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簡約與質樸——看龍年春晚
文章來源: 點綴2012-01-24 10:12:16







回歸簡約與質樸

——看龍年春晚

 

 


充滿變數與期望的龍年終於來到了。在激動與喜悅中邁進龍門之時,不覺還是回望了一眼已成過去的
2011年。想 過去的這一年也是風雲變幻,動蕩不安。看政局洗牌,多少江山易主,真正是為虎作倀者狂,黎民百姓苦,哪知前門方拒狼,後門便進虎,換湯不換藥,亂象一片,弊端叢生,大有今不如昔之感。

 

中國國力繼續增強,但也有外患內憂,此起彼伏。縱觀世界各國,也是各有各的難處,然而老百姓的日子即便是不好過,可也是天天都在過,而且過得有滋有味、一樣精彩。放眼望去,人生盎然,有嫁有娶,有生有養,紅紅火火,生機勃勃。不過,多少輝煌已轉眼成空,多少悲哀卻也揮之不去。所以“俱往矣”,“還看今朝”得好。

 

看今朝,龍年伊始,萬象更新。做為歡度新春的重頭戲,龍年春晚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別開生麵。三十年來,春晚做為文化的一種現象,已經植根於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中國年的一個組成部分與一種圖騰。所以事到如今,國人要是沒有春晚,過年也許就完全失去了年味兒了。

 

春晚、春晚,顧名思義,是春節聯歡晚會,重點在聯歡二字上。聯歡就不是演員單純地演,觀眾單純地看,而是演的、看的要互動,要反饋,要台上台下連成一體。大而廣之,那就是要有一種舉國歡騰的熱度與氣氛、萬民同樂的景象與內容。

 

春晚的導演與幕後人員,他們用智慧、才華與汗水為國人留下了三十台耀眼奪目的春晚,這也是留給後人的一筆巨大財富。相信100年後,那時的國人再看這些史跡,他們一定會為今天文化的璀璨而歎為觀止,就像今天的我們對漢唐盛世的崇尚。那時的華人會說今天的人們很酷,演員們的穿衣打扮也會成為他們的時尚而爭相仿效。  

 

實際上隨著國人對春晚認知水平的逐年提高,今天的觀眾已經能夠很理性,很客觀地評價春晚了。做為全體華人的一餐年夜飯,實在不需要過分挑剔。隻要烹飪的人盡了全力,飯菜的風格與口味便不重要了。本來,過年了家人聚在一起、聚在電視機前的本意,不是要看一場誰都滿意的文娛表演,而是要沐浴歡樂,感受年的味道。  

 

今年的春晚在推陳出新的基礎上,回歸到簡約與質樸的基點上,以家庭為核心,以親情為基調,弘揚家為國本,家和萬事興的價值理念,所有的39個節目都有這方麵的新意,都溫馨具體,腳踏實地,可圈可點。

 

結果表明編導的創意和演職員們的努力是正確的,是成功的,他們為海內外華人獻上了一台精彩紛呈的節目,為春晚30年畫上了一個靚麗的標點,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同時,拜科技進步所賜,這屆春晚的舞台道具與背景變化萬千,美輪美奐,為所有的節目都增添了鮮活、真實、立體之感。因而今年春晚的舞台美術真正是營造了一種流光溢彩的意境,看了令人如同置於優美的景色與生活之中,非常賞心悅目,享受之極。

 

雖然趙本山沒有上場,可是春晚上的小品還是各有特點,很有看頭,令人捧腹。劉謙的魔術,洗練、魔幻、離奇,留給人無限的驚訝與遐想。戲迷票友的京劇薈萃,表現出業餘不輸專業的氣勢,尤其是那兩位小學二年級學生小票友的演唱更是令人嘖嘖稱奇。

 

陳坤的獨唱《好久沒回家》可說是聲情並茂,催人淚下。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唱做、扮相,舞姿俱佳,又是一次顧盼生輝的顛覆。王菲,陳奕訊《為了愛情》,上演了動人心弦的一幕,令人不免心生感觸,為了愛情應該全力以赴,生活得更好。

 

孫楠的《把幸福給你》,激越真誠,深情感人。金美兒的《冬天裏一把火》如火炙熱,熊熊燃燒。張也的《遠方的家》婉轉絢麗,柔聲優美。四位大歌唱家佟鐵鑫,呂繼宏,王宏偉,劉和剛的《相聲小合唱》,實力不凡,含金量極高。

 

開場歌舞《東西南北大拜年》,輝宏壯觀,又紅火溫馨。幾對夫妻歌手,幾個家庭的來賓觀眾,令人眼前一亮,倍覺親切,倍生好感。接下來的絳州鼓樂《鼓韻龍騰》,更把春晚一開場就推向了高潮。

 

幾十麵大鼓,敲起來鏗鏘熱烈,喜慶之極。那昂揚的鼓點好像是中華民族銳意進取的精神與意誌,又如曆史的車輪、千軍萬馬般地呼嘯而去,顯示了龍騰虎躍的氣勢,預示了龍年將有的火爆與非凡。

 

這屆春晚的每一個節目,每一個環節都很獨特,都值得一提。畢福劍是一位受人歡迎的央視主持人,第一次上春晚的他,難免會找不到感覺,因此也就沒有表現出來他原有的灑脫與幹練。他的聲音與其他幾位男性主持人比起來也有些發悶,不夠亮堂,對於這種大場麵、大氣魄的環境來說,還是有點兒出入。相信有了這次經曆之後,下次出場的他,一定會不負眾望。

 

朱軍在春晚的主持崗位上已經多有曆練,今年的表現越發成熟大氣,他的吐字,語速,氣勢都很好,已頗有些爐火純青的力道。周濤的不在,令董卿的表現更加端莊從容,出色非常。她與朱軍是六位主持人中的靈魂人物,對春晚現場氣氛的烘托與調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做為以拜親拜友拜大年為宗旨的春晚來說,今年的這台演出,其目的顯然是達到了。而且因為這次春晚的清新別致,令春晚風格的今後走向充滿了期待與挑戰。人們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一定會逐漸找到一種最好的形式來不斷滿足國人過年的需要。春晚模式的變革已經開始了。

 

不管怎樣,央視傾舉國之力舉辦的這次春晚,又成了國人與海外華人的熱議對象,為此各路能人俠士又可以津津樂道大半年了。這就是春晚的效應,也是年的魅力與精彩。正可謂生命不息,歲月不止,過年不斷,春晚不停。那麽國人的春晚情結,也就會永遠發燒,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