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之愛——故鄉之旅感懷
文章來源: 點綴2011-12-06 15:04:45




雨夜中的大連星海灣廣場


 

大連之愛

——故鄉之旅感懷



這是個桃花盛開的地方。又因為生於斯,長於斯,我對這座海濱之城充滿了太多的眷戀,太深的感情,太難望的記憶。她的氣候,她的整潔,她的藍天綠水、陽光沙灘,都令漂泊在外的我魂牽夢繞,無法忘懷。所以拜訪她之後整整半年,卻不知道該怎樣落筆來述說我對她的別後印象。直到今天,我才有了決心把觀感形成文字,公布出來,在2011年結束之前了卻一件情感上的重負。


飛機由深圳起飛,三個小時後正點飛抵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飛機還沒有降落我就開始興奮起來,不斷地通過飛機上小小的弦窗向外張望。終於可以看見了那蔚藍的海水,那若隱若現的城市輪廓,瞬間這些景色就不再模糊了。可能是白天,天氣又好的關係,飛機很快就進入降落狀態。


我還沒反映過來,就聽見飛機著陸的聲音,接著就是在跑道上急劇減速的轟鳴聲,這時我驚訝地發現在跑道的左側,機場的鐵絲網外麵竟是一排排居民樓,樓前是馬路和廣告牌。此時正有大貨車在馬路上奔馳,好像就在跟降落的飛機比肩賽跑。這讓我著實吃了一驚。 


在記憶裏沒有這樣的場景。離家時,機場跑道外麵就是起伏的丘陵,根本沒有建築物。短短的十六年不就是彈指一揮間嗎?怎麽就有這麽大的變化呢?而且不可思議的是,機場的左右都是街道縱橫,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這機場好像成了電車站,火車站,搬到了市中心、鬧市區了。


機場的設施有了些擴大,但改變不大,遠遠比不上深圳機場的宏偉大氣。這令我有些失落。看一個城市的經濟活力,機場的碩大繁忙是一個參照係數。這麽說家鄉這些年沒有太大的發展嗎?至少在機場這個看點上就遠遠落後於深圳了。


行李交付的速度還不慢,基本上是人到了領取處,傳送帶就開始轉動了。很快也發現了我的旅行箱。提出來,裝在行李車上,開始向行李廳外麵等候的人群走去。為了考考表弟的眼力,我故意戴上了墨鏡,推著行李車煞有介事地出現在下飛機的人流中。


來接站的表弟從小住在我家,長大後他對我家的感情不次於對他父母的感情。我家裏的很多事情都是他在跑前跑後,裏外張羅的。說是表弟,其實就是親弟弟一樣得親。


果然被我考住了,他竟然沒有看見我,倒是我先看見他的。我喊了他一聲,他聽見後驚喜地跑到我麵前,說:“哥,你真能鬧,還戴上了墨鏡。”我哈哈大笑,開懷不已。


我仔細打量了他,還好,英挺的樣貌還在,但是滄桑的痕跡還是隱約可見。我說:“你還沒變!好像還越來越精神了。”他聞聽連忙笑著說:“哥,你可是沒變,你剛才從門口走出來時,我都不敢認你,又精神,又帥氣。就像個年輕小夥兒。”我們彼此吹捧著,在歡快的笑聲裏,又回到了小時候在一起的那種親密的感情中了。


把行李裝上車後,汽車就出了機場停車場,一看眼前的景象,還真是讓我的緊張成為了事實。原先,出了機場是一段城郊路,除了零星農房,就是田地,山野。現在可好感情已經成了一個生活小區了。各色各樣的住宅樓宇鱗次櫛比,街道錯綜。


原先從機場出來怎麽也要開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市區的,現在,出了機場立即就是市區了。就像是原來香港的啟德機場,就在市區內的海邊上。所不同是大連機場比它還深入群眾生活,四周都被建築與居民緊密包圍了。


表弟告訴我,把我安排在星海灣的假日酒店下榻。現在所走的這條路是我在的時候沒有的。這條路由機場直通星海灣和旅順方向,是進入市區西部的一條新通道。果然這條路是全封閉的高架道路,能夠大大節省這一地區的人往來機場的時間。


我坐在這裏,眼睛卻在車外。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什麽都新鮮都好奇。可是與劉姥姥不同的是我是由深圳過來的,在看這個大觀園之前已經看過了一個大觀園,所以我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參照物。


同我離開時比,這座城市是大不一樣了,各種樓房拔地而起,而且都擠在一起,好像已經沒有空地了,很多樓宇都建在了半山上。不過看看這些已經建好和沒有建好的半成品樓房,我心裏是一陣的難過與失望。怎麽我的家鄉不僅失去了往昔的明媚與靈氣,還自毀武功成了一個內陸鄉村的三流縣城!


