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三十年: (7) 南下 Kentucky
文章來源: zhige2021-09-14 11:06:25

來美三十年:(7)  南下Kentucky

曆次大搬遷示意圖: 藍色箭頭/線段為走過的路線,黃色部分尚待實現。

-----------

接上篇。搬家,這次是南下Kentucky。

作為應聘條件,先生去的Kentucky這家公司答應幫我們搬家。搬家公司負責打包、裝箱、裝車、運輸,這樣省去了很多麻煩。即便如此,有很多事情還是得親力親為,如對家中物品歸置整理、決定取舍、清掃住房等等,還有搬家前後一係列必不可少的程序。家當全部裝車後,再次與搬家公司確定了到達的地點和時間,然後分頭行動,各走各路,互不幹涉。從上麵的示意圖也能看出,我們這次搬遷的距離最短,Pennsylvania 到Kentucky 中間僅隔一個州--West Virginia。這次我們要開兩輛車,為了相互照應溝通方便,我們預先購置了Walkie Talkie (two-way radios)-- 二十多年前還沒有現如今人手一隻的萬能手機。除了偶爾受地勢和距離的影響以外,整個途中兩車之間的互動還是很通暢的,兒子更是把Walkie Talkie當玩具了。

這次去Kentucky州,目的地是KY 州最西部的一座小城市Paducah(所以我們行走的實際距離相當於橫穿了兩個州)。除了一年一度聞名世界的賽馬Kentucky Derby和與之有關的活動外,KY州幾乎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無人提及的南部州,而我們要去的本州最西部的Paducah (本市以及周邊地區的統稱),更是名不見經傳。之後的幾年裏說起這個地方,很多老美都念不來這個地名,同時還有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訂機票時還得由我來告訴他們當地機場的三字代碼。

Paducah 在Kentucky州的位置。

Paducah 及其周邊小鎮。

Paducah雖然小,但還是很有特色。比如此地為三州交界處 --- 本身位於Kentucky州的西北角,東鄰Missouri (MO)州,北邊跨過Ohio河大橋是Illinois(IL)州。如果有的事情(當然不是殺人放火嘍)本州法律法規不允許,相鄰的另一州沒準兒就合法,比如KY州不允許賣煙花爆竹(但放煙花卻不違法),MO就允許。所以每年的7月4日之前我們都會到設置在MO州地界的攤位上買來煙花爆竹回來放。Paducah 還是Ohio 河與Tennessee河的交匯處,此處曾是一重要港口(我們在那力時還會看到有駁船來來往往),如今有一個麵積超大的Riverfront Park,在炎熱的夏季傍晚坐在公園裏,河水帶來的清風和涼意能衝去濕氣暑熱,讓人流連忘返。每年獨立日的煙花秀毫無例外在這裏河麵上舉行,市民們全家出動欣賞煙花表演,既涼爽又安全。

網絡圖片:Riverfront Park, Paducah,KY。最後一張為防洪牆內側的壁畫。

雖然地方小不起眼,當地卻曾有兩件事被美國主流媒體報道過,但很不幸都是負麵事件。1997年12月1日,在位於West Paducah 的Heath High School發生了一起校園槍擊事件,一名14歲的學生開槍,5名學生受傷,3名學生身亡。事後接受記者采訪時,這名學生無法解釋他這樣做究竟出於什麽動機。1999年7月,美國能源部在當地的一家工廠附近,有工人發現了暴露在地麵的核廢料(此核廢料本該深埋在地底下的),並由此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當時中國國內的《參考消息》也轉載的這一事件(中文把這一地名翻譯成“帕德尤卡“)。下麵是這兩個事件的鏈接:

Heath High School Shooting: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ath_High_School_shooting

Radioactive Ooze Found in Paducah: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national/daily/aug99/paducah29.htm

這兩件事都發生在我們搬去之前。後者發生地遠離市區和居民區,在之後的數年裏,我也沒有搞清楚究竟在哪裏,而第一個事件我們就比較上心了,畢竟家裏有上學的孩子。多年後兒子在當地上高中(不是出事的那一所學校),有一天放學回來告訴我們說,今天一大早警察去學校搜查學生的Lockers了。我吃了一驚,因為那年的槍擊事件,那開槍的孩子就是把他的槍藏在locker裏的。再一問,原來警察是來查毒品的,雖然沒查到。咻,老媽趕緊拍了拍胸口。但還是要不失時機進行教育:那東西(毒品)咱們可不沾,再好奇也不能試啊!還不忘再加一句:槍支毒品都不是好東西!

