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見聞:深圳印象(六)完結篇
文章來源: 點綴2011-08-10 15:08:31
 
深圳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上的鄧小平塑像


音樂:Song Ror Our Fathers


回國見聞:深圳印象(六)完結篇

 

在深圳的日子裏,不少人聽說我住在哪裏後,都一口同聲地說,“哦,那是個好地方,離蓮花山公園很近。”可是,我住了很久,也不知道蓮花山公園在哪裏。所以重陽節那天登高,我早早起床,跑去了下梅林的深圳水庫,在那裏拾階而上,登上了高高的水庫大壩。

 

站在大壩上,極目遠眺,壩裏麵,綠水在群山間靜謐如鏡。壩外,藍天白雲下的城市一角,更顯如畫般的寧靜美麗,富裕祥和。也許是因為周末的原因,水庫的壩上壩下,沒有幾個遊人。

 

時隔多日後的另一個傍晚,也是個周末,朋友同我到這裏來散步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多遊人在這裏。多半是一家家在這裏乘涼休息。小朋友們跑來跑去,大人跟在後麵小心嗬護。一片生活安逸、其樂融融的景象。

 

重陽節的清晨,當我在大壩上看夠了風光,呼吸了足夠的氧氣之後,我從大壩一側的坡路一步步走下來。在大壩下麵,有一個網球場,足球場,還有一個高爾夫練習場。人們在場內練習揮杆,外麵停靠的車輛,一輛輛,都是那麽高檔氣派。毫無疑問,我路過的是一個富裕社會裏的富裕社區。果不其然,後來聽朋友說,水庫前麵的住宅群裏麵包含了各項便民設施,甚至中小學都一應俱全。

 

我沿著來時的路,興致勃勃地走著,手裏的相機也不停地放下,又舉起。我在想,沿途能不能碰到蓮花山公園呢?都說它就在我住的附近,怎麽就看不見呢?我住的周圍,除了高樓林立,沒有山呢,更沒有傳說中的蓮花山啊!

 

深圳的陽光,即便是在早上,也是具有不可否認的蒸騰作用。路上的女士們沒有不撐著旱傘的。我卻在陽光下自得其樂,邊走邊看。突然我發現,在我的左側有一個大停車場,裏麵停了十幾輛黃色的巴士,類似校車,定睛看去,原來車的兩側有些家樂福購物中心的字樣。哦原來是家樂福的班車。

 

我知道國內除了有美國人開的沃爾馬之外,還有德國人開的家樂福,不讓沃爾馬獨美。北京奧運時火炬在歐洲傳遞過程中被一些人杯葛,當時國內的網友倡議不去家樂福購物以示抗議。 隻是知道這麽一件事,還真沒去過這個在國內赫赫有名的購物中心。

 

這次不期而遇,當然喜出望外,心想蓮花山公園找不到,就先去看看家樂福吧。於是,我走進這個類似停車場的大廣場,看到有一輛車門開著,裏麵坐了兩個人,他們好像在研究什麽。我同他們打聲招呼,禮貌地詢問什麽時候發車?

 

那兩個人注視著我,半天有個人才開口說,你要去哪裏?我說家樂福啊!那人十分不解地說,這裏就是家樂福啊!這下弄個大紅臉的是我了。我隻聽說有騎驢找驢的,還沒聽說,站在家樂福的停車場說,要乘車去家樂福的!我連聲謝謝,羞愧地離開這輛班車。
                    
     
再仔細研究,才發現這每一輛車都掛著牌子寫著該車行經的站。名,原來這是到各個居民區接送人們購物的專用車輛,每天定時定點地循環往返於家樂福與周邊方圓幾公裏之內的居民區。由於我來得早,這些班車還沒有開始進入服務呢!

 

可是家樂福到底在哪裏呢!停車場後麵的建築顯然不是,那是些快餐店,都有醒目的標誌。原來,轉過一個彎,家樂福就在這座建築的另一側,停車場不在它的正前麵。不過,到我找到了家樂福的入口,可我還是沒有看見這個龐大的建築外麵有任何家樂福的招牌。

 

順著人流(這時看到人了),我進入一個通道,看到了賣服裝、化妝品與首飾的店麵,一排排的,裝潢高檔,燈光耀眼,售貨員穿著入時,臉上畫著淡妝,櫃子裏,架子上都是琳琅滿目的精良商品。穿過這些品牌店後,才進入到家樂福。

 

一樓的大廳裏,迎麵而來的就是手機銷售區,電腦銷售區,其後就是冰箱,彩電,空調,電風扇,爐具,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從國產的到進口的一應俱全,明碼標價,性能特點介紹等,醒目易看。除了賣手機的,其它所有售貨員都是站在外麵,在產品前麵回答顧客的詢問,很耐心有禮貌。

 

