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之愛——看電影《英國病人》(English Patient)
文章來源: 點綴2013-10-14 16:13:38







強者之愛
——看電影《英國病人》(English Patient

 

這是一部161分鍾的片子,可是如果你看得不夠仔細,或者是你的思維不夠集中的話,到第80分鍾才能把故事的來龍去脈對上了號。不過,你也沒有損失什麽,因為震撼也就是從那裏才開始,在此之前都是細節的鋪陳。這是故事的結構,也是一種看點。但是要是運用得不好,會適得其反,招致混亂。好在劇情比較集中,不是千頭萬緒的那種錯綜複雜,導演又是很會說故事的人,並且是改編於同名暢銷小說,所以這部片子獲得了異乎尋常的好評,共榮獲了超過30個國際性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9項奧斯卡殊榮。

 

艾莫西伯爵,劇中的男主角兒,是一位來自匈牙利的考古學家,年輕,英俊,才華洋溢,前程不可限量,卻也有些特立獨行,桀驁不馴。凱薩琳·柯頓,片中的女主角兒,英國才女,性格開朗,風采迷人,隨丈夫來到在沙漠的考古隊。因為她的出現,便有了後來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並不僅僅是某種風花雪月,或者是異國浪漫。相反,它最終導致的卻是一個悲壯的結局,這是非常出人意料的。當然,這也正是故事的奇特所在。因此,看上去這是一部愛情片,實際上卻是一部對於人的生命權力有著深度思考與宣示的藝術力作。

 

艾莫西與凱薩琳能夠從相識,相知,到相愛,都是機遇使然。她本來已經上了車要離開沙漠返回開羅,那時她與艾莫西之間還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因為汽車深陷在沙坑裏,她又下了車留在了沙漠裏。結果她又多了一次機會與艾莫西近距離相處,並一同經曆了一場沙風暴來襲的死亡考驗,無疑這次意外的滯留加速並成就了他們日後的戀情。其實,當初剛來到考古隊之時,凱薩琳對艾莫西的示好是抵觸的。可是架不住他們在考古營地的長時間相處,慢慢地她對艾莫西有了好感,以至於最後動了真情。

 

艾莫西最初是被凱薩琳的女性魅力所吸引,是一種潛意識裏的性渴望。在理性上他對凱薩琳還是很排斥,很抗拒的,因為她是同事的妻子,他不應有非分之想。比如,柯頓先生另有任務隻身離開營地時,艾莫西主動告訴他說,把年輕美貌的妻子留在環境惡劣的沙漠是不對的,應該帶上她一起走。再比如,凱薩琳坐在艾莫西的車裏時,話很多。艾莫西不勝其煩,說:“以前我同一個阿拉伯向導去法亞,9個小時裏他沒說一句話,隻是到了最後才張口,他指著地平線說:法亞。”後來,凱薩琳把自己在岩洞裏臨摹的岩畫送給他,艾莫西竟然拒絕接受。可是因為與凱薩琳接觸多了,竟漸漸地有了感情,並喪失了自我把握與自我設限的意誌力,由沙漠返回開羅後他們即成為一對名副其實的情人。

 

盡管戀情如幹柴烈火般的燃燒了起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完全失去理智,還是有所顧忌的。偷嚐了禁果之後,凱薩琳又回到了丈夫柯頓的身邊。可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克頓先生還是掌握了事情的真相。不過,他很紳士,他忍下了痛苦與屈辱,沒有去找艾莫西算賬,也沒有向凱薩琳發難。但是卻在最後一分鍾,他駕駛著小飛機向站在沙漠上等他到來的艾莫西撞去。關鍵之時,機敏的艾莫西看著架勢不對,急忙閃身跳開,躲過一劫。小飛機撞在沙地上激起巨大的沙塵,坐在前座的凱薩琳身受重傷,坐在後座的柯頓先生當場就命喪黃沙。

 

故事到此時才是真正進入正題,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艾莫西開始承擔起愛的責任與義務。她安置好凱薩琳後,在沙漠裏徒步行走了三天三夜來到了英軍的所在地,他急不可耐地請求英軍幫助他去營救凱薩琳,可是愚蠢至極的英軍竟不相信他,還把他當作德國間諜加以毒打,並把他關押了起來。在押解他的火車上他用智慧與魄力逃了出來,為了能夠迅速拯救危在旦夕的凱薩琳,他轉而向德軍求助,作為交換條件,他把沙漠地圖交給了德軍。德軍滿足了他的要求,當他架著小飛機回到沙漠時,凱薩琳卻早已在寒冷中死去。

