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在實際麵前總有落差——看《中國好聲音》第十一期
文章來源: 點綴2012-09-22 11:32:02







夢想在實際麵前總有落差
——看《中國好聲音》第十一期

 

 

這一期(11期)的《中國好聲音》,可謂琳琅滿目,驚奇連連,內容豐富得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劉歡與哈林分別率領各自的四名愛徒粉墨登場,拿出看家的絕活,令觀眾大開眼界,享受了一把流行音樂的豪門盛宴。這樣的機會絕無僅有,隻有《中國好聲音》這種平台才能有這樣超乎尋常的表演。

 

《中國好聲音》的觀眾群體是多元的,很多從來不看電視才藝節目的人,都能夠在熒屏前坐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顛覆,一種勝利。可見流行音樂的影響麵,由於《中國好聲音》的開播而與日俱增。事實上這台節目大大提升了流行音樂的地位,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壯大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知道是出於何種原因,越是到了關鍵之時,《中國好聲音》的音像製品就總是顯得時間不夠用,總是先鬆後緊,虎頭蛇尾。這一期就沒有將哈林團隊的節目播完,留下了一個不小的尾巴,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從已經完整播完的劉歡團隊的節目來看,這一期的比賽方式,又發生了重大變化。參賽的四位學員要經過三輪比賽,才能決出最後的勝負,也就是產生出唯一一個優勝者。從四位已經非常出類拔萃的學員中,再選拔出一位最終的優勝者,不能不說這個企圖是多麽得不近情理,也是相當殘酷的。

 

但是想到這是一種才藝比賽,比賽就要有規則,否則就失去了公平與趣味,也就見怪不怪了。隻希望不要太離譜,輸也要輸的有尊嚴,贏也要贏得不可太張狂。因為這樣的比賽,實在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往往一首歌沒有選好,就能中止一個學員的前進之路。勝者不是比別人有多好,敗者也不是比別人有多差。來自天平上的重量比較,還能有多大差別呢!僅僅是個意思,略表質量上的有所分別而已。由此可以想見,如果這期比賽,換上產生四強之前,被淘汰出局的四位學員上場,一定也會一樣的精彩。

 

這一期最大的不同是有了媒體代表參與評比,他們是來自全中國九十九家平麵與網絡媒體的代表。他們的出現使一台好端端的節目,枝杈橫生,變數頓添。《中國好聲音》所以受到喜愛,是因為評委是專業人才,又能出以公心,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斷與取舍。這本來是別的節目很少有的亮點與長處,可是從這一期開始,這種導師一言九鼎的狀況不再存在了。這樣的改弦易轍是這台節目設計思路上的一個嚴重倒退,令人惋惜之極,也令這台節目的嚴肅性與權威性被搖動,並遭受質疑。

 

首先人們不禁要問,這九十九位評委出現的理由是什麽?他們投票的依據又是什麽?他們既不是學有專長,造詣頗深的歌手、歌唱家,更不是音樂行業的專才、專業人士,他們的投票是不是隻靠他們的感覺與偏好呢?因為從他們的投票表現來看,他們連媒體所應有的最基本的客觀與公正都沒有,他們對待徐海星的態度就證明了這一點。徐海星能夠從十六進四,本身就說明她具有相當的實力,而且四強之內,歌手間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可是在九十九位媒體評委中,隻有二十八位評委給徐海星投下了肯定票。在第一輪比賽中,媒體的投票是沒有限製的,就是說可以同時支持三位歌手。然而九十九位媒體代表,竟然有三分之二強的七十一位代表,沒有善加使用手中的選票,他們無視徐海星的歌唱得如何,卻用投票權表明了他們對徐的拒絕與成見。這讓老成持重的劉歡都看不下眼,他說他知道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有別的原因。

 

某名人曾經說過,開放的網絡就是公共痰盂,什麽人都可以往裏吐痰。對於《中國好聲音》的非議,網絡上也沒有閑過,好事之徒出於他們的齷齪之心編造了許許多多的消息,用來抵毀這台節目和參賽學員。這裏也不排除節目競爭對手有計劃,有目的的惡意而為,可是做為媒體評委至少應該保持最基本的公正與客觀的精神,聽歌評歌,不應該涉及其它的什麽事情,更不應該被似是而非的網絡消息所左右。

