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譜的女人
文章來源: 托寶貓2013-01-14 04:53:28


我不會看五線譜。慢慢看,大概能分出節拍來,也能看出音符的上下走向。但拿著樂譜隨口哼出曲子是做不到的。

我不是沒有試圖學過,可死活學不會。於是破罐子破摔,仗著自己有點樂感,靠耳朵辨音的本領不錯,理論這方麵就不思上進了。從此成了個不靠譜的女人。

我學不會五線譜,不僅僅是我的錯。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我是簡譜熏陶的一代。我少年時期的愛好之一就是在各種花邊雜誌上找港台流行歌曲,自己學唱。那些印刷粗糙的歌曲都是用簡譜記曲的,於是看著看著我就無師自通了。

然而看慣了數字記譜,蝌蚪譜從此再也進不到我腦子裏去。我從來沒有學習過任何一種西洋樂器,這種音樂教育的缺失無疑從另一個方麵促進了我的不靠譜。

彈古琴不一樣。古琴譜是減字譜,乍一看不明不白,實際上明白得很。對於彈古琴的人來說,琴譜在手,一目了然,識不識五線譜根本無關緊要。不過對於門外漢,古琴譜還是很可以唬人的。紅樓夢裏寶玉見黛玉看琴譜,說“妹妹近日愈發進了,看起天書來了”。笑傲江湖裏令狐衝第一次看到《笑傲江湖》曲譜,“隻見全書滿是古古怪怪的奇字,竟一字不識”。令狐衝是個武人,不識琴譜也罷了;寶玉竟也不識,難怪黛玉要嘲笑他。不過,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如果不是機緣湊巧、略學了一點琴,很可能也要歸入號稱讀書人卻不識古琴譜的那一類裏去。

生有涯而知無涯,這句話是一點不錯的。活到三十好幾,我終於知道風靡中國大陸幾十年、慷慨豐富我少年時代文藝生活的簡譜,原來跟馬克思主義一樣,竟然是舶來品。不僅是舶來品,而且是法國貨。17世紀巴黎方濟會修士 Jean-Jacques Souhaitty  是始作俑者。18世紀盧梭也插了一腳,大力推行。到了19世紀,一個數學教授、一個樂團指揮和一個音樂教授終於把這東西給最後敲定了,得到了法國政府的官方承認,根據這三人的姓,從此定名為 “Galin-Paris-Chevé 記譜法”。這記譜法很可能是從歐洲傳到日本,再從日本傳到中國,然後就在中國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如今歐洲大部分國家都不使用了,卻在中國找到了第二故鄉。

跟簡譜有關的人物裏,最讓我吃驚的是盧梭。因為其他那些人我壓根都沒聽說過,而盧梭我是很知道的!可是我雖然很知道他,卻不知道他跟簡譜有一腿。這知識竟然是我家那個一開口就跑調的大百科全書無意間透露給我的。我順藤摸瓜,這才把簡譜的來龍去脈摸了個清楚。

這個發現讓我很心灰意冷。我不識五線譜,本來還自我安慰說這也算是間接的抵製洋貨、曲線救國。沒想到我點著小油燈顛三倒四學的那個還是洋貨,而且還是已經被國際市場所拋棄了的洋貨。既然這樣,我不靠譜的事實就連愛國主義也無法粉飾了。

我還有機會變得靠譜一點嗎?機會不是沒有。我女兒的音樂教育眼看就要開始,被“陪太子讀書”的責任心驅使,我會不會克服萬難,被硬生生逼成一個好學的書童呢?

那天老鼐問女兒:你以後想學小提琴還是鋼琴?女兒還沒答話,我搶著說:鋼琴。

老鼐銳利地看我一眼,我訕訕說:……家裏擺架鋼琴,也算一件家具嘛。一舉兩得,劃算,劃算。

老鼐說:言不由衷。請說真正理由。

我說:鋼琴是鍵盤,看著譜彈,譜怎麽寫就怎麽彈,比較直觀。不像弦樂,需要耳朵的分辨力。……比如你吧,你雖然唱歌跑調,但是隻要識譜,就能彈鋼琴,可是你絕對不可能去拉小提琴。

老鼐說:別扯遠了。你老實說,你這裏麵是不是有假公濟私的成分?

我隻好羞愧地說:是的。

——陪太子彈琴,蝌蚪音符和黑白鍵對照觀看,一目了然,陪著陪著我就看得懂五線譜了!——這就是我初步的私心……

——看懂了五線譜之後,繼續陪太子彈琴,陪著陪著我也就會彈鋼琴了!——這就是我進一步的私心……

前途光明,我的不靠譜生涯總有結束的一天。想到這一點,我無比振奮。看看自己的兩隻老手,覺得音樂生涯從四十歲開始,成為鋼琴家是不大可能了,但是成為一個合格的翻譜員,大概還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