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新村中過好日子的工人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0-04-24 15:49:13

還是說XX新村的工人生活, 解放初期很短一段時候, 學徒出師時得考試, 考上幾級是幾級, 包括應知應會, 就有原先有文化的學徒, 一出師就考上八級工的, 我有個同學的哥哥, 家裏是老工人, 解放前上了初中, 臨解放時進了XX造船廠學鉗工, 五十年代初期出師, 在工廠幹過的都知道, 鉗工的應知包括識圖, 各種標號英文字母等等, 很多沒上過幾年學的學徒, 這一部分肯定初虧, 這位大哥讀過初中, 問題就不大, 而應會那一部分, 則還得看他的手巧不巧了, 鉗工得考銼塊規, 相差不超過幾絲這是有標準的, 達到了就行, 這老哥本來手就很巧, 考的時候發揮很好, 一下就考過了八級, 大概就在1953年前後, 他一下子就每月100出頭了, 一個二十啷當的小夥子一月100, 這是什麽日子? 很快他就結了婚, 人的運道說好是一路好的, 他的老婆的收入呢? 比他還高, 為什麽? 因為是英美煙廠的, 解放前外國人工廠的工資本來就比華人工廠高, 一解放, 工會又鬧了一回爭福利加了一趟工資, 國家在收回外國工廠時, 外國資本家又耍了個心眼, 臨了共產黨接管前, 又猛給工人加一次工資, 心想你共產黨接受了之後不見得立刻就減工人工資吧, 高了又看你咋經營成本? 所以共產黨接受了外資工廠後暫時不動工人工資, 不能讓工人階級一旦歸共產黨領導馬上就得減少收入阿, 於是想出來個"保留工資"的辦法, 級別工資比照國營工廠, 餘下那部分算是保留工資, 以後再說. 所以我同學的嫂嫂那時則每月可拿140多, 實際上她的正式工資隻有七十多, 保留了差不多七十塊.
你想想, 兩口子一月拿250塊, 五十年代初期, 是個什麽日子?
1958年, 上海提了一批工人工程師, 這位仁兄有撈著了, 不過這次是"升官不發財", 隻是有那麽個名義, 工資還是130左右吧, 工廠給他分配了個一大一小套間, 他當時就有了"計劃生育"的遠見, 並沒有想當時的很多工人生一大堆孩子, 就生了兩個, 我同學是他的小弟弟, 中間的幾個早氣參加了工作, 父親去世較早, 因此和他母親一起跟哥哥過, 一家六口兩間房, 夫妻住裏間, 奶奶叔叔和小兄妹住外間, 日子過的很紅火, 嫂嫂有很多不同的衣服首飾, 挺愛打扮也有錢打扮,, 老哥不是騎自行車上班而是"兩用車",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兩用車"?
這是個非常特殊的典型, 工人過的比小資本家還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