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彩既不是十惡不赦, 也不是善人,人並非一定隻有是非惡即善的“兩種人”,那是階級鬥爭教材的“兩分法”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22-11-06 09:52:59

地主大到劉文彩這個程度,對長工或佃戶的管理, 根本是甩手的,哪會細致到去做收租“逼債”這類事, 管家是吃幹飯的呀?長工佃戶對他來說, 隻是一個“概念”而已。

至於辦學, 這事中國“原來”社會的一個習俗, 有錢人往往在家鄉辦個學校(很久以前是私塾), 可以說成是給家鄉的子弟一個讀書上進的路途, 這就是“善事”的說法,當然按階級鬥爭學說, 這是不可能的。也可以說成是光宗耀祖,給家族臉麵上增光,用階級觀點來解釋, 這是培養地主階級的忠實走狗。

不過, 隻要承認地主真的辦了學校,無論如何總是為家鄉的孩子讀書增加了機會, 而不是減少了讀書的可能性。

比如西北軍高級將領中河南人比例很高, 吉鴻昌在扶溝呂譚辦的學校, 呂家子弟絕對是全部免費,無論家裏多窮,鄉裏鄉親的有錢交錢, 沒錢的減免, 這個哪怕是文革期間, 也沒有否認,其他將領在家鄉也辦學校, 若是該將領沒參加GCD,這個學校就可能在“曆史”中消失了。

回到劉文彩的學校, 一如絕大多數這類學校,基本上變成了“祠堂”管理了,讀書讀得好, 願意升到高一級學校, 並且考上了, 祠堂會酌情予以經濟支助,在階級教育影響下, 好多人一聽到某人讀過什麽書, 腦子裏立馬想到“一定是有錢人”,倒不是隻有有錢人才能讀書, 而是窮人到了一定年齡,家裏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就會要求男孩子回家幹活, 女孩子趕緊嫁人。

仔細去查看一些共產黨早期活動分子,雖不多但確實有一些窮苦人家孩子, 自己想要讀書, 家族中有人願意資助, 或祠堂經濟支援,更重要的是, 那時所有師範, 從鄉間簡易師範速成師範, 到省立師範, 乃至高等師範學堂, 全部是免費的,連吃飯也是不要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