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的醫改之災——看電視劇《心術》
文章來源: 點綴2012-05-21 09:38:56




                                                 電視劇《心術》片尾曲 “感動”於毅 演唱




觸目驚心的醫改之災
——看電視劇《心術》


以前有一部電視劇叫《空鏡子》,由於是生活中的故事,又因為有陶紅,薑武,牛莉這樣的熒屏紅星擔綱主演,所以這部電視劇給人印象很深,這些演員的和他們所扮演的劇中人也讓人們感觸良多,久久不忘。

現在又有一部電視劇與《空鏡子》類似,可以說是當今社會在醫患關係上的一麵鏡子,不過這麵鏡子不是空的,卻是真實而生動的。鏡子裏麵有醫務從業人員的敬業精神與精湛醫術,為此他們深受患者的信任與愛戴。可是還有他們的辛苦與壓力,更有他們的辛酸與屈辱。

《心術》開中國電視劇的先河,是第一部以醫院為背景,以醫務工作者為主角的電視劇,全方位地展示了他們在事業與生活等諸方麵鮮為人知的故事,把這個受人尊重,然而在醫療製度的改革中,又被人詬病的群體展示在公眾的視線之內。從而讓人們可以近距離地直麵並了解他們,包括他們的工作與個人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內心世界。
 

就像《蝸居》一樣,這部電視劇又在社會上激起了不小的反響。因為它所反映的問題雖然在表現上不一樣,但是在屬性上卻都是一樣的,都是關係到民生的社會重大話題。《蝸居》講述的是人與房子的關係,人在天價房子滿前,要麽望洋興歎,要麽當一輩子房奴。當然這裏麵還有以權謀私,婚外戀,所謂小二小三的熱點問題。

《心術》揭示的現象則更是廣泛,而且話題更鮮明現代,畫麵更新穎震撼。從醫術醫德,救死扶傷的精神,到醫患關係的對立緊張、互不信任,再到“醫鬧”和醫藥代表這樣的變態衍生物所帶來的災難與困惑等等,醫改以來所顯現的主要矛盾,在《心術》裏都被毫不避諱地拿出來示眾了,從中既暴露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也鞭打了一些人鑽改革的空子,火中取栗,中飽私囊的惡劣行徑.

沒有人否認中國改革開放
30年來的成就。中國的國力與民生水準都得到了史無前例地提高,一夜之間大國崛起,中國的成就令人刮目。可是在民居,教育和醫療上一下子就進入了市場體係的做法,卻是極大地危及和傷害了民眾的利益。因為高昂的房價,學費和醫療費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衝擊,完全超出了一般社會大眾的心理和實際承受能力。

這便是《心術》所反映的醫患關係緊張,從醫人員不被社會尊重的主要原因。想想吧,一個檢查動輒一萬兩萬,一個針劑也要成百上千,一個手術要五萬十萬,住的是病房,花費的卻像是旅館房間的費用,等等,等等,這樣的醫療成本,對於月薪隻有幾千元的工薪族來說,實在是無力支付。於是人們就把不解與怨氣,驚恐與仇恨一股腦都發泄到醫療部門和醫務人員身上了。

《心術》在這方麵有大量的披露,因此可以說這更像是一部記實片。人們看到劇中那些火爆的場麵,那些被冤屈的醫護人員,還有那些趁火打劫,製造事端的無恥之徒,心裏就不能不疑問,這種局麵是怎麽造成的?誰是罪魁禍首?難道這是改革的錯誤?還是它的必然代價?但不可質疑的是,這是醫改之災,在這場災禍中,病患是受害者,醫院與醫護人員是也是受害者,而且更是替罪羊。

在劇裏麵,醫護人員曾經一語道破了天機,那就是如果所有醫療都是免費的,那麽即使是醫療費用再高,也決不會發生醫患矛盾。如此一來問題就來了,為什麽現有的醫療製度不是免費的?如果說台灣畢竟是個彈丸之地,她的全麵醫保不足以說明在大陸也具有可行性的話,那麽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全民醫保是不是有可取之處呢?

