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失控與錯位——看電影《廣島之戀》
文章來源: 點綴2012-01-09 10:03:23

 



愛的失控與錯位

——看電影《廣島之戀》

 

一位法國女演員去廣島拍電影,在結束工作返回巴黎的前一個晚上,與一個日本男人邂逅,並發生了一夜情。在一天兩夜的時間裏,性在靈與肉之間迅速升溫蒸騰,令女主角兒一方麵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中,刻骨銘心地回想著、糾結著;另一方麵又對現實之中的情愛無法忘卻又無法掌控,因而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這就是著名影片《廣島之戀》的劇情。

 

該片由法國著名導演阿倫雷奈(Alain Resnais)執導,法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編劇。影片於一九五九年在坎城電影節亮相時,立即引來驚歎聲一片,被譽為是世界電影史上一個裏程碑式的作品,開啟了一個新時代。該片展現的睿智與才氣,令傳統電影的敘事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標誌著電影這個藝術高地,從此被文學家搶灘登陸了。

 

在此以前的電影故事都是對文學名著的改編,旨在以電影的藝術手段來詮釋這些文學作品的動人之處。從《廣島之戀》開始,文學家直接給電影寫劇本,用小說的語言,文學的元素構建電影的特色與震撼。這個嚐試一舉成功,一炮而紅,令這個表現手法與這部影片在世界電影史上,都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歲月一晃就是五十多年過去了。今天再看這部經典之作,還是要被當年編導們的才華所折服。影片在表現女主角內心掙紮時,大量使用了意識流的的手法,並跨越時空,在十四年前的法國小鎮內維爾與十四年後的日本廣島之間交替變幻,聽著演員那一句句話劇台詞一樣的內心獨白,看著交錯出現的兩地背景,這部片子確實有點兒令人一頭霧水,不知所雲的感覺,也令評論家失去了點評的勇氣。

 

可是當觀眾沉下心仔細觀賞時,卻又不難發現這部片子講述的主題並不複雜。實際上這是一個愛的故事,隻不過這個愛是違背大多數人的感情,不被祝福,而被咒罵的。編導試圖從人性深處來挖掘與圖解在一種特定曆史條件下,這種愛對當事人所帶來的痛苦與折磨,它的後果就像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後所留下的慘狀與恐怖。

 

因此,當十四年後,女主角來到廣島遭遇一段激情時,一時間她也都無法分辨清楚,她此時所麵臨的這個情人,究竟是一個身處廣島的日本男人,還是十四年前那個死在自己懷裏的德國軍人?恍惚中,那個德國人變身成這個日本男人,與她重溫耳鬢廝磨之情。 

 

那年,女主角隻有十八歲,正是花一樣的年華,可是不知道為什麽,那個活潑可愛的法國姑娘,卻偏偏愛上了一個令人仇恨的德國占領軍,她與他在河灘上會麵,在廢墟的木屋裏或是農民的穀倉裏做愛。這個危險的戀情終於在德軍投降的那天劃上了句號。

 

本來兩人已經說好,那天女主角要跟德國軍人私奔到他的老家巴伐利亞去結婚,就在女主角帶著簡單的衣物來到見麵地點時,德國戀人被法國人躲在花園裏開冷槍打死了。女主角在他身邊哭泣了一天一夜,直到收屍車的到來。

 

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女主角同胞們的憤怒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其臭名昭彰的程度,相當於中國人抗戰時期對漢奸的鄙視與唾棄。所以接下來女主角麵臨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這樣的一個故事,當女主角帶著刻骨銘心之痛,在十四年後的日本廣島與日本男人墜入情網之時,這些往事便一幕幕重現在女主角的眼前,撕裂她的心肺,令她肝碎腸斷,在痛苦的深淵裏掙紮糾結、不可自拔。   

 

相信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不會對女主角的人生悲劇無動於衷,可是人們在同情她的同時一定也會問一個問題,在民族遭受苦難的時候,她卻與國家的敵人,民族的仇人戀愛,這樣做是不是太不懂事,太膽大妄為了?所以,她的家人、她的國人痛恨她是有道理的,她的行為違逆了公認的道德底線與必須的民族氣節。

 

當時的她一定忘記了一百多年前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做為職業妓女的羊脂球都那麽有民族自尊心,她,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怎麽就可以這麽不知羞恥地我行我素呢?愛,可以沒有階級性,但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一定要有民族性,她漠視了這個原則,因而她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甚至她的一生都要為她的過錯而倍受折磨。

 

因而可以說,一開始女主角的愛就是失控的,到了十四年之後,她的愛又因為那次失控而產生了嚴重錯位。在幻覺裏她把廣島當作了她的家鄉,把日本男人當作了她的德國男友,因此又一次陷入到極度的痛苦與絕望之中。一次隨機性的一夜情竟然變成了她的時間隧道,讓她回到了從前,不得不麵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對自己的丈夫都難以啟齒的心中隱秘與痛楚,卻向一個素昧平生的日本男人如實地說了出來。

