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你是中國人嗎?
文章來源: 漢代蜜瓜2009-01-07 10:45:07


當年蜜瓜還年輕的時候,走在街頭,總是有人問:“你是日本人嗎?”

蜜瓜給對方一個大白眼,惡狠狠地說:“中國人!我是中國人!!”

蜜瓜接觸過一些西方男人,說起對中國女人的印象,總是這樣——她們不化妝,衣著樸素——然後他們補充一句,心靈美內在美是最重要的。

人們流行的口號,對各國人的印象中,日本女人是優雅的,賢惠的,溫柔的,中國女人是獨立的,能幹的。

誰說一個人的外表不重要,穿衣不重要,時尚不重要?

蜜瓜希望哪一天有人能問一個優雅的日本女人——你是中國人嗎?

每個獨立的人隻代表她自己,但是這些獨立的人多了,所有的印象集合在一起,人們得到的是一個群體的印象,是對一個民族的女性的綜合印象。

很多時候,優雅和品位與金錢沒有太大的關係,隻是中國的教育缺乏對美學的重視,這一方麵有很大的缺失。

這是缺失,不是美德,不是值得提倡的。一個民族缺乏對於美的認知能力是很可怕的。

曾經有一度,中國人被認為是“藍色的螞蟻”,你不能說這是偏見,這是事實。這段曆史並不光彩。


頂級品牌

關於時尚,不可否認國際頂級的品牌是潮流的領導者,否則人家怎麽叫頂級品牌呢?!

這些年以來,這些品牌分別吸納社會資本成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要增長,增長點在哪裏?靠那些社會名流嗎?顯然不可能,這些人群的人數是有限的,於是他們在資本的推動下不得不走大眾路線。

頂級品牌為了增長,推出很多副牌產品和服飾配件如絲巾和皮包,手套之類的產品的大眾化。這些東西,即使大眾化之後,相對於別的大眾品牌,價格還是很高的。

對於追求這些名牌的普通人群來說,也許衣裙負擔不起,但是幾隻皮包和皮夾,太陽鏡,並不是太沉重的負擔。

記得以前在流壇看過一個貼子,說 LV 的包如何結實耐用,讀得蜜瓜一笑——這些頂級名牌的包包,並沒有自己所屬的加工廠,他們用的工廠跟一般的大眾品牌的包包並無不同,質量管理也是那些人,所不同的是他們的材料,他們的設計。

一個款式,如果盈利達到一定要求,生產 1000 隻和生產 100 隻,設計成本,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都天差地別——這是為什麽名牌特別貴,是因為它的批量小,而不是因為它結實。

不可否認,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有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所有追求名牌的人群,無論哪個民族,一般都在 25-35 這個年齡段。

這個年齡段的女孩經濟收入尚可,無孩不買房,負擔輕,也沒培養出獨特的品味。她們是國際頂級名牌的副牌產品和服飾配件的最大消費人群。這個群體以日本女孩最為壯觀,最近向韓國人中國人輻射。

到了一定的年紀的人,追求的是真材實料,穿得獨特適合自己的品味。35 歲以上的人,開始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買了房子,生活擔子沉重,消費逐漸開始講究實際。

到了四十五歲以上的女人,事業家庭穩定,孩子長大,房子負擔漸輕,但是生活的沉澱讓她們在講究品位的同時更注重自己的個性,款式之外,講究材料和質地,衣服要棉麻毛和真絲,首飾要真金白銀和真石頭,皮包要真皮。

這個時候她們對於名牌反而不那麽講究,講究的是適合自己的款式和價錢,講究的是時尚的同時還要質地。


時尚是奢侈品嗎?

把時尚當做奢侈品,是把時尚等同於名牌了。事實上,對時尚的追求是對美的追求的一種表現。

有人又把時尚跟舒適對立起來,為什麽我們不能既時尚又舒服呢?

什麽是美?和諧就是美。如果一個人能把蘿卜白菜的衣服穿出燕窩魚翅的感覺,個人認為這個人在美學方麵的素養和修養已經達到無人可及的水平了。

相信在這裏出現的姐妹,誰也沒掙紮在貧困線上,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溫飽問題,那麽,如果讀書看報對你來說不是奢侈的事,那麽就用點時間和精力研究一下時尚走勢,研究一下色彩搭配,既讓自己舒適,又美化地球,何樂而不為呢?


美有很多形式

蜜瓜在某美國的頂級時尚雜誌上(專寫上流社會八卦的一本雜誌,名字忘了),讀過一篇關於頂級名牌的擁有者的文章,文章裏有很多照片展示了他的臥室,客廳,起居室,餐廳的圖片,整個居家的風貌是完全的印度風格,色彩斑斕的沙發和沙發靠墊,床罩,地毯,掛毯,大紅大綠大塊顏色的配色,感覺非常鬧,但是你也不能說不和諧。

蜜瓜在時裝店打工的時候,遇到一個人來買沙發靠墊套子。一般來說,蜜瓜會問清楚顧客家裏沙發的顏色再給些意見。

這個顧客很有自己的見解,要的都是對比色。這跟蜜瓜的口味很合拍。蜜瓜說,一般來說,來這裏買靠墊套的人都找跟沙發比較接近的顏色——

她接下去說,結果這些人家裏都是一個顏色到底,很單調。

蜜瓜問她是做什麽的,原來她是搞繪畫的。

蜜瓜在這裏對追求時尚的姐妹們提個小小的建議:你們的搭配,似乎雅致有餘,活力不足,個性不足,厚厚。

最後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美是一種追求,是一門學問,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遙不可攀,需要時間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