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閑聊(二)殖民三百年,是激進還是賣國?
文章來源: 風聲雨聲2017-07-22 19:39:57

    現在似乎有一種陳述定式,一說劉曉波就是殖民三百年,一說劉曉波就是殖民三百年,似乎這個人除了這個主張就沒有別的了。這個陳述定式想要表達的是什麽呢?劉曉波就是個賣國漢奸!而諾獎就是他的狗糧。至少有些人是這麽想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三個角度去談
        第一、劉曉波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第二、什麽叫做香港記者?
        第三、劉曉波是不是隻說過這麽一句話?可是為什麽就揪住這句不放?


    第一、劉曉波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從很多對劉曉波的回憶文章,還有前兩天看過一個2010年采訪劉霞的視頻,大體勾勒劉曉波這個人,細節上粗枝大葉,原則問題固執,或者叫堅守,而日常生活樂觀幽默,包括他現在的妻子劉霞,一半親人,一半同誌。
    曆史人物,要曆史第看,劉曉波這匹黑馬從哪裏來的?要知道那是1988年,1988年環境是一個什麽樣的背景呢?舉個例子,朋友見麵,第一句不是“你吃了麽”而是,“我有鋼板,你有石油嗎?”
    毛砸爛孔家店,而鄧呢,凡是毛反對的我們就支持。於是儒學熱了,不是去粗取精的那種熱,而是沉渣泛起。
    而劉覺得,喔靠,這不倒退麽?西方強大,應該全麵學習西方。他這個黑馬一開始就是反儒學大腕,“殺”出來的。
    這個人觀點比較激進,自然不會滴水不漏,而抬杠式的辯論結果會怎麽樣,有過微信抬杠經驗的可能都不陌生。往往是口不擇言。另外,從采訪劉霞的那個視頻看,感覺劉曉波在生活中也是那種“語不雷人死不休”的劉氏幽默。


    第二、什麽叫做香港記者?

    “語不雷人死不休”有些人是要靠這個吃飯的。記者,還是香港記者,說出來的話你就那麽接受嗎?不是說他要無中生有,而是說斷章取義,用你的話作他們的文章,是這一行的基本功。
    他們在炒老毛感謝日本侵華時,你告扯淡;
    他們現在又在炒“最高統帥”和小熊維尼,你又準備如何看待呢?
    怎麽就偏偏選擇性地接受了殖民三百年呢?
    另外,那篇報道通篇全文看下來,也隻會感覺劉曉波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是落後且頑固,這裏的“殖民”二字是思想改造意義上的,而不是壓榨血汗意義上的,這和他反儒的一貫立場是一致的。
    崇拜西方,全盤西化,在當時又不是個別人的觀念,而是從上到下,最高層的指導方針。大飛機項目下馬,多少人的心血打了水漂,“要什麽國防?有了錢可以到世界任何國家去買”可不是劉曉波說的,直到“隻要一個扣子能用到解放軍的大衣上,我們就對這個扣子禁運”出來,國人猛醒,但那是後來,而現在,您把屎盆子都扣在一個書生腦袋上,這事該怎麽論?


    第三、劉曉波是不是隻說過三百年這麽一句話?可是為什麽就揪住這句不放?

    劉曉波被關是因為那個把憲法一條條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抄寫了一遍的《零八憲章》對吧?許你抄黨章不許人家抄憲法?這可真成“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了。所以,劉曉波的問題根本不是他這個人本身有多麽高大上,而是對待他及家人(劉霞)的做法違反了今天人類的政治倫理。沒有人是懷揣宇宙真理的,劉曉波也不例外。當然劉自身堅持理想,舍生取義,也為這個利欲熏心的世界帶來了一絲亮色。舍生取義,用這個儒家思想評價這位反儒激進人士雖然有些怪異,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不因你對它的態度而有所變色。另外,用他是違反中國法律的罪犯,你們無權說三道四來回應是缺乏說服力的,因為所謂政治倫理,就包含是否用國家暴力對待異見者這樣的做法本身。

    圍繞劉曉波的討論,支持與同情者更多使用“良知”這樣的詞語,而反對者最常見的評語是“(shabi)”。還看到有這樣的文字,別老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死於獄中,劉曉波是唯一一例,在這之前還有納粹德國......

    是不是我們在“鮑市”裏已經待得太久,早已不知道芝蘭之居為何物?這說的都TMD是人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