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愛情人生——看電影《那一天》(One Day)
文章來源: 點綴2011-12-09 06:45:33


 



美麗的愛情人生

——看電影《那一天》(One Day)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4849

 

電影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故事由畫麵直接呈現,感悟由視覺直觀感受。而且敘事手法精練雋永,可將藝術的魅力與精彩發揮到極致。好的電影就是一部史詩,能令人常看不厭,在陶醉與感動中流連忘返。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電影的視覺衝擊力也變得越來越震撼與強烈。即便是描寫愛與愛情這樣唯美動人的主題,也可以拍得山呼海嘯般得震蕩澎湃,一瀉千裏。令人目眩,深受感動。電影《那一天》就是一部這樣的熱烈感人之作。

 

這部片子是英國電影界的一個新收獲,上映於今年八月份。該片以二十三年的時間跨度,展現了一段像是非常淒楚卻又是甘美如飴的愛情故事。這部電影也像是兩個人物的人生傳記,以編年史的方式加以呈現與詮釋,在眼花繚亂的背景變換下,這兩個人始終沒有斷了緣分,在藕斷絲連中不斷地演示著愛情人生的悲與喜。

 

女主人公艾瑪·莫莉是一個傳統內向的女學生。在學校裏早早就暗戀著、被許多女生當作心中情人的帥哥同學德斯特。畢業的晚上他們不期而遇,又機緣巧合地來到了同一個屋簷下。

 

由於機會來得太突然,措手不及的艾瑪陷入了惶恐之中。盡管眼前是她心中愛戀的男孩兒,並且已經對他有過很久的一廂情愫,現在又獨處一室,但是要答應他的要求,滿足他的欲望,似乎還是來得太突然,太快了一些。艾瑪需要一些時間來給鎮定自己,調整心態,準備好自己。

 

可是沒想到的是,這位德斯特很酷,很性急,也的確性急。他看見艾瑪在洗手間遲遲沒有出來,竟然穿上衣服要離開。這對已經說服了自己,並做好了準備的艾瑪來說,無疑是潑了一瓢冷水,可是性格與涵養讓她隱忍著,沒有表示出自己的失望與不悅。

 

德斯特這個人心眼兒倒是不壞,他也感覺到他突然就要走的舉動不僅唐突,還有點兒不近情理,為了表示禮貌與尊重,他又情願留下來陪她過夜,並灑脫的表白,他並不看重做愛,而是願意與她像好朋友那樣的相處。那個夜晚,一對花樣男女就這樣並肩地躺在一張單人床上,卻沒有任何故事發生。這對於當晚一進門就脫衣脫褲,迫不及待地索愛的德斯特來說,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壯舉。

 

這對男女的情感之路就這樣開始了。人們在影片的敘述中看出,德斯特風流倜儻,年少輕狂。就像他自己跟艾瑪說的,“他就像是剛從監獄裏放出來的一樣”,熱衷於跟各樣女朋友“做愛、做愛、做愛,沒完沒了的做愛。”以至於他的未婚妻,也包括艾瑪,在陪同他參加別人婚禮的場合,都分別地調侃過德斯特,是不是看到新娘嫁了人很難過?因為她們都相信,她跟新娘曾經睡過覺,而且跟婚禮上不少的女人都有過一腿。

 

可見德斯特已經是一個公認的花花公子。奇特的是,即使德斯特在情場事業都得意的時候,他還是保持著同艾瑪的關係。而且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是從別的女人身上得到性的滿足,而心靈、精神上的幫助卻要從艾瑪那裏得到。他就像一個脆弱的孩子,隨時都需要女人的包容與嗬護,而這個女人恰好是艾瑪。

 

可是艾瑪心中卻是很苦。她愛戀著德斯特,卻眼睜睜地看著他的心思在別的女孩子身上。她知道他的花心太重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強把他拉到自己的身邊。於是她退而求其次,就把他當作了一個朋友,一個有了鬱悶可以訴說的人,同時更是一個若即若離,隱隱約約的精神情人。

 

十幾年來,這就是他們關係中的一條主線。令兩個人亦師亦友,相安無事。艾瑪可以跟著德斯特去法國度假,但約法在前,不能同睡一房,不能有性。德斯特不是不想得到艾瑪的肉體,但是他隻想一夜之歡,不想讓艾瑪動了真情愛上他,所以對於堅決反對一夜情的艾瑪,他也隻好望洋興歎,忍痛割愛了。

