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的30萬從哪裏來?
文章來源: 風聲雨聲2014-12-14 07:51:49

南京大屠殺的30萬從哪裏來?

習近平在國家公祭日提到南京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遇害,日本當即轉播,整個媒體、輿論對於30萬這個數字質疑聲一片,並且緊咬不放。

那麽,南京大屠殺的這個30萬是從哪裏來的呢?為什麽不是299999也不是300001,而是30萬?

或許有些中國人會覺得“你丫有病吧?日本是侵略軍,在中國南京殺了3萬還是30萬,難道罪行還能減輕了?糾纏這個具體數字有意義嗎?”那麽日本學者就會當即反駁:“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沒有意義,那麽我們可不可以把日軍在南京殺了3萬人寫進曆史?”

當然,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是不可以的。看來,這30萬還真就繞不過去了。

那麽,南京大屠殺的這個30萬是從哪裏來的呢?

以下文字摘自維基百科: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在中國,自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審判以來,普遍認為約有30萬人在大屠殺中遇難。日本學界對遇難人數的估計有20萬人、4萬人、2萬人等幾種,也有認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的“否認派”。

30萬人在大屠殺中遇難肯定不是一個一個數屍體數過來的,這個世界上清算戰爭罪行說屠殺多少多少人時還沒有一個一個數屍體數過來的先例。但是請注意,這是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這個文件是可以查到的。所以將30萬寫進曆史,雖然在具體數字上肯定有出入,但是合理的,是有依據的。而對於30萬這個具體數字的質疑並且緊咬不放,也不是閑得淡騰,其性質是要從根本上顛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結果

有一些日本學者(前一段時間從電視上也看到過),懷著極大的“耐心”和“誠意”,也懷著充分的“友善”到中國,到南京走訪調查,似乎擺出一副不找到南京到底死了多少人的過硬證據不罷休的勁頭,而且一板一眼地真幹(不是裝樣子)。中國當然歡迎任何還原真實曆史的有意義的工作,但結果可想而知。

在經過日軍刻意銷毀證據,經過抗戰勝利後的中國內戰,經曆了美蘇長期冷戰的世界格局,經曆了中國遭到美國為首的西方長期封鎖,不得不一麵自力更生地搞建設,一麵要防著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腐蝕、滲透和顛覆,在經曆了這麽多事,經過了這麽長時間,許多當事人都已經不在了的情況下,現在您再來調查,就算您再認真,結果會是什麽樣也可想而知,就算再查一萬年,也找不到可以被您稱作“過硬證據”的東西。

所以調查的意義不在於“找到”,而在於“找不到”,調查本身也就成為調查秀,“認真”的目的就變成了爭奪話語權。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此,而在於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性的邏輯:如果現在我們找不到“過硬證據”,我們是不是就不能說屠殺30萬了呢?正好相反,如果沒有“過硬證據”可以動搖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這個權威數字,任何人都必須承認它,它就是曆史。不是日本“學界”不懂這個常識性的邏輯,而是他們的目的根本就是要繞暈你。

南京大屠殺的否認派,他們的邏輯是怎麽樣的呢?說中國有個詩人叫李白,寫了“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頭發怎麽可能有三千丈?有三尺到頭了,所以中國人說話太誇張,除以一萬還差不多,所以中國人說南京死了三十萬,除以一萬得三十,死三十叫什麽大屠殺?所以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您覺得這個算不算“過硬證據”呢?別說,日本人還真有不少就是這麽認為的。

所以,日本的問題還不是對侵略戰爭的罪行反省得是否深刻,而是,它雖然被強按著低過頭,但根本就沒認罪。

習大大的發言稿也不知誰寫的,公祭要祭的是什麽?對日新思維核心內容是什麽?
在首次公祭中就擺出已經證明了“此路不通”的對日新思維的那套說辭,不嫌自相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