Google Maps (2012):我們曾經的家。前院原來左右各有一棵樹。曾經左手這邊樹的樹根把我們的下水道堵塞,即便如此,我們也沒舍得把樹鋸掉。

當年的照片。下麵照片中的狗狗是鄰居Walt 家的Bibi,我們搬過來的第一天就上門歡迎我們。

-------------------

家安頓好後,我又開始了一輪求職模式:投簡曆、找中介、去麵試、打零工。。。在做全職和半職的間隙,我居然把在林肯時沒讀完的那半個學位完成了(在Nebraska州林肯市時讀了1.5個學位,見第3篇)。2001年暑假帶孩子回國探親,返美後繼續申請工作。其中有一個麵試談得相當順利,就在等通知的那幾天,突發了911事件。之後再給那家事務所打電話就沒人接了,因此嚴重懷疑之間有某種聯係。原本很有希望的機會就此無疾而終。

之後不久通過中介公司到一家經營短期小額貸款公司(同時做Check Cashing 和 title Loan)。這家公司由一位律師跟一位商人倆合夥人開辦,各自名下有3 - 4 家店,跨州營業。我們常談到美國文化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不同於華人/亞裔細水長流的消費理念,美國老百姓慣常非理性消費和超前消費。由於公司的性質和工作的特點(雖然不在一線直接跟顧客打交道),我觀察到的確如此。公司下麵的各個店都有那麽幾個常年老客戶,有員工粗略統計了一下,光收取其中一位常客的利息,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具體數字我不記得了)。更不解的是客戶身份本身,有的收入不菲,但還是長期來我們這裏借錢。比如一對夫婦(從來不會同時出現在店裏),妻子是銀行職員,還不是前台的Teller,丈夫在郵局工作,那些年美國郵政係統工資高福利好,絕對是肥缺呀。這兩口子來貸款,連店裏的美國人經理Sandy都私下評論“不可理喻”。

工作三個月後,老板決定正式聘用我,用他們的話說,我接任這個工作以來,他們“睡覺都感覺踏實了”。後來聽老員工對我的幾個前任描述,很理解老板對我的信任,因此對他們的評價坦然受之。到這時我已經跟各個店的經理和大多數店員熟識了,但相處最好還是上麵提到的Sandy。Sandy人非常Nice,無論是對家人、朋友、同事還是客戶,相處久了,我們可以無話不談。她原生家庭的故事讓我感慨萬千,不妨在這裏八卦一下哈。Sandy的親生父親有糖尿病但從不忌口,在三十歲剛出頭就去世了,留下妻子和六個女兒,其中有兩對雙胞胎,Sandy跟 Susan 就是其中的一對。應該是壓力山大,母親對她們姐妹們非常嚴苛,Sandy 描述說,她們姐妹的臥室門背後都掛有一條皮帶,那就是母親用來懲罰她們的工具。

