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小平的爭議
文章來源: 風聲雨聲2014-11-02 15:54:11

這兩天,不知道是誰哪一根筋搭錯了,周小平這個名字又火起來了。

關於周小平的爭議鬧得沸沸揚揚,叫好的也很堅決,叫罵的也很堅決,絕無緩衝商量的餘地。一群公知閑得淡騰,不厭其煩,一個字一個字地精讀周的每一篇博客文章,一邊讀還一邊批注,一幫水軍擄胳膊、挽袖子、掄磚頭、壯聲勢。有位網友貼了個“和三八二十一的主吵一下午,該打板子”的典故,真的算是很有點娛樂精神呢。

首先聲名,咱不怎麽喜歡周小平這個人,或許多少和下麵這張照片產生的先入為主有關。

最大的視覺衝擊就是:這人怎麽頂著一腦袋綠毛就進了人民大會堂?

那一天肯定不是萬聖節,那地方肯定也不是跳街舞、擺Poss適合的地方,而且這張手機照片如果他自己不發是肯定不會在網上流傳的(如此,我們先排除了非周小平本意而冤枉他的可能)。雖然後來從其他照片推想,或許是角度與光線的“技術”原因,但仍然沒能夠改變自己先入為主的頑固和對食品保存不善而變質這類聯想所帶來的本能的不適感。

其次,咱也不怎麽喜歡周小平的文章,因為在咱雖淺薄但固執的認識中,真的東西是沒有那麽容易變的。不論是以前周小平以為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還是後來以為的美國的月亮沒有中國圓,也不論他的調門有多麽高,但他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

月亮就是月亮!

中國不是日本,不是韓國,不是亞洲四小龍,也可以說不是英、法、德這樣的一方豪強,今天的中國跺一跺腳,全世界都要震顫。所以中國必須站在人類這個高度來看問題而不是向那些隻管自己吃飽了飯再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就認為今生可以完事大吉的國家看齊。我們不該忽略一個簡單的事實:

不論是在哪個國家,一般民眾到底能有多大的區別?

但話說回來,不管咱多麽不喜歡周,人家有人家的自由。沒有哪條法律寫著想法不成熟就不能寫博客不是?周小平說到底也不過就是寫了幾篇博客不是嗎?如果說周小平博客文章寫得有些“不客氣”,和那些如踩了尾巴的公知、水軍們比起來,真的要算是很講道理,很彬彬有禮了。

例如前兩天,有個叫李銀河的寫了篇批判周小平的文章放到了樓頂,出於好奇,咱到李銀河的博客串了串門。嗬,這位老姐還真沒少寫,弄得俺們腦袋都大了一號,一番歸納總結後(時間、水平有限不可強求哈),總結出三類內容,一類是同性戀,一類是妓女合法化和亂倫,還有一類就是不知所雲的一堆廢話。

但話說回來,還是那句話,沒有哪條法律寫著如何如何就不能寫博客了不是?好了,書歸正傳,咱回到李銀河寫的那篇批判周小平的文章。據說周小平文章中談到王小波的弟弟在美國街頭被人刺死的事,李大嫂於是急了,批駁道:“周小平你說得不對,王小波的弟弟是在高速公路旁被搶錢的黑人用螺絲刀刺死的。”

於是咱也就懵了,搞不清這位李大嫂到底看不看得懂中文,還是說這就是公知邏輯,因為是被黑人刺死的,所以和“美國人的高尚道德”不衝突。周小平或許隻是想說美國也會有人為了搶錢可以當街殺人,美國人也會見死不救,但這位李大嫂非告周小平是讓她去搞911,或者是中美斷交,當然其間不乏公知定式般的自我表白,而這種自我表白我們因在某位前領導人身上見到太多而厭惡之極(咳,躺著又中槍了)。我倒是想問問這位李大嫂,您見過一個自稱“吹捧美國”的公知沒有?那您的這番自我表白不全都是廢話嗎?

李大嫂評價周小平是一個懵懵懂懂的無知青年,寫了充滿常識性錯誤的文章。持相同觀點的人或許還有很多。具體關於這些所謂的“常識性錯誤”到底是誰的錯誤,我們在這裏不準備糾纏。好吧,就算您說得都對,那麽,對於這麽一個閉著眼睛非要說“我愛國”的“懵懵懂懂的無知青年”,您到底容不容得下?如果容不下,對不起,這不是他的問題,而是您自己的問題,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正是這種容不下在到處泛濫。

或許這種容不下的真正原因是習總接見和黨媒的力挺,其實黨媒並沒有說謊,介紹一位
說“我愛國”年輕人,而這位年輕人也確實存在,周小平也不客氣,告“我愛國礙你哪兒疼?”於是公知們徹底淩亂了,於是周小平必須“萬惡”,黨媒必須“萬惡”,共產黨必須“萬惡”,材料隨便攢,隨便斷章取義即可,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公知邏輯。

寫到這裏,捫心自問,是不是要支持或者力挺周小平呢?深想一層又非如此,周小平可不像是一個懵懵懂懂的無知青年,而聽著“暖男”、“小清新”這類“愛國”言辭,我不禁毛骨悚然!

中國的崛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這不僅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中國夢”,而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目睹了在西方資本帝國及其走狗的鐵蹄踐踏下變得滿目瘡痍的中國,進而立誌發奮,並為之付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的先輩們的共同夢想。其間經曆的悲壯與滄桑,寂寞與狂熱,拚搏與執著,堅毅與頑強哪裏是一兩句可以說得清的?曆史走到了今天,中國走到了是崛起還是毀滅,是複興還是崩潰的關鍵的轉折點,讓其必然崛起而非毀滅,必然複興而非崩潰,已非我輩之夢想,而是責任與使命。愛國是一件非常非常嚴肅的事。

如果你明晰魔鬼手段中的用兩個極端吸引眼球,並將世人觀念限製於非左即右的一維邏輯中的那些技巧;當你發現在如噪聲般的爭吵中,你除了選擇立場、成為某一方觀點的支持者與追隨者以外其實無事可做時,難道不應該多一分警醒嗎?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情”。

周小平寫的那點東東早已不是新聞了,但關於周小平的爭議,以及圍繞周小平爭議的世間百態,才真的成了一道時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