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氣
文章來源: 綠蘭2015-06-03 04:20:59



--------------------
文章摘自微信

 

文天祥〈正氣歌〉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中華民族文化是神傳文 化,氣節是神傳給人的重要做人理念,憑著正氣與信念,中華民族得以傳承至今。無數仁人誌士用以堅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礪自己的品格和節操,越是滄海橫 流,越是如此。

信念是氣節的源泉。先賢孟子在戰國時那禮壞樂崩的年代,以弘揚道德為己任。齊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勸阻他說:您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緣木求魚,不但徒勞無功,反而還會帶來災難。齊國不能與天下人為敵,隻有仁者才能無敵於天下!

孟子倡導仁政,在與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表現出高度的原則性。當別人問他為何有這樣的勇氣和膽量時,孟子說: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 義;吾何慊乎哉!對真理的堅定信仰和崇高氣節,既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是社會價值取向,成為衡量人們為人處世的人格標準。

北宋的範仲淹是為官清廉、敢於直諫、心憂天下的又一典型。史載,範仲淹每感論國事,時至泣下,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範仲淹敢於犯顏直諫,雖屢遭貶謫,依然為民請命,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改。

他在〈嶽陽樓記〉中闡述他的為官做人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曆來成大事者,無論身處任何環境,都能夠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不與社會濁流同流合汙,節操自持,不墜青雲之誌。

任何時代都有這樣有風骨的人,他們的事跡永留青史,被後人永遠懷念和景仰。從特定意義上說,我國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氣節與信念寫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節義列傳。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精忠報國的嶽飛父子;陸遊的民族大義;鄭板橋寫竹畫竹,高風亮節……可謂不勝枚舉。這些人是民族的脊梁,國家的砥柱。他們淡泊名利,誌存高遠,關心百姓疾苦,為後人做出了楷模。

當今時代,物欲橫流,社會風氣一落千丈。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實踐真理、維護正義,用各種形式傳播善,喚起更多世人的覺醒。正是:輾轉塵世幾滄桑,何幸今朝沐法光。生命永純歸善念,廣傳真相正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