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要活佛——聽評書《濟公傳全本60集》
文章來源: 點綴2011-12-02 20:20:41



 


亂世要活佛

——聽評書《濟公傳全本60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1NDEzMTY0.html

人生很辛苦,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還要與自己鬥,與感情鬥,與婚姻鬥,與事業鬥,與疾病鬥。現在又要與生存環境鬥,與經濟不景氣鬥,與金融詐騙鬥,與前程未卜鬥。

舉目望去,中東北非的局勢捉摸不定,變換莫測。歐盟崛起充當了又一個強權,竟可以派飛機對巴基斯坦的一個哨所狂轟亂炸一個多小時。中國南海陰霾滿布,堅船利艦將在那裏決一死戰,另一廂頭號強國借著緬甸說事兒,隔空喊話威嚇泱泱大中華。

希臘信用危機預示了歐元必定解體的末路,世界經濟更會雪上加霜,不可收拾。從政治到軍事、從經濟到民生、再到氣象,各種天災人禍不斷,令這個本來就沒有安寧過的世界更不安寧了,到處都是“國攻打國,民攻打民,”一派亂象,民不聊生。

處於亂世中的升鬥小民,“是進亦憂,退亦憂,”索性就把自己的美好願望寄托在扶貧濟困,除暴安良,彰善懲惡的傳奇人物身上,通過他們的故事,達成心願,寄托情懷,伸張正義。同時也是對緊繃神經的一種放鬆與疏解。 

在這些眾多傳奇人物中,活佛濟公就是一個最有知名度又有一身本事的人。濟公,原名李修緣,為南宋高僧,江蘇省台山縣永寧村人。生於1130年,圓寂於1209年,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他懂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症。他也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800多年來人們把對社會公正的一切渴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在他的故事裏得到安慰與滿足。

現在可以在網上聽到的這個《濟公傳全本60集》的評書,是由著名曲藝大家郭德綱於2009年在北京德雲社的演出實況,他用了八個晚上演播了全部60集,令聽眾大呼過癮。如今在在網上觀看這個演播實況,還能夠感受到當時的現場氣氛。他的風趣幽默,詼諧自然的表演風格,令濟公傳奇更加有趣,也令故事更加有說服力、有真實感。

評書裏的濟公已經是一個被藝術化與神仙化的人物了。他被塑造成降龍羅漢的轉世化身。能夠降妖捉怪,治病祛邪,保一方淨土與百姓。他的特立獨行,不落俗套,不因循守舊,不修邊幅都成為他的超凡與大氣。為人們所喜愛,所津津樂道。

在這六十集裏,除了前兩集主要是說濟公的來曆與身世外,後麵的58集都是敘說濟公的傳奇故事。從日行千裏,到料事如神。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到慈悲為懷,體諒眾生。即使是妖魔,隻要改邪歸正,他從不趕盡殺絕。體現了他與人為善、寬大為懷的佛心佛性。

這些個故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又極富色彩,各不雷同。可說是一個比一個出其不意,一個又比一個扣人心弦。聽這些故事,不禁要為祖國民間文學的豐富精湛而感歎,也為國人的智慧與才華而自豪。

這就是文化,是幾百年來人們口口相傳的文學經典,藝術承傳。這樣的文化再通過說書的形式表現出來,經過說書人的二次創作與加工,便成為人們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了。

在過去的時代沒有廣播,沒有電視,人們的主要消遣和文化娛樂就是聽戲聽曲聽說書。對於王公貴族和有錢人來說,他們可以辦堂會,把戲班子,曲藝藝人請到家裏表演。而一般老百姓則是到戲園子,到茶館裏去欣賞,這已成為國人市井文化的一個方麵。

全國解放後,經過公私合營和社會主義改造,在演藝界已經沒有私人戲班子或是個體表演戶,他們都被國家經營的各級演出團體收編,隨後他們的演出都在大舞台,大劇場裏。他們節目也就離開觀眾越來越遠了。隨著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空號越喊越高,那些民間出身的藝人也就逐漸被淘汰出局,他們的造詣也因表演方式的式微而成為了曆史。

郭德綱的出現,為曲藝回到小舞台、小劇場進行了積極而又有意義的探索與嚐試。從草根走出來的郭德綱,一開始並沒有被人們看在眼裏,可是他的德雲社一路走來已經有了15年的曆史。看看他今天的發展,就不能不為他所取得的成就而驚訝。一個無依無靠的天津演員,硬是靠著對曲藝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在北京站住了腳,為中國傳統相聲的恢複與複興,開辟了一條成功的道路。

晚上回家,周末黃昏,打開電腦上網聽聽郭德綱的這個評書,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心裏再煩,聽上兩句就被郭德綱的表演與故事的魅力所吸引,而把一切煩惱不快都忘到腦後了。而這所有故事的演變和濟公所使用招數的過程,又絕不是人們能夠想象出來的,所以很有懸疑性,非常吸引人。

聽相聲可以了解演員的音容笑貌與才華高低,聽評書則就更是一個能詳細了解演員的機會,因為時間長,演播的內容多,能夠更清楚地看出演員的實力與才氣。郭德綱在這個評書裏,插混打科,談笑風生,既很好地演繹了評書裏的內容,又能夠時時與台下的觀眾產生互動,台上台下,妙趣橫生,笑聲、掌聲、喝彩聲不斷。

這樣的氣氛,既培養了有欣賞水平的觀眾,也有助於造就與提升演員的素質與能力。這樣的演出需要真功夫。觀眾是花錢,又陪上時間來看節目的,沒有等價的演出質量,觀眾是不會答應的,演出單位或個人也更不可能做到天天演出,天天一票難求。

圍繞著郭德綱出了不少故事。可以說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話題。有人喜歡,就必然會有人不喜歡。有人捧場,也一定會有人砸場。這些人不得意他的理由不外是認為他太俗,可是曲藝本身就是民間藝術,俗是它的社會屬性。離開了俗,老百姓還願意看嗎?因此,俗自然也是生命力的所在,不俗還能生存下去嗎?其實說到底,俗也就是雅,凡是被老百姓喜歡的,再俗也是雅,大俗就是大雅,觀眾的喜好才是真正的試金石。 

中國評書因為有袁闊成、劉蘭芳等藝術大師曾經聲名鵲起過,現在又因為有郭德綱的濟公全傳而會更加後繼有人,中興可期了。晚上聽聽評書實在是個好消遣,有樂趣,有意義。這要感謝說書的藝人,感謝濟公活佛,讓我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樣,也讓我的心裏有個崇拜,有個懷念,也有了某種的期待與憧憬。




                       古箏曲: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