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式薄煎餅的瑣碎
文章來源: 托寶貓2012-02-04 10:09:40


今天下午,托小貓拒絕睡午覺。我們把想得起來的遊戲全都跟她玩了一遍之後,她還是精力充沛地跳來跳去。

室外溫度幾乎零下二十度。托小貓精力過剩。下午還很漫長。

於是我說:我們去做crêpe 吧。托小貓說:好!

她跟著我來到廚房,手腳麻利地將一把椅子抬到灶台旁邊,迅速爬上去,占據了觀察和管閑事的最佳位置。

Crêpe,也就是法式薄煎餅,大概是起源於布列塔尼地區、進而流行全國的一種小吃。做這個東西,實在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我自己用的方子是250克麵粉+四個雞蛋+半公升牛奶+一小包香草味糖+一小撮鹽。把這些東西全部混在一起攪成麵糊。有些人還喜歡在裏麵加一勺朗姆酒。不過我家裏從來沒有朗姆酒,所以從來不加。

麵糊攪好,如果時間允許在冰箱裏放置一個小時。之後就可以拿出來攤煎餅了。現在市場上出了許多做煎餅的機器。但是我覺得那些花哨的東西始終不如一口平底鍋和一隻叉子好用。平底鍋底放一點點油,我還用吸水紙把這點油攤開、擦掉。也就是鍋底上隻要稍微有點油氣就行了。燒熱以後用長柄勺舀一大勺子麵糊放進去,傾斜平底鍋以便讓這麵糊均勻地攤開。一麵煎好,翻過來再煎一下,就可以出鍋了。

法國人把 crêpe 當甜點心吃。卷上糖或者果醬或者蜂蜜或者巧克力醬。我不是很喜歡甜食,所以稍稍放一點點糖粉就可以。也有鹹味的薄餅,那個不叫 crêpe, 叫做 galette。正宗的galette與crêpe不同之處在於galette的麵糊裏要有蕎麥麵粉。

crêpe做法實在太簡單,所以誰要是聽到法國人邀請他去家裏過一個  “crêpe夜晚”,千萬不能以為法式大餐正在等待他。單獨用 crêpe 來宴客,那是笨得不能再笨的法子,我覺得隻適合要求低、不講究、喜歡湊熱鬧的年輕人。不過用來請人吃下午點心,倒是不錯的選擇。

做這個東西,我一般可以全程操作,不過把煎餅翻個個兒這種事情,我寧願讓老鼐來做。他熟能生巧,輕輕抖動鍋柄,把鍋裏的餅往空中一拋,掉下來時就完美無缺地翻了個個兒。我就不行,掉進鍋裏的餅常常是對折的、或者有半個搭在鍋沿上。

Crêpe 的原理大概跟中國北方的煎餅差不多。不過中國人喜食鹹味,而且攪麵糊用的是水而不是牛奶。這 crêpe 看起來薄薄一張餅而已,可裏麵又是雞蛋又是牛奶,配的還都是甜料,熱量低不到那裏去。我今天隻吃了三個就飽了。

昆明有一家法國人開的咖啡館,裏麵也賣“正宗法式薄煎餅”。但我是從來不吃的。我在吃的方麵是絕對的因地製宜。在法國喝咖啡吃薄餅,回昆明去就著啤酒吃米線。所以我永遠隻是個草根,而成不了小資。所謂草根,就是在大多數人吃薄餅的地方吃薄餅,而在大多數人吃米線的地方吃米線。在那家被米線館圍繞的咖啡館裏,我卻能看到許多年輕人喝咖啡吃薄餅。他們比我小資。

今天的最後一個薄餅,我突然想學著飯店裏,澆上烈酒點燃,做一個 crêpe flambée。於是我找了一隻香蕉切成片,均勻地鋪在出了鍋的薄餅上。找了一瓶我公公釀的果子酒,往上麵倒了一大杯的量。一切準備就緒,我屏退左右,讓老鼐在桌子的遙遠一端控製住托小貓。我得意地說:寶寶,你看好了啊,媽媽要放火了!

說著我莊嚴地擦了一根火柴,小心翼翼地把火湊近了那個負重累累的薄餅……什麽都沒有發生。我把火又湊近了一點,直接伸進了一汪酒裏,火焰幹脆“噗”一聲,熄掉了。

托小貓在桌子那端伸長脖子問:媽媽,火在哪裏?

我手忙腳亂地又擦了一根火柴,噗……。再一根,噗……。

我惱羞成怒地重新去拿了一瓶酒出來。是一瓶伏特加。雖然開瓶時間已經很長,但這是我家裏理論上最烈的酒了。於是我又咬牙往那個薄餅上倒了一杯伏特加。火柴湊近,噗……一股輕煙,斷送了我的“烈火燒薄餅”的最後希望。

老鼐見死不救,說:這個餅,你得負責吃完。

於是我隻好把那個濕漉漉的、鋪滿香蕉的、酒氣衝天的餅痛苦地吃下去了。那上麵澆的酒雖然無法點燃,吃到肚裏卻依舊有酒勁。除了囉裏囉唆地寫點關於法式薄煎餅的瑣碎之外,我想不出更好的解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