 

艾瑪的明智在於,她沒有要死要活地纏著德斯特,而是放手他去。為此她可以同一個不愛的男人同住,心裏卻在想念著德斯特,把對他的思念與愛慕變成一封封長信與一行行的詩文。雖然身心分離,可這是艾瑪的選擇,除此之外也別無它法。這是最佳的選擇了。

 

其實,如果艾瑪主動一些,德斯特是能夠與她而不是與另外一個女人結婚的。不過,這樣的結局反而不會很好,因為德斯特還太年輕,還是不夠成熟與定性。這樣的婚姻就是到手了,也是靠不住,不穩定的,安全係數極低。

 

所以艾瑪還是默默地等待,並有意無意地把她的感情托付給了歲月,讓時間老人來做定論。果然德斯特離婚之後,立即就去了法國,與僑居在那裏的艾瑪見麵。當聽到艾瑪此時已有男友並同住在一起時,德斯特失望地離去了。此時的德斯特成熟了,他開始認真考慮艾瑪了,並且似乎知道他的女人應該是艾瑪了,但是他來晚了。 

 

畢竟緣分未斷。德斯特離去之後,艾瑪在男友樂隊排練時,麵帶笑容地坐在男友的身旁,一隻手被男友的手緊緊地握著。看似幸福的她,心裏卻五味雜陳,無法平靜。下一個鏡頭,就看見艾瑪在街上的人流中急忙奔跑。

 

正行走在回去路上的德斯特,倍顯形單影孤,落寞之極,突然他發現艾瑪追了上來,他驚訝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愛瑪跑上前來,告訴他:“我以為我能忘了你,結果我做不到。如果你欺負了我,或者騙我,惹我生氣,或者對我不起,我就宰了你!你要發誓!”驚喜之中的德斯特趕緊連連發誓。之後他們便當街深深地擁吻在一起。 

 

這時是公元2003年,這一對戀人從1988年開始,用了十五年的寶貴光陰才走到了一起。兩個經曆了風雨滄桑,人生坎坷的人終於殊途同歸、結出了愛情之果。也隻有到了這時,艾瑪才把等待了十五年的心願說了出來。

 

其實她要求的並不高,這也是戀愛中的女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不能騙她,不能欺負她。可是這樣的要求在這之前,德斯特是做不到的,即使是他答應了,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自始至終,艾瑪是清醒的,她終於等到可以向德斯特托付終身的時候才說出了這些話,向他提出了這個要求。

 

在接下的三年裏,德斯特如同換了一個人。用艾瑪曾經的男友伊恩的話來說,就是艾瑪讓德斯特成為了正派人。可惜的是天妒紅顏,正沉浸在愛的幸福與事業有成的快樂之時的艾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交通意外過去了美好的生命。那一年是2006年,也是715日,又是這個被稱作聖斯威遜日的宗教節日。

 

沒有了艾瑪,德斯特就垮掉了。但是在父親的提醒下,他又堅強了起來。因為父親的話他聽進去了,“你要像艾瑪在的時候那樣活著,就像我這十年。”同樣是喪妻之痛,父親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仍然像妻子在世時那樣的活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榜樣又來自父親,所以德斯特很快振作起來了。直到現在,德斯特都在像艾瑪在的時候那樣得活著。影片是在2011715日那一天結束的。

 

這部影片拍攝手法比較新穎,715日那一天始終貫穿始終。從宗教上說那是個斯威遜神父被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的日子,根據相關的一個傳說,如果這一天下雨的話,所做的事情就會永遠擁有。他們相識的那天就是715日,當晚他們睡在一起之時,德斯特突然就想到了這件事,他就跟艾瑪說起了這個細節,艾瑪說這是個很美很美的故事,在入睡前,艾瑪帶著睡意還問德斯特:如果不下雨的話,你想不想做些什麽,你和我?

