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漢鐵路當初為什麽放棄了周口甚至是當時河南的省城開封,而選擇了漯河和鄭州?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3-05-09 09:02:00
漯河與周口, 這是我多年前來來往往和生活過的河南城市, 一直有著不同一般的感情, 時不時總要在網上找找有關報道, 一日剪刀底下這點東西, 轉給大夥看看.
“由於袁世凱的狹隘與偏見,周口失去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開封也因此受到連累。袁世凱不但沒有照顧好老鄉,反而使周口一帶的經濟滯後了半個多世紀。”這是周口市文化局幹部譚天在《周口晚報》發表文章《袁世凱與京漢鐵路》時闡述的觀點。他認為,由於袁世凱的幹預,貫通南北的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繞道漯河而偏離周口,改變了兩座城市的命運,造成了今日周口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曆史之痛。

京漢線穿越周口優勢大
    在清代,周口是河南四大名鎮之一,是豫東最大的商品、貨物貿易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當時,周口還是聞名全國的軍事重鎮。曾國藩曾連續上書清廷,指出江蘇徐州、山東濟寧、安徽臨淮,河南周口四處駐兵的重要性,特別是周口,它是豫東和京師的門戶。而在京漢鐵路經過漯河之前,漯河隻不過是一個小土寨,名叫漯河灣,經濟實力弱,人口不過幾千人,相當於現在的一兩個行政村。無論從哪方麵來說,漯河都沒有優勢。 
    京漢鐵路計劃從周口經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它的地理優勢。從明代中期以後,周口就是一個水旱碼頭,南船北馬兼而有之。單說旱路,從漢口到周口,從周口到開封,這是一條通往北京的官道。
    從地圖上可以清晰看到,從漢口到周口,從周口到開封,到安陽、北京,這是一條最直的也是最佳的路線,實際上,這就是清代從南往北的官道。前兩年,在論證發展周口市區域經濟的時候,有專家指出,從周口往北到北京,往南到武漢,往西到西安,往東到連雲港,周口正處於一個中心位置。
袁世凱有能力改變京漢線
    當時清政府沒有經濟能力修築京漢鐵路,於是采取借外資修路的辦法。負責這項工作的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買辦盛宣懷。盛宣懷是李鴻章的幹兒,也是袁世凱的結盟兄弟。
    1899年,山東開始鬧義和團運動;1900年,義和團鬧到北京;緊接著,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光緒和慈禧逃到西安;1901年9月初,李鴻章與各國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
    形勢動蕩不安,修築京漢鐵路從借款到1901年年底,雖已經過3年半的時間,但實際上隻修了盧溝橋到保定這一段。1901年11月初,李鴻章死去。1901年11月17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之時,也是京漢鐵路全線複工的時候。雖然盛宣懷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督辦,但鐵路經過的地方又歸當地督撫管理,何況袁世凱還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如果袁世凱對鐵路的修建方案提出修改意見,盛宣懷會一百個買賬。
    在京漢鐵路的修建過程中,為了協調行政管理,清政府規定,京漢鐵路的北段由袁世凱監修;南段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監修。大權在握的袁世凱,如果想讓京漢線走周口的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為什麽袁世凱不主張鐵路從家門口過呢?袁世凱有自己的想法。
    照顧家鄉
鐵路西移百十裏
    袁世凱對修築鐵路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所知甚少。當他看到京漢鐵路從周口經過的藍圖,不是高興,而是擔憂。當時盧溝橋到保定鐵路沿線修建了不少天主教堂,這一段是義和團運動最激烈的地區。義和團在抗擊外國侵略者的同時,也焚燒教堂,拆毀鐵路。這給鎮壓義和團的袁世凱留下鐵路沿線不安全的印象。他認為,鐵路如果從周口經過,離他的老家項城太近,打起仗來,易遭兵匪之患,百裏之內不得安寧。為了家鄉的安全,從“地方保護主義”出發,他建議鐵路西移一百多裏地。鐵路督辦和工程師隻好照辦,結果,京漢鐵路從周口西邊的漯河經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擔心鐵路容易引來戰火殃及老家項城的袁世凱,在1916年6月病逝後,卻安葬在彰德(今安陽)一處緊鄰京漢鐵路的墓地裏……
    至於京漢鐵路為何繞過當時的省會開封,《清史稿·交通誌》上的記載表明,在那時的技術和資金條件下,張之洞設計鐵路具體線路時,把黃河橋看做修築盧漢鐵路最緊要的環節。開封一帶的黃河,是著名的懸河,被稱為黃河的“豆腐腰”,如果選擇從開封建橋,不但建橋投資大,建成後的風險也非常大。因此,張之洞設計的京漢鐵路線路才拐了一個彎兒從鄭州經過,從而成就了鄭州這座城市20世紀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