我如數家珍般的每一樣電器都看了夠,之後來到書籍區。家樂福的書肯定沒有深圳書城的書多,可是也是林林種種,品類不少,又很實用。其中曆史,人物,小說,電腦,菜譜,兒童讀物,影碟光盤等都很吸引人。更有許多時髦雜誌,期刊等。許多青少年就捧著本書坐在地板上看。

 

順著斜麵升降機,再上一層樓,才知道人都在這裏。原來這裏有食品,蔬菜,海鮮,生肉,還有麵包,更有中西餐熟食。爬水庫大壩一早上了,看到美食在前,能不垂涎三尺嗎?我指著我看中的熟食,向櫃台裏穿白大褂的人問,我買了後,可以在這裏吃嗎?回答是不可以。因為他們這裏不收款,交錢要去付款處。那就是要出去了。我無奈。隻能咽了咽口水,忍痛割愛了。

 

這樣的場景,以後在另一個城市裏也看到了。看一個國家國民的生活水準,在超市的食品區是最能看得清楚的。售貨員穿著幹淨的白袍,戴著白色帽子,站在櫃台後麵,笑容可掬地隨時準備為顧客效力。顧客呢,好像關心的不是價錢,而更是食品的質量、味道與花色品種,他們頭都不抬的專心往塑膠袋裏裝自己看中的蔬菜或食品。

 

其實,家樂福裏的食物蔬菜肯定不便宜。可是還有這麽多人像趕集一樣地在這裏采購,就說明中國的消費群體已經很有檔次了。相信到這裏來的顧客,都是來自衣食無憂的小康家庭的人。與初來深圳打工的人相比,他們代表了消費主體。他們的消費方式與習慣,代表了社會的消費趨勢與水準。

 

在北美倒是沒少逛購物中心。可是再怎麽逛,也沒有在國內家樂福裏逛那麽有感覺,那麽激動不已。那個時刻,身在家樂福裏的我,就像是在盧浮宮,看什麽都新鮮,都可以令我歎為觀止。總之,在那裏很享受。很隨意,很有當家做主人的感覺。因為這不是在北美,是在國內。這讓我的心情舒暢極了。

 

從家樂福出來,看到剛剛我鬧出笑話的停車場,已經一輛家樂福的班車都沒有了。我看看時刻表,要去我住的地方的班車,還要等半個多小時才來。烈日當頭,站在這裏等車,還不如活動腿腳,走回去更好。於是我又興致勃勃地上路了。

 

晚飯後,我出門鍛煉,在暮色中,我沿著住處向北再向東,在北環大道右側的人行道上慢跑,直到上梅林,再向右轉,到了彩田村,再右轉,到了我熟悉的地區,經過蓮花一村,就可以回到住處了。就在這個時候,我看見有許多人在寬闊的幹線馬路的右側等綠燈亮起,要過到馬路的左側。

 

我心裏一動,這麽晚,這些人要去哪裏?莫不是要去傳說中的那個蓮花山公園散步?我也趕到了馬路的左側,跟著前麵的一些人走,沒走多遠,看到一個不起眼的小門,人們都進去了,我也跟進去。進去一看,令我驚訝不已,真是個公園。可是卻沒有任何牌匾可以證明這就是蓮花山公園。

 

再深入往裏走,出現了比較寬的路,依山勢而建,有六米寬。很多人在路上走,像是鍛煉,又像是趕著去做什麽。這路是有很大坡度的,由低處向高處走的人絡繹不絕,可是由高處走下來的人也不少。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裏走過來,又要到哪裏去?天色已晚,我記住住處的方向,往這條路的下坡走,沒過多久,就看到一個木門,又是公園裏的一個側門。

 

我出了這個門又來到馬路邊上的人行道。沒走幾步,就來到一個巨大的十字路口。可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十字路口,就是我住處外麵的路口。我曾經因為它繁忙的流量,超長的倒計時車輛與行人輪換通行的信號燈,而對它很有興趣。也曾經很認真的拍攝過這個路口的境況。

 

匪夷所思的是,我天天在這裏經過出入,競沒有看到路口的斜對麵就是一處公園。此時,我有一種感覺,這就是我要尋找的蓮花山公園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原來它在燈火闌珊處。我急不可耐地要等到明天早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查明真相。 

 

第二天,星期一,窗外一早就有了人氣與喧囂,人們在趕著上班與上學。我起床後穿上跑步的行頭,就往昨晚發現的神秘之處疾走。到了十字路口,等信號,再跟著人流在左側橫過一條馬路,再等信號,再往右側橫過一條馬路,就到了這個路口與我的來路遙遙相對的斜對麵。

 