 

所以對於德斯特與艾瑪來說這一天也是他們的命定。他們於1988年的715日相識,艾瑪也於二十一年後的715日那一天香消玉殞。是不是因為他們相識的那一天沒有下雨的關係,他們愛情的到來才會經曆這麽漫長的等候,而且最終兩個人隻有短短的三年朝夕相處,艾瑪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了?裏麵有怎樣的因果關係,令人難以想象。

 

但不管怎樣,影片中將這麽一大段厚重的故事,由那一天的這個日子串接起來,就好比在繁紛複雜的情節中有了一個清晰的頭緒,並且也令這個故事在動感中展現,在激情跳躍中推進,又在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宗教色彩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這個故事的表現方法也是極其陽光,充滿活力。影片裏有不少的床戲。可是並沒有顯出有多麽得不堪,而且電影裏也根本沒有出現過因為婚外情,偷情,亂性和背叛等而引發出來的不快,可見故事不涉及道德層麵的鞭打、控訴與審判。相信這不是英國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表明性僅僅隻是個與兩個當事人有關的事情,而是編導的一種有意淡化與虛幻。 

 

這樣做的結果,把觀眾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導到一個更加有意義的關注麵,從而能夠更加沒有幹擾地闡述愛的實質或真諦。同時也是更好地維護和謳歌了愛的傳統價值觀。這也是這部影片著力宣傳的精神與看點,這便是艾瑪的愛情觀。艾瑪,一個平凡的女性,可是在對待愛情的態度與觀念上卻很成熟,代表了一代女性的真實追求與愛情信念。

 

這表現在她對愛的追求有耐心,能等待,不強求,不急功近利,不暗藏陰謀,不使用手段。所以,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守得雲開霧散日出時,水到渠成,夢想成真。雖然這用去了她十五年的青春,可是值得。反觀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女性,她們雖然很聰明,可是在愛情上,正是她們的工於心計與善用手段,卻最終害了她們的愛情事業。

 

片中的兩位主演非常搶眼,非常成功。他們的形象、氣質令他們所扮演的角色,蓬勃朝氣,靈動鮮活。這部片子能有如此蓬勃向上,又生動感人的效果,與兩位主角兒的神采與演技均有很大的關係。無論是在青春還是中年時期,他們所表現的都是人生最光彩的那一麵,在他們身上始終都有勃勃生機,具有超強的感染力。

 

女主演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大名鼎鼎,很多人都喜歡她,擁有眾多粉絲。她明亮的眼神,靚麗的外形,端莊的扮相,令艾瑪這個形象更加清麗脫俗,睿智聰穎。同時又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她的隱憂,她的落落寡歡,她的隱忍大度,她的善解人意,以及她的堅強堅定,掌握先機,掌握主動。令這個人物栩栩如生,熠熠生輝。

 

男主演吉姆·斯特蓋思(Jim Sturgess),本身就是一位百分之百的帥哥,風度翩翩,麵容俊朗,又溫文爾雅,笑容可掬,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帥小夥。他把德斯特年輕時的放浪行駭表演得自然真實,又絲絲入扣。又把中年以後的德斯特演得沉穩成熟,有模有樣。據說這是位新人,可是演技卻不俗,非常放得開,以後定會有很好的發展。

 

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改編者就是小說的作者小說家大衛尼克爾斯(David Nicholls),所以就使得劇本更加紮實與經得起推敲,同時也更有利於電影藝術的發揮與創作。應該肯定的是,該片的導演是隆·斯舍菲格(Lone Scherfig),其風格明快流暢,節奏緊湊,在豐富多樣的情節裏陳述故事,表現生活。將一個愛情故事最終演繹得就像是一處明媚的田園風光,令人心情愉悅,欣賞不已。  

   

影片最後倒敘的鏡頭是該片的精彩之處,也是該片的點睛之筆。兩個年輕人在山上突然想到,在德斯特的雙親到來前,他們還是有時間可以在床上做點什麽的時候,他們的表情是多麽得興奮啊!那是一種從心底迸發出來的一種歡喜!

 

因此,他們歡呼著向山下奔去,就好像他們要迎接的不是一次例行的做愛,而是一個盛大的節日!這樣心曠神怡的表演,這樣光彩奪目的詮釋,令人不由得感歎,多麽美麗的人生!多麽迷人的青春!這樣的愛情人生,令人陶醉,值得禮讚。

 

 

 

 

鳴謝:感謝DUMARTINI(杜馬)君提供影片鏈接並動議欣賞評論!杜馬君的博客和該片的鏈接是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4849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