如果這些還都太複雜,中國不能一步登天,如法炮製的話,那為什麽要一下子就放開醫療單位的收費標準,使醫院進入商業經營呢?民眾的收入還是原來的水平,看病、買藥、住院、醫治的費用卻一下子與歐美發達國家看齊了,麵對此種局麵,老百姓怎能不怨聲載道,民怨沸騰?而且《心術》裏麵也就不能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不正常場麵了。

《心術》所反映出來的現象,是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包括醫療在內,與民生攸關的一切方麵都快速市場化的社會,然而民眾的意識與收入卻遠遠沒有市場化,所以醫院就成了戰場,醫護人員就成了代人受過的受害者,醫患關係因此而被嚴重扭曲,並變成了嚴重的對立關係。這樣的局麵發人深省,不能不多問幾個為什麽?

《心術》裏有一個別開生麵的稱謂,叫“醫鬧”。所謂的“醫鬧”,就是在醫患關係緊張之後而產生的一種服務方式和以此為職業謀生的人。他們自稱為“醫療糾紛代表”,實際上就是替心術不正的訟棍式的患者家屬服務,在醫院裏鬧事,幹擾醫院工作,威脅恫嚇醫務人員,以達到他們在醫院身上榨取利益,獲得賠償的目的,這樣的行為與從業人員被簡稱為“醫鬧”。

朗朗乾坤之下,現代化醫院的門裏門外,有醫鬧這種怪胎的存在,絕對是醫改的恥辱。對此,做為受害方的醫院束手無策,可是也不見有關部門加以製止或取締,並且任憑發展,簡直就成了一種社會鬧劇與公害。從劇情中可以看出醫鬧不除,醫患關係沒有寧日。醫鬧還在,醫改就遠未成功!

在劇裏還有一個令人痛恨之極的人物,那就是一個名叫劉娟的女人。她為了獵取男人做他的老公,竟然不惜用盡一切下流手段。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人的私德問題,危害再大,也不會大過幾個男人或是幾個家庭。可是這個女人之所以這麽得凶惡猖狂,也許正是她的身份令她有恃無恐。

中國實行醫改後,馬上就有“醫藥代表”這個掮客群體應運而生。這些人代表藥廠或醫療器械製造商向醫院遊說,把藥品和醫療器材等賣給醫院。為了獲取生意,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藥費和治療費迅速暴漲上去的直接始作俑者就是這些人,他們用來行賄醫院的費用連同他們和廠家獲取的暴利,都被轉嫁到患者身上,由患者買單。醫患關係也由此開始緊張。這群人是醫改的蛀蟲與毒瘤,為一己私利,為病患雪上加霜。他們的德行,實屬臭名昭著,千夫所指。

《心術》讓人們看到了醫改像個怪獸,由於它的出現,令糟粕泛起,亂象叢生。不僅患者負擔加重,醫鬧,醫療代表這些醜陋的東西也都滋生並浮到了水麵上。同時也看到以病患劉三妹的兒子陳力為代表的、那些狀告醫院的居心叵測之人的卑鄙與無恥,還有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下流媒體從業人員。這樣的人和事可是三十年前所沒有的。今天不僅有了,還大搖大擺地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造謠惑眾,借以從中獲利,危害醫患,擾亂社會。

看了《心術》就知道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就知道醫院有多麽懼怕他們,醫護人員又被他們欺負成什麽樣子。電視劇的一開始,就是一個優秀的腦外科醫生被逼離開了心愛的工作,不過後來他竟然也去做了法律顧問,利用一個案子,也用了一個卑鄙的手段,報了醫院對他不公的一箭之仇。一時間救死扶傷的醫院成了眾矢之的。這不能不說是醫改帶來的負麵變數,既是觸目驚心的醫改之災,也是全社會的莫大悲哀。為什麽會這樣?隨著電視劇《心術》的問世,不僅問題被提了出來,答案也應該是一目了然了。



電視劇《心術》鏈接:
http://tv.sohu.com/20120502/n3421495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