那些醜陋的樓房,高也不高,矮也不矮得橫七豎八地組合在一起。令天際線雜亂無序,也令城市沒有風格。當年我走的時候這座城市比深圳好過許多,現在跟深圳已經不在一個等級線上,遠遠不可同日而語了。而且都改革開放三十年了,這座城市還像一個大工地,到處都是工地,汽車過後,街道上塵土飛揚。


表弟看我臉色不對,關切地問:“哥,你怎麽了?是不是不舒服?”我這才知道我的表情一定是嚇到了他。連忙說沒有什麽,可能是累了。其實是真的心裏不舒服啊!好好的一座城市,怎麽變成了這個樣子呢?我小時的記憶一點兒都沒有了。


我在心裏暗暗叫苦,看來這座城市缺少人才啊!這個市長真是形同犯罪。難道一座城市的發展能沒有規劃嗎?怎麽能這麽雜亂無章的建設呢!人才都哪裏去了?城市規劃專家都哪裏去了呢?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才知道還真是讓我不幸而猜對了,這個城市的父母官在市民的心裏形象極其不佳,口碑很差。就是他升職到了省裏,老百姓還罵他,說他好的人不多。當官當到這樣的程度真是可悲啊!


一位網友有一篇著名的網文,題目就是“你知道東北嗎”,其中有這樣精彩的描述:“我們東北,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有一年內最分明的四季,有丟下一粒種子就生長的黑土地,有豐富的石油,有無盡的礦藏,有茂密的森林。。。”


然而“黨派到這裏來的官員往往思想最左,政策最殘酷,愚民最徹底,管轄最嚴厲,最呆滯。”可見,一個人為官一方,即使他清廉正直,兩袖清風,可是他不作為、無所建樹,也不是好官,也是一種犯罪,是另外一種更可怕的為害鄉裏。這座城市的今天,就是對這個人或是這群人的無情控告,他們將背負罵名。


車子開到我要下榻酒店的小區,我的心情才開始好了一些。這個星海灣是填海造地建出來的,原來是一個鹽場,沒有什麽經濟價值。小時候到了這裏就像是到了郊外,十分荒涼,又是個很廣大的區域,可惜了它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


到底還是有深具眼光的人,大連市政府成立了星海灣經濟開發區,十幾年過後,這裏就成了這座城市最為靚麗的文化休閑地區。其獨具匠心的新式建築群與宏大新穎的廣場,吸引了每一個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她的與眾不同,她的流光溢彩,令人歎為觀止。


我住的旅館就在這個廣場靠近星海公園的一側。當行李放下,在十幾層高的旅館房間裏向外張望的時候,海景山巒盡收眼底,這就是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同她有血濃於水的關係。如今重新回到她的懷抱,看著鄉景,聽著鄉音,呼吸故鄉的空氣,心緒起伏,百感交集。這應該是一次落葉歸根的預演。


在接下來的十四天裏,我早出晚歸,目不暇接,應酬不停。陶醉在鄉情,親情,同學朋友之情的包圍中。吃到了想吃的家鄉口味的山珍海味與家常小吃。在迷失的街道,在兒時住過、玩過的地方,在昔日的校舍,在時髦華麗的高檔消費中心,流連忘返,感歎於物質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生的不可捉摸,麵對家鄉的變化,令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原鄉人大開眼界,唏噓不已。


而且越是深入地觀察與體驗了這座城市的最新魅力,第一天下飛機時的不快便隻停留在那個特定的時段,那個特定的記憶裏,也不再幹擾我的情緒與心境了。在一係列實地探訪中,我沿著這個城市裏,我成長過程的每一步腳印重新走了一遍,在心裏不斷浮現出那時候的情景、心態與記憶。