一個偶然機會,Sandy的母親認識了一位有婦之夫Mr. B(他自己有一雙兒女),相處後覺得投緣並決定走在一起,無奈B太太硬死不離婚。說是“硬死”絕不是誇大其詞,因為這位女士因病終日離不開氧氣瓶,即便如此,還香煙不離手,整日吞煙吐霧,以此作賤自己惡心老公 -- 反正這婚就是不離。當時Sandy的一個姐姐跟B先生的兒子同上一個中學,兩個孩子在一起結成同盟,共同反對各自的父/母走在一起。即便如此,Sandy的母親跟B先生還是義無反顧地同居生活(無法結婚),並很快有了一個兒子,即Sandy的弟弟 M – 試想一下那情景:女士帶著6個女兒,男士有個以死抗拒離婚的發妻,兩人之間還有一對兒女結盟抗爭 -- 不能不感歎愛情的力量啊!在M弟弟9歲那年,B先生的原配發妻去世了,Sandy的母親才跟她繼父成為真正的夫妻(我曾見過他們婚禮的照片,兩家人祖孫三代兒孫滿堂),更戲劇性的是兩家曾經結盟抗爭的一對兒女最終竟發展成了一對夫妻!

Sandy 聊起她家人時,從未因幼年所承受的嚴厲而對母親有任何怨言,或許是自己成為母親之後,更多是對當年母親不易的理解吧。她也對繼父表現出應有的尊重和關心,包括每隔幾周都要抽出休息日一整天,開車幾小時載她父母去另一城市的VA醫院,為她繼父檢查身體或者看病(B先生是越戰老兵)。在聽到有某個家庭繼父對繼女行為不軌時,Sandy會說 B先生當年從未趁人之危,對她們姐妹不曾有過任何不當言行。想這也是 B先生作為繼父贏得眾多繼女的尊重和關心的重要原因,當然繼女們也念繼父之恩,當年排除萬難,接受並照顧了她們多年。

Sandy 跟她丈夫Budd。Budd是HD 超級車迷。約十多年前,他倆一次車禍,幾乎要了她老公的命。即便如此,傷養好了還是得玩車,“否則就不是Budd了”-- Sandy語。

工作期間,我還結識了一群特殊的美國家庭。因為工作的性質,每個月我都要去各個店跑一圈,所以跟店經理店員們都熟悉。知道我是中國人後,店員Kim特地告訴我,她的親戚Lynn(說是她的 cousin,什麽關係沒搞清楚,反正英文中cousin這個詞涵蓋麵很廣)領養了一個中國女兒。在這之前我也聽說過很多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女孩(自那二十年來至今,我也隻聽說過有三例男孩被收養,並都患有先天齶裂而被親生父母遺棄),開始還不是太在意。Kim幾乎每逢見到我就說,琳迪(女孩兒名Lindy, )so cute, so sweet!說的次數多,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教這些孩子們學中文。Kim中間牽線,我跟Lynn相見並說了我的想法,Lynn 早有此意,我們可以說是一拍即合。通過Lynn,我又認識了本地區領養了/準備領養中國女孩兒的其他美國父母,最多時有十來家。說到學習中文(還是免費的,哈),家長們表示求之不得呢,隻不過眼下隻能是家長學。四下一看在父母懷裏抱著的小可愛們,可不就是這些父母親先學麽。這就開始了我每個周六義務教中文的日子,雖然都有工作、加之家事等原因,總會有家長請假,斷斷續續還是持續了三年。中國女童跟這些家庭的故事對我的觸動太大了,一有機會我都會跟人們分享,在我的博客中我也多次提到過,而在博文係列《那些收養孩子的故事》中,我還專門講到他們(鏈接在下麵)。

其中一個家庭。據這位媽媽Christi說,小姑娘是苗族,對此我心存疑問。我搬離Paducah後多年間,Christi都會給我寄聖誕卡,每次都有他們的全家福。因為時間久遠,其他照片我還在慢慢找。

家長們送給我的部分祝福卡。

這是我搬離Paducah 後,Lynn給我寄來的 Paducah 當地報紙。下麵的這篇報道說的就是Lynn一家。

當年在網上(楓華園)查找到有關收養中國女童的文章(部分), 拍照時才注意到文章出自文學城網,是此文學城麽?不過實話實說哈,不喜歡文章的這個標題。如果能選擇的話,我相信她們不一定想出國,更或者不會以這種方式出國。

-------------------------

鏈接:

那些收養孩子的故事(4)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8092/201508/14494.html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