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的結果,把地富搞窮了, 貧下中農也沒富, 最倒黴的是從城裏跑回老家分到土地的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22-03-03 14:06:14

舊社會, 農村有些人跑城裏來找出路, 幹什麽的都有, 也有好歹混出些自己的生意成了老板的,但大部分還隻是憑雙手勞動賺錢養家活口, 絕大部分確實過得不好, 但饑寒交迫到活不下去的卻不是多, 否則比如上海就不會有幾百萬人了。

進了城的農民, 很多在骨頭裏還是農民, 仍然對土地有一種眷戀,大城市裏到底衝出頭的機會多些, 而且混個溫飽也容易些, 特別是在上海,學門手藝之後, 找碗飯, 幹幾年攢些錢或回老家娶個娘子, 或在上海經人介紹啥的,好歹也能娶妻生子,住房可以一步步走, 搭個滾地龍是第一步, 再攢錢建成以“草棚棚”,即便是“草棚棚”, 也是有好一點,上海的棚戶區就這麽一步一步擴大了,還有些人寧可住小一些, 就到那種老式石庫門租一個亭子間灶披間或閣樓,好歹也活下來了。

在那些中小城市,情況不太一樣, 就業的人中大多是本地人或家在不遠處的, 於是很多人結了婚也不把家屬接到城裏而留在鄉下, 這個在城裏做事的男當家人,往家裏帶錢,這個錢就比較值錢有用了。

土改一開始,根據土改政策, 地多的倒黴地少沒地的賺便宜,那些在城裏做事的男人, 有些按捺不住對土地的渴望,到底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啊!於是跑回老家參加了分地,心想隻要肯下力氣, 老天不要太搗亂, 發家致富近在眼前!

沒幾年合作化, 又幾年公社化,地白分了,人人理論上都是整個國家全部土地的主人, 個個實際上真的是下無“自己”的寸土, 每天還是刨地, 但天天刨的是由隊長分配的, 不是共產黨鬧土改時分給自己的。

有的人在城市的工廠原先做的是技術工人, 不回家的話憑本事評個六七級工是沒有問題的,哪怕是四類地區, 六七八十塊每月嘩啦啦的鈔票, 飛了, 掙點工分還得看生產隊的工分值, 再好也頂不到個七級工啊!

對擁有土地的固執,甚至還有已經在城裏安了家的工人, 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奔回家去分田分地,子女成年後對老子的那個怨恨啊, 加上老太婆的叨叨,當家的後悔起來恨不得把頭鑽進自己褲襠裏吃自己的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