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
文章來源: 問老天2020-01-10 17:18:41

網上很多人在說淮海戰役是粟裕指揮的,戰役期間,太祖硬是把陳毅調去中野與鄧一起坐冷板凳。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中央調陳毅去中原,是1948年上半年的事。陳毅去中原的時候淮海戰役還沒影子。當時中原三軍(劉鄧、陳粟、陳謝)供應困難,劉鄧向中央匯報:“如豫皖蘇地區(當時是粟裕兼任豫皖蘇軍區的司令和政委),至今毫無建樹,也沒有幹部,對今後大軍供應已無辦法。” 為此,劉鄧向中央建議調人來專門主持中原局土改財政經濟等工作。

說到這裏,先得說說陳粟的黑曆史。

粟裕打仗,點子多,但有賭性。很多主意的風險是很大的。用林彪話說,就是粟裕盡打神仙仗。陳毅打仗沒主意,但卻能很好地判斷粟裕主張是否可行。而且陳必須是粟的上司而不是下屬,不然管不住粟裕。而且3野將士,對粟裕的命令,也是必須是陳毅肯定了,才會放心大膽地執行。若是陳不點頭,下麵諸將就心裏發慌:說了是去打一個團,實際對方可能是一個旅!所以太祖讓陳粟搭配,非常合適。既能發揮粟裕的聰明才智,也能防止粟裕飄起來。

浙南遊擊時,粟裕的政委是劉英。劉英就不適應粟裕的神仙打法。劉英事先無法判斷粟裕點子的危險程度。有一回多次冒險失敗後,劉以為粟裕叛變了,故意讓戰士送死,差點把粟裕槍斃。被粟裕半路滾山坡逃掉了(一說是失足滑落山澗)。

另外除了戰鬥,軍隊建設和地方發展這些方麵,粟裕這些本事就沒有了。紅軍時期,有一段時間粟裕和葉飛兩人打遊擊的地盤相鄰。當時就是,葉飛打仗比較弱,常常要粟裕來救。但是粟裕兵源補充和物資補充都得靠葉飛支援。在蘇北時也是,跟人事政治經濟有關的,都是陳毅和小饒的活,粟裕幹不了。

所以,才會有劉鄧抱怨粟裕地盤“毫無建樹,也沒有幹部,對今後大軍供應已無辦法。” 這個就是粟裕的特點。 

因為這個鍋是粟裕的,所以就是陳來收丘。結果就太祖把陳毅調到中原局當第二書記(鄧是第一書記),但陳毅依然是華野司令兼政委。到48年9月濟南戰役時,陳毅就已經在中原局工作了。粟裕差不多是一人全權指揮華野打濟南。但所有行動都要電報中原局,讓陳毅過目。陳毅依然起著防止粟裕過於冒險的保險作用。

後來淮海戰役百萬民夫援前線,就是陳毅統籌下實現的。

其次,淮海戰役是從小淮海戰役發展出來的。是在一個一般戰役的進行過程中,逐漸發展成戰略決戰的。粟裕指揮的,隻是華野。需要中野配合的時候,他最多隻能是發出請求。而這裏的協調者是誰?其實是毛澤東。所以嚴格說,整個淮海戰役,其實是毛澤東指揮的。

粟裕在濟南戰役後建議打的“淮海戰役”,是僅限於華野的戰役,並不涉及中野。目標是打徐州以東,連雲港一帶,迫使蔣軍向淮河一線退卻,伺機吃掉連雲港的44軍。而不是與徐州蔣軍集團決戰。這個戰役計劃同時報給了中原局(陳毅)和中央(毛澤東)。毛澤東就同意了。但毛澤東同時要求粟裕和劉鄧:隨時報告軍情。當時劉鄧大軍在打鄭州,看起來跟連雲港隔開很遠。所以這裏其實說明太祖已經把這個小淮海戰役跟中野和中原都聯係起來看了。

等到粟裕展開進攻沒多久,就把黃百韜兵團給圍了起來,華野15萬圍了黃兵團10萬。---粟裕本來是要圍蔣軍第44軍一個軍,沒想到圍上了一個兵團!這是非常粟裕的戰例!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人幫粟裕牽製蔣軍,粟裕要消化不良了。

這時毛澤東立刻就搭起來了一個中野和華野配合作戰的大框架,指令中野和華野配合,並把劉鄧陳粟還有譚等人一股腦放在了“淮海戰役總前委”裏。所以毛澤東這就已經把這一個戰役提高了,從華野的戰役變成華野和中野共同的戰役。後麵就是中野華野60萬部隊各種花式配合,而徐州集團80萬蔣軍各部各種花式作死。然後淮海戰役就變成了一個戰略決戰而且蔣軍在徐州共60萬老兵覆沒。此戰之後,江南蔣軍多數就是新兵蛋子了。

這一仗,粟裕毫無疑問發出了很多具體的戰鬥命令,也是戰役的發起人。但是,總前委裏鄧是老大,陳第二,劉第三,粟裕排第四號。相互關係是鄧指揮粟,陳指揮粟。但是,誰命令他們組成這個總前委的?組成這個總前委目的是什麽?他們的任務目標是什麽?又是誰下達的任務目標?

所以,淮海戰役是毛澤東指揮的。而且這個指揮藝術是爐火純青:能讓兩個野戰軍,全軍上下,智力和勇力都充分發揮、充分配合。真的是如神龍在天不見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