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整的\'幼兒園\'生涯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5-03-06 09:14:45
我們家於1951年底從沈陽又"回到"了上海, 為什麽說是"回"呢?
我家是四川人, 父母都是生於四川長於四川, 抗戰勝利後, 大批四川耗子隨著"國軍"遍布全國的大時代中, 我們家也到了上海, 所以我的兩個姐姐都出生於沙坪壩, 但我的哥哥就是1947年在上海出生的了, 可我則又是在父親因不想去台灣而回到四川後在四川出生的, 解放後去了沈陽, 再後來, 才叫作"回"了的上海.
"回"到上海後, 我家住過東長治路的石庫門, 後搬到長陽路一家被滬東造船廠接受的小工廠的辦公樓裏好些年, 樓下就是該廠的食堂, 對麵則是該廠的澡堂, 生活十分的方便, 地方大唄, 加之那時對什麽幼兒教育也沒有概念, 老媽不上班, 燒飯洗衣帶孩子不就天經地義了? 所以我的"幼兒園"就有一搭沒一搭的了.
五歲時, 不知為什麽父母突然覺得我應該去受點幼兒教育了, 於是送我去了一家好像在荊州路的私立幼兒園上中班, 模糊記得是一個蠻大的石庫門弄堂房子底層, 好像不止一個房間但又不多, 也許就是那種所謂兩開間的吧.
早上總有人送我去, 那時我爺爺奶奶在上海住, 他們送我的時間比較多, 也有他們送我去但沒到幼兒園, 直接就把我帶出去玩了的時候, 反正那時這種私立幼兒教育也沒什麽"考勤", 而社會治安的非常良好也不會有人拐賣孩子私的, 也可能爺爺奶奶(我們四川人叫公公婆婆)給幼兒園老師說了的.
幼兒園教不教什麽我也記不住了, 大概也就唱唱歌吧.
印象最深的是一回睡午覺時, 尿了床, 老師(我都懷疑隻是個少許認得幾個字的女人而已)氣得那個怒火燃燒呀, 起床後叫我一個人站屋子中間, 下午的點心就是沒給我吃, 雖染隻是餅幹兩片豆漿一小杯, 大家有吃我沒有的這種心靈摧殘可是成年人想象得到的麽? 能讓我六十年忘不了的侮辱隻是件小事麽?
一年後, 父母變了主意, 給我換了一家, 在換的時候, 因為有中班的小朋友跳過大班幹脆直接去上了小學, 我好像也有過這種要求吧但未能如願, 於是就去了離家更近的幼兒園.
有個小朋友是一起轉的, 他家住我們家弄堂口, 他家是開那種箱子店的, 我隻記得他姓陳, 媽媽說那店的老板是他外公, 他媽媽是居委會主任, 沒說他老爸是幹嘛的, 但我媽媽清楚地記得我的這位小朋友叫陳惠明. 如果看官中有1955-1957年住長陽路567弄附近的, 能不能想得起這麽一位?
到了1957年春, 我家搬到了位於大木橋路的江南新村, 我總共一年半的幼兒教育就到此為止了, 半年後的秋季我上小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