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結果的對內,對華政治效應
文章來源: Wisewind2010-09-09 21:27:10

澳洲大選結果的對內,對華政治效應

Wisewind

2010821日舉行的澳大利亞大選,至悉尼時間97日下午,隨著握有“執政黨決定權”的最後三名眾議院獨立人士議員表態,而得出最終結果:工黨獲得眾議院76席多數勝出大選;聯盟黨獲得眾議院74席而敗選。聯盟黨領導人托尼·阿伯特在結果出來後立即致電工黨領導人茱麗婭·吉拉德表示祝賀,顯示出紳士風度。

參議院共76席,工黨獲得31席,聯盟黨獲34席,綠黨9席,獨立人士2席。工黨及其同盟者綠黨共40席,為多數。聯盟黨即使獲得獨立人士2席支持也隻有36席,不過半。

從未來政府的穩定性及有效運作角度看,似乎工黨掌權對澳洲的國家利益較為有利。因為工黨及其同盟者綠黨占據著參議院多數,所以未來政府提出的任何決議,隻要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在參議院就不會被阻攔;相反,如果聯盟黨掌權,未來政府提出的任何決議,即使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在參議院也會被駁回--如果工黨及其同盟者綠黨想駁回的話!顯然這種情況對澳洲的國家利益是不利的!

正因為看到自己在參議院的“絕對少數”地位和由此將會導致的施政困難,所以我們看到,在近期聯盟黨並未竭盡全力去爭取獨立人士的支持。一是在4名獨立人士中至少爭取3人的支持在實際操作上有困難,二是即使做到了,最終仍是一個“跛腳政府”。所以聯盟黨及其領導人托尼·阿伯特可能早就放棄了,並開始著眼於下次大選。

工黨掌權對澳洲的國家利益較為有利的另一方麵是澳中關係。澳洲兩黨中,聯盟黨比較善於管理經濟,這跟聯盟黨內有較多來自企業界,金融界等各方麵的專業人士有關,這是聯盟黨的長處。但這些人比較缺乏政治視野和戰略目光,這是聯盟黨的短處。工黨許多人是工會出身,長期從事政治活動,對澳洲和世界政治多有研究。雖然在管理經濟方麵不如聯盟黨內行,但卻不乏具有高度政治視野和長遠戰略目光的領袖!這是聯盟黨永遠無法比擬的!

被稱為中澳建交之父”的澳洲前(工黨)總理惠特拉姆先生,在1972122日至19751111日擔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於19721221日,在當選總理後的數周內,實施了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重大舉措,奠定了今天重要且多方麵的澳中關係的基石。至今仍被中國朝野看成澳洲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被稱為世界唯一為中國學生哭泣的領袖”的澳洲前(工黨)總理霍克先生,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事件期間,於電視講話中,在全澳洲及全世界人民麵前,為中國學生灑下同情之淚!其博大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被許多人看成是“小國大政治家”的澳洲前(工黨)總理基廷先生,在20世界90年代初,中國經濟尚未起飛的情況下,就看到了中國在未來無可限量的潛力和影響力,以及澳中關係的重要性,力主成立環太平洋國家經濟組織,給中國一個發揮影響力的舞台。後來,包括澳,中,美,日,俄等20個國家及香港地區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成立,在地區和世界舞台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是澳洲這個人口小國在世界政治中發揮大國影響力的一個極為成功的例子。

正因為有這些曆史淵源,所以澳洲出現工黨政府,幾乎無一例外地,對澳-中關係都具有正麵的積極意義。尤其是當美國有意拉攏日,澳,印等國建立“亞洲北約組織”圍堵中國之時,澳洲這個“中間環節”具有無可代替的地緣戰略作用!事實上,由於工黨政府在這一問題上,采取“澳洲國家利益至上!在澳-美軍事同盟不變的前提下,在政治上與美中盡量保持等距離”的帶有前瞻性的外交政策,美國意圖建立的“亞洲北約組織”看來已經流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