在樹蔭下,我貼著人行道的裏側,在單車道上跑著,我身前身後都是人。明顯得可以看出來,不少人是出來鍛煉的,因為他們的打扮跟我很類似。跑了幾分鍾,就看到左側,有一處開口,寬寬的,很多人都往裏麵走。我仔細端詳著這個出口,才發現在它的左側上方,樹立著一快很秀氣的木牌,寫著“蓮花山公園”。我大喜至極,總算找到了這個公園。也證實了昨晚的發現與猜測。


                      
                   
我欣喜地將這個寶貴的名牌攝入了鏡頭,留為有意義的紀念。從這個入口起,我跟著人流在公園裏蜿蜒的山路上慢跑,置身在晨練的深圳人當中,我很興奮,也很自豪。這是我沒有想過的。我的確不曾想過,能在深圳融入到鍛煉者的行列。這是多麽令人振奮的經曆啊!

 

這條山路夠寬,又平整,可是坡度不小。我看沒有人能一路跑上去的。都是跑跑走走,更過的人都是在快走。這些人有的在我身邊經過,有的迎麵而來,大致所看,女性居多。中老年人居多,但也不乏年輕男女,風華正茂人士。從他們的表情看,都是很快樂,也很健康,顯得生活很充實,很有意義。有的人是結伴而去,更多的是像我一樣,獨身而來。好像急匆匆鍛煉之後,還要趕回去上班。

 

我跑跑走走,同時,好奇地觀望路的兩側。這條路一側緊貼山梁,右側就是深深的溝壑。但無論是山梁還是溝壑,都是綠樹掩映,鬱鬱蔥蔥。白天看見了,公園建設得很好。洗手間,緊急情況時的逃生措施與路徑等都有指示牌,也有整個蓮花山公園的示意圖。看了圖,我知道公園的最高處,叫山頂廣場。

 

有了目標,我就向山頂興衝衝而去。拐了幾個彎曲的起伏之路,大約半個多小時後,看到前麵的路寬敞了,出現了個小廣場,上麵有上百人在隨著搖滾樂跳勁舞,場麵十分火爆,也很感人。領舞的是個身材修長健碩的女士,跟跳的也都是女性朋友,中老年人居多。她們跳得認真投入。看見了這樣的場景,我相信沒有人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在感動中,穿過這些跳舞的人,迎麵而見的就是一座長方形的紀念碑,這個由紅色花崗石做成的紀念碑立在廣場麵向上山之路的這麵。紀念碑上是鄧小平一九八四年的手跡: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個紀念碑很簡樸但很莊嚴、莊重,令人肅穆。  紀念碑的兩側是台階,上山的人就可以兵分兩路從紀念碑側麵的台階上進入山頂廣場。

 

我凝視了碑上的每一個字。爾後從左側台階拾級而上,到了上麵,向右轉,就看到一個不小的圓形廣場,鄧小平正健步行走的巨大全身雕塑挺立在這個廣場後端,就是剛才見到的寫有鄧小平手跡的紀念碑的後麵。雕塑麵向蓮花山山頂廣場外的深圳市中心區域。從這個廣場的邊緣的欄杆處向下向遠處張望,美麗壯觀的深圳市容盡收眼底。

 

很奇怪的是,在市區看不見有什麽山峰,可是到了這裏,才知道這個蓮花山還真是高出深圳的摩天大樓。站在它的山頂上,真有一覽眾樓小的感覺。蓮花山顧名思義,這山峰高但不突兀,像蓮花般淡然,默默散發著幽香。這座公園占地很大,綿延伸展至幾個公共汽車站點的距離。

 

後來我發現,周邊的居民都是它的受益者。到這裏晨練,或是晚飯後的散步,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內容。更有不少有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在這裏跳勁舞,練太極,還有的在這裏支起喇叭箱,唱歌唱戲。十分快樂,快活!尤其到節假日,周末,無論是清晨,白天,黃昏,還是入夜,這裏都人氣暢旺,熱鬧之極。

 

深圳人是很有心的,他們把鄧小平的雕塑安放在這裏的山頂廣場,真是再恰當不過的義舉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全中國人民,最感激鄧小平的就是深圳人。沒有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沒有深圳。沒有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深圳也不會有今天了。

 

所以,鄧小平的雕塑下常年鮮花不斷,這不是政府機構定期擺放的,都是老百姓自發送來的。上到山頂廣場很不容易的,不許汽車通行,在後來的日子裏,我親眼看到過很多市民在烈日下的山路上相互攙扶著,輪換地扛抬著巨大的花籃,要把花籃送到山頂,獻給鄧小平。

 

在山頂廣場上的人很多,年輕人尤其多,有些是集體前來的。他們有的在鄧小平雕塑前拍照留影,有的在欄杆前欣賞深圳的景色。辨認著哪座高樓是他們熟知的。更多的則坐在廣場兩側的石凳上,在樹陰下休息欣賞,怡然自得。

