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多少分考進來的?”
文章來源: 藍山煙霞2011-03-07 21:29:30

“你是多少分考進來的?”

藍山煙霞

旅美畫家陳丹青曾經應聘到清華美術學院任教數年,後因故離開,常對媒體說起清華,語多批評。

有一件事本人印象很深刻。陳丹青說,美院學生在清華常遭歧視,有美院學生到學校公共浴室去洗澡,被工科學生趕了出來。工科學生還貌似理直氣壯地質問:“你是多少分考進來的?”

本人無意在此評論誰對誰錯,因為顯而易見,工科學生這樣做是錯誤的。隻要是清華學生,就有平等的權利使用學校的公共設施。

本人隻是想說,工科學生問:“你是多少分考進來的?”其實提出了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就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向何處去?”的問題。

前些年在“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潮流中,中國高校掀起了合並風和改名風,幾個大學合並成一個超大型大學,所有“學院”都改名為“大學”。似乎“世界一流大學”就意味著“擁有數萬學生研究生,綜合性,超大規模”,這種看表象不看實質的做法真的非常可笑!

更為可笑的是直接“東施效顰”:“清華”這個名字響亮,於是就冒出了“東華”,“西華”,“南華”大學……。

更有一些旅居“西方發達國家”的華人學者向中國政府建言,認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培養“通才”而不是“專才”。本人理解,所謂“通才”說穿了就是“什麽都懂,什麽都不精”;而“專才”則是指“在某一領域有極深的造詣,而在其他領域所知不多”。

本人認為,這些華人學者鼓吹的“通才”論是錯誤的,中國需要的是“專才”而不是“通才”。本人還認為:中國高校追求辦成哈佛,牛津那樣“規模超大,文理並重”,根本是錯誤的!中國高校應該堅持發揚自己的長處,走最適合自己特長而又最符合國家需要的辦學道路!

我認為這樣做最符合中國國情!

什麽是中國國情?一. 擁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二. 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係;三. 工業體係普遍設備和技術水平不高,未能創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中國的國情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沒有第二個國家具有中國這些特點。因此,中國高等教育應走的路也應該是特殊的甚至是“唯一的”!

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中國需要數量巨大的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還需要一大批各個科學技術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這些學術帶頭人應該具有國際視野,並始終使自己的項目研究水平保持在世界前沿!這些人隻要在某個領域達到“高,精,尖”就足夠了!在中國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世界上任何別的國家包括美國,都不可能為如此眾多的“專門家”提供位置,所以他們也不需要這麽多的“專門家”!

再回到清華的議題上來,本人認為清華完全沒有必要向哈佛,牛津看齊,但可以參照麻省理工的模式,適當設置一些企業管理,社會科學甚至人文藝術的專業。而最重要的,是應該發揚光大數十年來創辦高水平工科大學的成功經驗,始終以工科為主,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成一所“中國的麻省理工”,甚至比麻省理工更高,更成功!

中國呼喚“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大學”,而且,本人認為隻需要在某一個領域真正屬於“高端”和“高水平”就足夠了!

據說,目前清華仍然是中國唯一能夠製備“納米碳管”的大學。納米管的比重是鋼的六分之一,而抗拉強度卻是鋼的10倍以上,是高強度複合材料中的“加強筋”,在航空航天等項目,尤其是軍事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

朋友,如果你是清華校長,當你必須用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如此龐大的學校時,你會首先關注“納米碳管”的研製進展,還是美術學院的油畫教學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