 

遺憾的是,媒體評委的首次亮相,就讓人們大吃一驚,原來他們的表現還不如一般的觀眾,就連最必要的禮貌與善良都沒有。他們坐在那裏,齊刷刷地整齊劃一,就是不舉牌,好象徐海星是個大逆不道之人,罪當封殺。這樣的媒體太小家子氣,太人雲亦雲,太沒有責任心,更不能指望他們哪怕還有一點兒使命感。當他們集體羞辱徐海星的那一霎那,其實就是在羞辱自己,丟人丟到了全中國的觀眾麵前。

 

劉歡在四位導師評委中一直是一個核心人物,但一直也是個寡言少語之人,但在這一期裏,他卻不能三緘其口,默不作聲了,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媒體評委的出現。劉歡為他的愛徒徐海星、原婭維出頭,也是在循循善誘地開導在座的九十九位媒體評委。他們身居“要位”,不見得他們的學識與能力就與這個位置相當,劉歡看出了他們的致命缺失,所以才當仁不讓地站出來說話。

 

《中國好聲音》可以沒有劉歡這個評委,但是不能沒有劉歡在這期節目中有感而發的幾個長篇大論。劉歡為徐海星說公道話,肯定她在聲樂上有紮實的基本功,又為袁婭維的歌與能力正名,這些都是在告誡在場的媒體代表,對每一個學員都應該有至少的尊重,對於不懂的要虛心學習,決不可以不學無術,反而又無知無畏,傷害別人,也無益於社會與自己。

 

劉歡的話句句在理,擲地有聲。劉歡能唱出“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好漢歌,在實際行動中,他也確實也是這樣做了。劉歡不僅歌聲迷人,他的人品更是感人,所以落敗後的權振東由衷地說,跟著劉歡老師不僅學習了唱歌,也學習做人。德藝雙馨這話用在還年富力強的劉歡身上,有點兒為時尚早,但劉歡在這一期節目中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劉歡的存在,實在是中國流行歌壇的幸運,更是《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的成功舉措,因為有劉歡的鎮場,《中國好聲音》即使受規則左右,也不會太俗不可耐。

 

《中國好聲音》的節目形式本來就是個舶來品,看這樣的節目就是像吃套餐,既然選擇了這個組合,就沒有什麽好挑剔的,喜歡不喜歡的,都一齊擺在了你的麵前。媒體充任評委就是一道不受歡迎的菜,可是卻沒法不要,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不要太把這道菜當作一回事兒,看著還順眼,就淺嚐兩口,看著太不是那麽一回事了,就視而不見。畢竟節目就是節目,無法擺脫既定的社會空間,有些弊端更不是因為你不喜歡就銷聲匿跡了。一台好節目是能夠造就人的,相信這些媒體評委也是可以造就的,希望他們在下一期的表現能成熟與公正一些,可以不再令人憤怒與失望。

 

盡管夢想與實際總是有差別的,但人們有理由要求這個差別不要受過多的人為因素影響,那麽這個差別即使再大,也沒有什麽可詫異的。人生就是如此,夢想是目標,差距就是不斷縮小的距離與過程,就是最實際、最真實人生的每一天。《中國好聲音》的學員們用他們的勇敢和行動,為靠近夢想邁出了紮實的一步,實踐了這每一天。

 

其實失敗是成功之母,不斷的失敗才會有不斷的激勵與奮起,才能夠更接近夢想成真的絢麗。《中國好聲音》給了人們一個樣板,一個啟迪,一組最光彩耀眼的導師與學員,還有一群為數眾多的觀眾。這些素昧平生的人們,因為這台節目凝聚在一起,在夢想與實際的落差中,就像坐在過山車上,一齊激動著,呐喊著,刺激著,滿足著。日子就是這麽一天天地過的,滋味就在其中。

 

 

 

 

《中國好聲音》第十一期鏈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C_w_A-d8s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