 

把凱薩琳的遺體抱上了小飛機,艾莫西駕駛著小飛機在沙漠的低空向遠處飛去,這個情節就是影片開始的鏡頭。可是沒過多久,他的小飛機就被德軍發現,並被擊落了。在墜落的飛機殘骸中,他被嚴重燒傷。因為他是被德軍打落的,救助他的阿拉伯人把他送到了英軍醫院,後來被轉移到意大利療傷,於是他便成了英國病人。但是官方紀錄上,他成了德國間諜,德軍正是用了他提供的勘探地圖,才得以從沙漠中直達開羅,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英軍在開羅的總部。為此,地圖的擁有人,考古隊負責人梅鐸舉槍自盡。

 

從事情的前因後果來看,如果柯頓先生能夠理性到底,始終保持該有的克製,就不會出現後麵的悲劇,白白地葬送了四個人的生命。再如果英軍不是那麽得剛愎自用,能夠相信並善待艾莫西,就會挽救凱薩琳的生命,而且梅鐸也不會自殺身亡。當然,最重要的是,德軍也就不會坐收軍事上的漁翁之利了。可惜沒有如果,也沒有假設。歸根結底,又像是一種宿命或報應。也許罪魁禍首就是那段玩火般的婚外情,後來所有的陰錯陽差似乎都是由它而引發,並釀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毫無疑問,這種劇情為影片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哀傷,冷酷嚴峻,凝重無比。

 

幸好影片中還有一個充滿了陽光的人物,可以用來平衡沙漠上的劇情所帶來的壓抑與沉悶,那是片中的女配角兒漢娜,她是一個來自加拿大的軍中女護士。被燒傷後的艾莫西就是由她來照料的,這段劇情都發生在意大利。漢娜這個角色本身也有很多故事,是影片中的一大亮點。不過,看似是兩組人馬,兩條平行的演繹,實際則是時空變換之後,故事主線的繼續與延伸。影片中關於沙漠,關於那段感情的所有情節,都是在身處意大利的“英國病人”艾莫西的回憶中出現的,最後一段情節更是因為大衛·卡拉瓦喬,這個也在沙漠中出現過,並遭受過的德軍殘酷迫害的人物,對艾莫西的追究與拷問時,艾莫西和盤托出的。

 

艾莫西與凱薩琳的戀情談不上有什麽特別之處,可是艾莫西為了救助凱薩琳而不顧一切的舉動,卻是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的。情與愛這兩個字,既簡單,又複雜,如果與戰爭再發生一點什麽糾葛,就會更加複雜了。艾莫西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可是他沒有去想得更多,而是根據他的本能,果斷地去做了。雖然最終還是沒有救回女友的生命,但是他應該問心無愧了,因為他已經是不顧一切地去做了他該做的,並且做到了。即使是為此徹底斷送了他的政治立場與自身生命,艾莫西也是無怨無悔,死而無憾了。

 

在經典大片中,音樂始終都是畫外的靈魂。越是動人的故事,越會有激蕩起伏的音樂配襯陪伴,從而達到視覺與聽覺的完美與震撼。這部影片的音樂可說是精典中的經典了,28個樂段,75分鍾的長度,為烘托和呼應故事的主題,起到了任何語言與鏡頭都無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片頭和片尾出現的匈牙利民謠,那空曠,悠遠,又低回的旋律,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淒涼與悲情。是述說,也是嗚咽,更像是對死難者的召喚與安撫。

 

顯然,後來的艾莫西儼然已兌變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人。雖然他隻是一個學者,一介書生,可是在緊急關頭的他,卻是一個戰士,一員猛將,一頭雄獅,一條硬漢,他拚命地去抗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的勇氣、力量和意誌應該都與他的愛有關,從凱薩琳受傷的那一刻起,艾莫西就已經把她的身份由女友變成了他心中的妻子。隻要能挽救愛妻的生命,他什麽都可以做,他有本事做,也敢做。這就是艾莫西的不同尋常之處,他的愛已經完全超越了正惡是非的定義,純粹得就像碧空藍天一樣,清澈晶瑩,一塵不染。

 

艾莫西是一個強者。強者之愛也是這般地披肝瀝膽,真誠無偽,就尤顯彌足珍貴,而越發感人至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