 

如果單就從這一點來說,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她終於可以放下這段人鬼情未了的糾結了,這段感情折磨了她十四年,也該了斷了,她有理由走出這片心理陰影與重創。不過,她有沒有認識到她的過錯,她有沒有在心裏向家人和她的國人懺悔反省,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看影片中她對廣島的同情,說明她的是非觀點還不是那麽清晰。她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而不是特定的戰爭,這不能不說是她的悲哀,同時也是影片編導的悲哀。

 

該片是從反戰的角度來講故事的,影片讓人們看到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慘象和後遺症,又讓人看到由於戰爭的緣故,女主角的愛情便成為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可是劇情卻沒有強調一個重要的原則,這就是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性的問題。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是法西斯軸心國,他們入侵鄰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是非正義戰爭。被侵略國家奮起反抗是反侵略戰爭,是正義戰爭。

 

廣島的核轟炸是當時環境下的正義之舉,沒有那個致命一擊,日本不會很快投降,戰爭還會繼續,屠殺還會進行。所以廣島事件與德軍侵占法國是性質不同的兩件事。不能相提並論。編導把這樣兩件事混為一談,不能不說是在認知表達上的一種混亂,也是這部片子的一個莫大遺憾。因此從藝術手法上來說,該片具有開創性的地位。可是從思想性來說,這部片子還是值得商榷的,至少編導的戰爭觀與公認的標準之間,還是有不少的距離與偏差的。

 

這部片子也常常被人們認為是很暴露,很色情的電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很黃很暴力。其實在這方麵,影片拍攝的手法還是很含蓄,很藝術的,至少在畫麵上並不是人們誤傳的那樣。不過該片是堂而皇之地通過一夜情的故事來說事的,這對五十幾年前的人們來說,應該還是很前衛的。

 

影片中有這樣的情節,在一次酣暢的歡愛後,男主角問:這樣的事情在你身上是不是經常發生。女主角有點兒尷尬,但還是正麵回答了:不經常,但偶爾會有。接著又為自己以自嘲的口吻開脫:我懷疑我的道德,我喜歡年輕的男人。

 

當男主角把她領回家準備再次激情燃燒時,一進家門,女主角環顧四周後,問:你妻子長得什麽樣?她漂亮嗎?男主角的回答坦率得令人驚訝:她非常漂亮。我實際上是與妻子相處得非常好的男人。女主角聽後,也連忙附和說:我也是。並補充強調了一句:我也是個與丈夫相處得非常好的女人。

 

這樣的對話,令他們的關係清楚的表明,它們之間僅僅是一種純粹的性愛吸引,是一種情趣相投的偶然豔遇。可是後來的演變,兩個人卻都是欲罷不能了。感情的一次放縱,竟變成了一個沉重的難舍與負擔。由此可見,人生的許多情感悲劇也是這麽而來的。歡娛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是成倍的,甚至是幾十倍、幾百倍的。

 

當然,女主角的悲劇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她在性格上的偏激與執拗。她在影片結尾部分有過近似於歇斯底裏的獨白,她把自己的解脫,似乎寄望於同日本男人的情欲激蕩裏,她是這樣呼喚的:哦,弄死我吧,我是個道德有問題的女人,我渴望背叛,我渴望通奸,我渴望不忠實……  

 

從這些自言自語裏,看上去她的人格與精神已經近於嚴重分裂。同時,也更加說明她與德國軍人的那段戀情,給她帶來的傷害是多麽得大。其程度,怎樣評估都不過分。她渴望那個已經出現的日本男人,能夠讓他忘掉一切,擺脫一切。不幸的是,這隻不過是她的一廂情願,一失足成終生痛,她的哀傷就像失去的青春,永遠無法彌補。

 

這部影片把發生在法國的一個故事同廣島聯係起來,頗有些生硬與不自然之嫌,而且編導的用心也太明顯,太直白了。然而事實求實地講,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那時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沒有多久,冷戰氣氛充斥著世界上空,這部片子的出現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

 

它至少提醒人們,一場戰爭結束了,可是戰爭留下的創傷卻在人們心裏長久停留,揮之不去。人們要想永遠製止這樣的傷痛,唯一的辦法就是團結起來,防止任何侵略戰爭再次發生。因為隻要有戰爭,就沒有人們的安寧與幸福,就會產生各樣的不幸與悲劇。女主角的遭遇,隻是戰爭帶來的眾多人生悲劇中的一個。因此,也可以說電影《廣島之戀》,是對侵略戰爭的一次有力控訴。






影片《廣島之戀》相關鏈接:
http://v.pptv.com/show/Jn8wrhZ87CqNC3M.html 






                        女兒情(大提琴與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