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老鄉親(一)借一個老美的眼睛
文章來源: 水寧2012-08-24 21:27:06

 

老公下班回家,照例坐在吧台前的高椅上,一邊看我圍著鍋台亂轉,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和我聊天。我知道他的頂頭上司這兩天應該從中國西部出差回來。話頭就從這裏開始。

John已經從中國回來了,感想可不少。”

“是誇咱家日新月異吧?”我漫不經心地問,心裏多少有點小得意。畢竟娘家如今發了,咱也臉上有光。

“哪裏,都是負麵的。”

這回輪到我意外了:“真的嗎?”

於是,老公把John的說法一一道來。

John最先提起的是某個機場給他的“明星待遇”。該機場規模挺大,硬件齊全。設著很多登機口,相應也配備了不少工作人員,但每天隻有一架航班起落,乘客無幾。乍見一金發碧眼的老外,機場方麵好生驚喜,一通拍照留影,用以證明自己已經俱備接待“外賓”的能力。聽John描述這景況,感覺像家裏傾家蕩產置下大鍋一口,卻隻能每天守著鍋裏寥寥幾粒米發愁。再想想鄂爾多斯鬼城,中西部無車可跑的高速公路,說不好到底這是咱如今富起來了的標誌,還是已經富過了的紀念。

再提到John在新疆一個小城住的酒店。單人套間每天968元的收費標準,即使和美國相比也不算低。可無論那酒店的外觀還是John所描述的服務卻遠遠匹配不上如此高檔的價格。隻能說國內近幾年的通貨膨脹確實了得,衣食住行,樣樣超英趕美。平民百姓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Photobucket

最讓John搖頭的還是工廠和田間的管理問題。公司在當地新建的廠房所用材料和美國完全相同(美國所用材料也是從中國進口),整個造價也相差無幾,但施工質量卻差很多。廠房隔熱牆牆體為鋁合金板,中間夾著海綿。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海綿夾層便已裸露在外。田間管理同樣問題多多,廢棄的化肥農藥包裝隨處可見。好原料也做不出好產品。這是John所下的結論。

Photobucket

我越聽越心驚,因為知道老公轉述這些不是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 “抹黑中國”的言論,而是些實實在在的親身體會,是作為自家人常常不願看,看不見的種種問題。

 

一直以來認為我們的產品質量低劣源於“低來低去”的產品策略。低投入——低成本——低質量——低價格,不如人意但在情在理。難道在不知不覺中,不但消費者就連我們自己也認可了次品低價的形象,在先期投入迎頭趕上以後,仍然沒有能力製造出高質量的產品?不想在這裏探討心理意識層麵或管理水平方麵的原因。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材料漲價,固定資產投入增加,如何繼續維持低價策略?繼續壓低勞動力價格?那些本已身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還有多大的承受能力?

 

似乎John也關注到這個問題。在他的講述和照片裏,都特別注意到,即使像砌牆這樣的體力活,都是女人在做,而大多數男人遠在他鄉打工掙錢。聽到這裏,我轉過身去,掩飾那突如其來,難以解釋的眼淚。一瞬之間,看到炎炎烈日下那瘦弱疲憊的身軀,黝黑粗糙的臉龐,骨節粗大的手指。都是女人,她們可能從來沒有用過防曬霜,沒有收到過玫瑰花,不知道什麽是情人節,不曾享受過女士優先的待遇。有誰傾聽過她們少女時代的夢想,是什麽支撐著她們未來的希望? 在她們缺乏色彩的生活中,她們用羸弱的雙肩擔當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同時也要和遠行的丈夫一同負擔家庭的開銷。

Photobucket

這是真正的廉價,在外打拚的男人無力為在家忙碌的女人換來衣食無憂,於是女人也不得不投身於廉價勞動力的大軍。我真的很想知道,在這個日益富起來的國度中,他們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了嗎?不斷加劇的通貨膨脹有沒有吞吃掉他們經年累月辛苦勞作的所得?他們的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還是越來越艱辛?她們的背影在照片中默默無語……

Photobucket

也許走在國內的城市鄉村,這種情形到處可見,而我卻第一次用心靈感受到它的衝擊。在John的評論裏有同情,有歎息,但他必定沒有這樣的切膚之痛。借著一個美國人的眼睛,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和那片土地難以割舍的聯係,和那裏的人們血脈相連的親情。

寫下“我的父老鄉親”這個題目,似乎有些煽情。但它如實記錄了那一刻我的感動和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