這次回鄉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給父親掃墓。父親一生老實厚道,與人為善,從來都是看別人比自己強。小時候我真的以為他是什麽都如人,可是長大後我才發現,他其實很有才華,是他那個領域的權威級人物,他的字寫得好,文章也寫得好。隻是他實在太謙虛,安貧樂道,淡泊名利。他沒有能在世上多活一些年日,令我痛心疾首。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痛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我回去三天後就是一個周末。周六早上我早早地起床,穿上正裝,係上領帶,收拾停當,等候表弟的到來。他準時到達,並且買好了兩捧鮮花,還帶上了一瓶上好的白酒。我激動地上了車,跟著表弟向墓園駛去。墓園坐落於大連與旅順之間的路上,離旅順還有一段距離。雖說是周六上午,路上的車還是不少,在施工路段還要堵車,折騰了快有一個小時才到達墓園。


這個墓園位於一個叫做玉皇頂的山丘上。墓園背靠山嶺,麵向大海。蒼鬆翠柏環繞,環境非常之好。我去的那天陽光明亮,氣溫宜人。麵對一個這麽好的風水寶地,我的心一下子踏實了很多。我心裏暗想,爸爸你長眠在這裏,真是好得無比啊!怪不得兒子在外那麽得有如神助,原來都是你在這裏休息得好,得到了你高興的祝福啊!


父親墓地的位置很好,也夠大,上下左右沒有什麽幹擾。我仔細看了他的墓碑,又前後左右地看個遍,這時表弟已經把鮮花和白酒擺放在墓碑前的基座上,說:“哥,開始吧。”他要我先來,他站在我身後側麵默不作聲,一臉肅穆。


我走上前站好,身體向前傾,給父親三鞠躬之後輕聲地說道:“爸爸,兒子來看你了,兒子來晚了。。。”話還沒有說完,淚水就蒙住了雙眼。。。之後,表弟上來行禮,跟我父親說話。


臨行前,表弟要我跪在地上給我父親磕頭。我跪在父親的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才戀戀不舍的起來。之後表弟又去磕了三個頭。該回去了,要不是表弟中午還有別的約會,我是不想這麽快就往回趕。我很想在父親的墓旁多呆一會兒,就是什麽也不想,隻是坐在那裏就好。


在下山的路上,我對父親的墓地的環境讚不絕口。我說我看見他在這麽好的環境中安息,我真是高興又放心了。我說這裏太好了,真是風水寶地,有山有水,有樹,有陽光,哪個方麵都好。我表弟看了我幾次,都是欲言又止的樣子。他有什麽話要說呢?


他終於沒有忍住,還是說了。他說:“哥,我說一句話你別不高興哈。當初買這個墓地時都有考慮。”什麽考慮呢?原來將來我母親百年之後會同我父親合墓在這裏。而且那裏也有我的位置。就是說到時候,我也可以跟我父母在一起,在這同一個墓地裏。聽到表弟這麽說,我又驚訝又高興,我連忙說:“太好了,太好了,我喜歡這裏,我願意跟他們在一起。”我欣慰之極,喜悅之極。將來還能跟父母相聚,而且又是在這麽山清水秀的地方,真是太讓我喜出望外了。寫到這裏時,我的淚水一直就沒有止住過。


為了讓我與小時候的生活環境能有更緊密地接觸,中途表弟還讓離開了星海灣的酒店,搬去了位於勞動公園東側的凱文斯基大酒店。這個由德國人經營管理的五星級酒店,就坐落在我兒時的家一街之隔。


勞動公園是我童年的快樂園,在那裏度過很多時光。放學了在那裏玩耍,考試了在那裏背複習題。可是除了這座公園,原來所有舊城的麵貌都沒有了。站在街角,我吃力地辨認著記憶裏的那些街道與建築的位置。要不是有表弟指點,我是怎麽也無法從現實穿越回那個時候了。巨大的變化讓我這個從小在這裏長大的人,都找不到原來的家和學校了!


人的存在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他是有淵源,有傳承的。所以人要懷舊,要認祖歸宗。在我爺爺還活著的時候,我問過他我們家的來曆,他說我們的祖輩從他往上第六代就由山東到了大連。我問山東哪裏?他說:山東省登州府。終於我知道了,同多數大連人、東北人一樣,我也是山東人,我的祖先也來自那裏,我們是山東省登州府人氏,雖然那裏早已經沒有了還能夠認識的親屬。


半個月的回鄉之旅轉眼就過去了,在離開的那天我情緒不振,從早上起床就鬱鬱寡歡。中午同表弟、朋友等在賓館共進午餐後,就去了飛機場。辦理好手續,與表弟、親朋擁抱告別,之後獨自一人向安檢口走去,回頭望望送行的人還站在那裏向我望著,我向他們揮揮手,轉身進入了隔離帶,淚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


