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避免憂傷時間過長
文章來源: 小小月2023-01-23 19:18:37

如果你以為我要談抑鬱成疾這件事,那麽請跳過。我沒有這方麵的統計數據,如果僅憑“聽說”二字來談論其危害性,是不足以為據的。在這裏,我隻想粗淺地談一下這樣做,會對生活質量有什麽影響,

首先,你得有決心從悲傷中走出來。如果沒有這種計劃,那麽就任由情緒引領。這就好像配偶外遇一樣,如果選擇放下,那就好好過。如果放不下,就離婚。不能選擇不離婚,又“無法控製”地向對方發脾氣,這種不理智的做法,看似懲罰了對方,實則也在一次次傷害自己。長久生活在一段不健康的關係裏是什麽樣,身處其中的人應該知道。

生命終究隻有一次,從始至終陪你的,隻有自己,所以最終還是要善待自己,放過自己,與世界和解。

這是一個娑婆的世界,娑婆,遺憾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隻是年輕的時候不覺得,或者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就該永遠高高在上。但現在發現了,就要學習常看一二。

言歸正傳,悲傷所以危險,是因為:

一,憂鬱氣質對少年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對本該睿智的中老年人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少年時代相對單純,不需要為生活奔波,所以林黛玉一流淚,寶哥哥馬上安撫,然後黛玉破涕為笑,極大地滿足了寶玉的成就感。這其實是雙贏的一件事。當然前提是黛玉才貌雙全,寶玉也是匹配的,不信你讓焦大去哄哄黛玉看?

這就如同我朋友講過的一件事。她讀大學的時候,有個美女,飯堂吃飯時,嘴角掛了一顆飯粒,大家說,好可愛啊,這麽大的人了,吃飯還會掛飯粒。有心儀的男生更會調侃:有想把飯粒拿掉的衝動,或者更甚者,希望做那顆幸運的飯粒。隔天一個醜女也不小心掛了飯粒,大家喲的一聲:好惡心呀。

人就是這麽勢力,所以祥林嫂令人反感。

人還非常現實。家財萬貫者畢竟是少數,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們在向別人哭訴的時候,焉知對方不能輕易拎出幾件傷心事來?別對比大小,所有的失去,都是悲傷。別喋喋不休,要自己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複原力。人們熱愛成就感,同情心誰都有,但一直無法安撫悲傷,對方也就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動力。這就如同一個人掉進坑裏,人家怎麽薅,自己不努力,也出不來。

所以,現實一點,可以悲傷,但如果沉溺太久,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會離開,畢竟沒人喜歡刺蝟,更不喜歡一點就流淚的蠟燭。誰還沒有點傷心事呢?老是哭哭啼啼的,結果共情傷害,把對方的煩惱也勾出來了,唯恐避之不及,哪還有心情安慰你。

人畢竟是社會動物,沒有了正常的社交,隻會有更多的負麵情緒。

二,缺乏感知美好的能力,會孤立自己。

生活依舊有美好的一麵,因此遇到醜陋的時候,才會珍惜美好,才會有能力對抗醜陋。不能因為自己不開心,就弄得一屋子不開心,就希望所有的人都倒黴,有這樣的想法,很難做到真正的快樂。又或者一天到晚喜歡看壞消息,好像這樣才舒服一點。無法體察快樂,就會失去希望,如同行屍走肉,這樣的生活質量,應該不是大多數人渴望的。我們還是希望回歸正常,但首先自己的情緒得歸位,得正常。

朋友或親人家發生了好的事情,要打心底裏為對方高興。遇到了難處,要當成自己的困難一樣去幫助解決。有好東西,要分享。積極正向心理的循環,會有助於擺脫負麵情緒。

用比較雞湯的說法是,還是要做一個好人。如果不控製自己的情緒,就會成為一個令人反感的人,大家都躲得遠遠的,然後自己就真成了祥林嫂,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同情和安慰,還反過來怨懟世人涼薄。於是陷入第一種情況,又開始折磨別人,結果自己備受折磨,生活質量堪憂。

人類是有記憶的,一兩次或許可以,如果一再傷害,就別指望對方是情感的垃圾桶,任由傾倒不良情緒。正常的交往應該是,十有八九是積極情緒,一二是負麵情緒,否則人人躲著不見,自己也不會快樂起來,而人的本能是追求幸福和快樂,不能逆著來。

三,長久悲傷會對生理和心理造成永久的損傷。

人的健康分為心理和生理。就拿心髒來說吧,本來它悠哉遊哉地按照自己的步調跳動著,老傷心,會心口痛,會心慌,如果過一會就好了便罷,怕的是生了根。心髒長久受到額外的“照顧”,會勞損得更快。除了心髒外,還會影響睡眠質量。有數據顯示,失眠困擾著很多現代人,雖然有安眠藥,但據服用的朋友說,吃了是睡著了,但第二天早上還是暈乎乎的。據說老傷心,還會導致癌變。這個我找不到統計數據,所以隻能道聽途說。

不健康的身體,會導致性情改變,會令容貌改變,被疾病折磨得不成人樣,就是這個意思。痛苦的人會說自己生不如死,但如果真被醫生判了死刑呢?恐怕不少人還是會把悲傷放在第二位,畢竟求生是動物的另一本能,無法抗拒。

都說未來可期,在這亂世,下一秒會發生什麽都不知道,又何談未來?疫情讓大家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有人提前退休了,有人開始消費了,有人開始柔和了,當然也有人負麵情緒更多了。

人這一生,其實自己所能控製的部分是很有限的,既然如此,就要學習少些受無法控製的事件影響。人的一生,說起來隻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曾經是今天和明天,所以把握今天,讓今天過得盡量舒服一點,這樣到了告別的時候,在回放一生的時候,少一點遺憾,多一點平靜和釋然。

走出悲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需要專業人士的幹預,而且有數據統計,有人永遠無法走出來,或者走出來後又進去,會反複,所以,如果想走出來,還要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