛去, 這是真的啊, 兩歲的小人矮矮地看,門前的這條小水溝, 可不是一條小河嗎? 雞們是飛過小水溝的啊!

我其實從來就不是個奇怪的小孩, 隻是大人沒有象我一樣坐在奶奶家門檻上, 看雞們是如何飛的.

依然惋惜的是我兒時湘西的美麗的理想: 那青石板街道上, 我的看街景的小店





不經吉衣本人同意, 請不要擅自轉載本文,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