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之勞
文章來源: ShanShan332013-04-02 18:09:07

和許許多多的公司一樣,我的公司也為員工提供免費的咖啡。每個樓層都設有咖啡間,咖啡間有兩台咖啡機。員工們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喜好煮咖啡喝。一般煮咖啡都是一次煮一壺,所以誰先到公司誰就先煮一壺,剩下的就留在保溫瓶裏,後麵來的人就可以有現成的咖啡喝了。等到了大家都開始上班的“高峰”時段,一壺咖啡一會兒就喝完了。下麵的人就再煮一壺,很簡單的事情,唯一的差別就是要等一會兒。

我還在國內的時候就開始和咖啡,當時是喝那種速溶的雀巢咖啡。其實也並不是真的懂喝咖啡,多半有點兒趕時髦的味道。不過的確是喜歡喝了咖啡以後心跳有一點點加速的感覺,有點兒像喝酒,喝了以後會有一點兒興奮。另外也是很喜歡加了咖啡伴侶以後那種厚厚的口感。那個時候喝咖啡似乎是有一點兒“奢侈”,因為和收入相比,咖啡好像不是很便宜。不過我也真的記不住當時的價錢了。到了美國以後喝咖啡很容易了,可是很久我都沒有去碰它,也不知是為了什麽。也許就像我前麵說的當年喝的時候也不過是為了一種時髦,從來也沒有上過癮。後來有了兒子,為了能每天早一點接他回家,這樣可以一邊做飯一邊看他做作業,然後早一點兒收拾停當一起做別的事情。我就開始起早去上班, 而且上班的時間越來越早。因為睡眠時間減少了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感覺人的精力不太夠用。不知不覺地就有了對咖啡的需求。而且這一次真的是有點兒上癮,離不開它了。。。

一般的時候,我到公司後會先喝一杯白水,然後喝一杯加了檸檬片的綠茶,接下來才喝咖啡。因為我到公司的時候很早,基本上整個樓層也沒幾個人,很多的時候都隻有 我自己。我理所當然地應該是那個煮第一壺咖啡的人。等到我喝完了水和茶,其他的同事也開始陸陸續續地來了。這個時候我正好也要開始我的咖啡之旅,就順手把所有的四個咖啡壺煮滿。這樣大家來了之後就立即有新的咖啡喝,而我因為多煮了幾壺,所以等到我要續咖啡的時候還不至於所有的壺都空了。通常我在續咖啡的時候如果發現壺空了而時間還早的話我就會順手再煮一壺,這樣下一個喝咖啡的人來了的時候就有現成的咖啡喝了。可是也有的時候,等我去續咖啡的時候會發現所有的壺都是空的,因為保溫壺的蓋子還是蓋著的,所以從外表看並不知道哪一個壺是空的。需要一個一個地拎起試過來。再做咖啡當然需要等,如果碰到要趕時間,或開會就隻好空杯而“歸”了。

於是我又注意到了咖啡間的一個現象。有一些人倒了咖啡以後,如果發現壺是空的,就會順手把壺洗幹淨,然後再煮一壺給後麵來的人。如果發現兩個壺裏麵剩的咖啡都不多了,也會把兩個壺裏的咖啡合並起來,空出一個壺再煮一壺新的給後麵來的人。還有另外一些人來了以後,如果拎起來一個壺發現時空的,就會放下空壺,再去拎下一個壺,直到找到有咖啡的壺為止。然後就悠閑悠哉地端著咖啡走了。一切是那麽自然而然,仿佛咖啡是天生煮好在那兒的, 就象是在果樹上結出來的果子一樣那麽自然。那幾個被搖過的可憐的空咖啡壺要一直等到一個肯把它洗幹淨重新使用它們的人才會“再見天日”。這第二類的人通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他們來的時候所有的咖啡壺的都空了,而咖啡爐正在煮新的咖啡,他們會不管別人,自顧自地拿著個杯子,去直接從咖啡爐上”截流“正在流向咖啡壺的咖啡以節省時間或是先飲為快。

用過這種自動咖啡爐的人都知道 ,這種”煮”咖啡真的是再簡單不過了。幾乎不用什麽時間,更不需要什麽技術。不過是把咖啡從口袋裏倒出來,把壺放好再按一下按鈕就可以了。真的隻是舉手之勞。可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卻可以給後麵來的人帶來一些便利,特別是節省一些等咖啡的時間。在我看來,第一類的人是那種比較關心他人的群體。有點兒象我們提倡的那種“助人為樂”的人群。一個簡簡單單的非規定的“舉手之勞”的行為反映出他們的潛意識裏對於群體中其他人的關愛。也反映出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教養。一個奇怪的現象是,第一類的人並不是那些新來的或者是職位較低的員工 (我從前的想法很“中國  認為那些“端茶倒水”的事情一般都是”新人”和”小人物”做的)。起碼我觀察到的第一類的人以年紀大的居多,職位高的也很多。不過我見到的秘書好象都屬於第一類人,這是不是和職業有點點的關係?相對而言第二類的人年輕的多一些,是不是也從某一個側麵反映出這個群體的”自我”為中心,是對他們的內心的一個不經意的表露?也許這第二類的人會爭辯說“多大一點兒事兒啊,有什麽了不起,誰不會煮咖啡呀?”。的確咖啡誰都會煮,關鍵是在沒有人明確要求的時候會不會去這樣做, 會不會去為後麵來的人著想。很多時候恰恰是這樣的不起眼的小事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潛意識,反映出一個人的群體意識。

好象是有點兒“小題大作”,但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舉手之勞” 卻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一個人的不刻意表現的很微妙的一麵。至少我是這麽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