 

我站在山頂廣場,麵對宏大的深圳中心區,感歎不已,要是旁邊有個同伴就好了,可以同他好好感慨一下。我在山頂廣場流連拍照了好久,就順著原路下山了,心裏說晚上一定來,這裏的夜景一定很沒,要來看夜景,拍夜景。

 

離開山頂廣場沒多遠,就有一個別墅樣的建築,門上掛的牌子是深圳城市規劃建設展覽館。裏麵展出的是深圳三十年變遷紀實(1980-2010)。上山時我已看見有這麽個去處,因為急著要看山頂的樣子,所以沒舍得先到這裏麵去看看。現在下山了,可以進去看個夠了。

 

裏麵不大,裏外兩間展廳。牆上都是圖表數字,一目了然的說明三十年來每一年的變化。最令人驚訝不已的是,1980年的深圳真是又小又簡陋。我細細地看下來,越發對深圳的變化驚歎不已。對於當時參與建設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隊的官兵充滿敬意!

 

隻是有一點很可惜,在提到深圳市各個時期的領導者時,並不是每個人都名列其上。除此之外,這個展覽是可取的,對於深圳三十年的發展與建設來說,是一次科學係統的梳理, 很有學術價值。每一個喜歡深圳的朋友,去到深圳時都應該登高去看看這個很翔實,很有說服力的展覽。 

 

在以後的日子裏,這個公園成為我業餘時間裏的絕佳去處。我在裏麵鍛煉,聽人唱歌,看人跳舞,向著遠處的繁華景色出神,盡情地呼吸清新爽人的空氣,任憑汗水濕透短衫、洗去多年在外的疲憊與感傷。

 

這期間,我回了老家一次,住了15天。看望了父老鄉親,至愛親朋。了卻了我的鄉思之情。也讓我有機會重新打量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這是一座美麗的海濱之城,是桃花盛開的地方,在我的記憶裏,她遠比深圳漂亮幹淨,工業發達,物產富饒,風景宜人。可是當飛機著陸的那個霎那,我看到居民樓都蓋到了機場的旁邊,降落後的飛機在跑道上滑行,可以看見機場外馬路上的汽車也在同飛機並駕齊驅。

這令我驚詫至極,無以言表。

 

汽車從機場出來,馬上就進入了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道,雖然我們的車輛行駛在快車道上,可是看見迎麵而來的城市建築,不免令我大失所望,也許如果我不是從深圳直接過來的,反差還不會這麽大。

 

記憶中那麽美好的一座城市,已經沒有了往昔的迷人與風采。天空灰蒙蒙,渾濁不堪,毫不清澈。城市建築,雜亂無序,毫無章法,毫無規劃,就像是個小縣城,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不土不洋,反而更醜,更加醜陋不堪。

 

令人驚訝的是,都改革開放三十年了,這裏還像個剛剛起步的內陸之地,市內到處都是在建的工程,承建著一些不倫不類的樓宇。想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俯瞰深圳的高層建築,那就是四個字:高聳挺拔。可是這裏,我親愛的家鄉啊!幾年不見,你怎麽就淪落成一個連三流城市都不如的縣城小鎮了呢!我欲哭無淚。

 

我相信這裏的市長是不稱職的。幾個任期下來,一個好端端的城市就這樣被斷送了。這個市長據說還是很有文化的人呢!可是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庸官。與民無益,與城市發展無益。這樣的人其實才是真正的禍國殃民之徒,為官不作為,罪孽啊!

 

以後在同親朋相處時,證實了我的直觀感覺。這個市長的口碑極其不佳。現在新聞報道裏,網絡上傳來的消息,更進一步證明了此人問題多多,民議很大,民怨不小。這樣也好,我的鄉思就幹脆由我深為喜愛的城市深圳取代好了!從此,我依舊思念我家鄉的親人,但不必再思念那座令我傷心的城市了。深圳,那裏有個蓮花山公園的城市,是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璀璨之珠,是我的第二故鄉。

 

 

後記:

 

回國見聞之深圳印象係列,到這一篇就結束了。感謝朋友們的熱情鼓勵與支持!我所寫的隻是我個人的一點有限的見聞與觀感,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那是很久以來,這座魅力之城一直牽動著眾人的心。她的任何一個消息,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當然,深圳再輝煌,她在中國的版圖上的大小,都是依然如故,沒有改變。可是她代表的卻是一種方向,一種趨勢,一種潮流,一種模式,一種活法,還有一種精神!是中國的未來,也是人們的追求!

 

雖然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了,深圳卻依然生機盎然,朝氣與銳氣有增無減。這就是她的動力與魅力所在!是她長盛不衰、青春洋溢的不二法門!深圳,這顆改革開放的果實,值得我們關注與愛護,同時也值得懷念與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