回鄉之旅就這樣地落幕了。在期盼與激動中開始,在留戀與不舍中結束。在回程的飛機上,在以後繼續思念與回味那些在故鄉停留當中的一些細節時,讓我對故鄉的過去和今天,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知。


大連這座城市,已經有110年的曆史了。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很有規模與風格了。最近看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公布民國時中國的一些老照片,其中就有四張是大連的街景和車站。最讓我驚訝的是大連人引以為自豪的中山廣場,在那個年代就有了。那幅老照片的中山廣場(當時叫大連大廣場)的景象,與現在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就是說大連的市容那個時候就是現在這種框架了。所不同的是樓房高了些。人口多了些。


解放後的大連,以她獨有的特色,始終彰顯著一個現代化城市的魅力。那裏寬闊的馬路,舒適的人行道,良好的街道排水係統,眾多的廣場,頗具特色的建築,專業的市政建設,還有她的管道煤氣的設施,令這個城市的硬件在國內眾城市中獨占鼇頭。


可是改革開放之後的前20年裏,她確實沒有明顯的進步,不進則退便成為沒有商量的事實。我這次回去看到她到處是工地這件事,就足以說明她起步晚了。深圳已經開始進入軟環境的建設了,大連卻還在為她的規模而努力,而且現在才剛剛修建地鐵。


沈陽做為東北的最大城市,她的環境與基礎都與大連有所差距,可是最近十年她發展很快,據到過的那裏的人說,她現在建設得很大氣,很有規模,到底是大城市,一個轉身就有一個華麗的不同。這就是問題所在。


拋開人治的因素,大連這座城市可能是與她的地理限製有關係,她三麵環海,市內平地又不多,所以始終發展不起來,同深圳相比,同沈陽相比,她就是一個精致的城市,而不是一個繁華的都市。她的名字裏雖然有個大字,可是她不算大城市,還隻是個有點兒年頭的小城市。


而且大連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始終是她的軟肋。一個城市的名片就是她的報紙,恰恰是大連的報紙很少表現出該有的文化性,這讓人很失望。不要說跟深圳的報紙比,就是跟省會沈陽的報紙都無法相提並論。


這令人很臉紅。一個景色優美的城市,各項工業又門類齊全,還有那麽多的大學,有的還是頗有名氣的大學,可是文化怎麽就這麽得不成氣候呢?說明這個地方還是小,吸引不來一流的人才。如果這裏的地方官又是武大郎開店,那麽她的窘境就更會雪上加霜了。


在大連的市中心區的友好廣場上,矗立著一個巨大的黑白格相間的足球模型。那是大連曾經的驕傲,她的足球隊有過光榮的戰績。就算是她的足球在鼎盛時期,把一個碩大無比的足球擺放在一個城市最顯眼的地方,都是一件最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足球踢得再好能有一個城市的經濟與民生重要嗎!所以這也是大連的經濟沒有能夠搞上去的一個根本原因。為官者膜拜的是什麽,他重視的就是什麽。


如今大連的足球隊早已名落孫山了,而且中國男足從中國足協開始也早已經臭名昭著了。那隻足球卻還在那裏巋然不動,遠遠望去真是肮髒不堪,醜陋之極,而且它也阻擋視線,我在那裏拍照的時候,很難避開它,極其令人討厭。


一個已經過了氣的榮耀和它的圖騰,還在那裏不合時宜地佇立著,這件事情的本身就說明是多麽得不可思議,也說明那些管理這座城市的人,是多麽得不知與時俱進。這個景物與周圍的環境因為看上去很不協調,而顯得不倫不類了。


我小的時候,常聽母親常說的一句話是,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祖國是母親,故鄉是母親中的母親。這次回鄉之旅發現了家鄉的落後與醜陋,說明也許她原來就是如此,隻是我那時沒有鑒別能力,沒有看到真相。


現在,經過這麽多年的漂泊與曆練,看問題開始趨於理性與客觀了,又因為離開了,所以更愛她,更想念她,那麽一旦重回她的麵前,也會更敏感,更容易看到她的缺失或不足。這也是愛之深,責之切的緣故吧。


所以不管怎樣,她還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她就是一身的不足,我還是愛她,思念她,向往她。那裏是我人生的開始,也必定是我人生的落葉歸根之處。所以,我還是要回到她的身邊,哪怕她被別的城市遠遠地甩在身後,哪怕她就是個城市,不是個都市,甚至就是個小縣城。怎樣都好,反正愛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