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為何三不留?
文章來源: TNEGI//ETNI2012-10-29 10:48:04


周恩來為何三不留?

(注:又見網絡文章盛讚周恩來,謹以此文略表淺見。)

一般而言,政治人物總是希望自己在人世間的所作所為能夠名留青史。這不僅表明了他對自己的肯定,而且其人格和所作所為可以作為後世效仿的對象,至少銘記其青史的地方可以為後人前來憑吊並表達敬仰之情提供一個場所和機會。
   
由周、恩、來三個字構成的人名可謂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響亮而顯赫的稱謂,據說這個人擁有著超人的執政能力和迷人的品德,得到了其敵人和朋友的雙重敬重,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政治家的道德楷模。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受到無數人追捧的政治家,在自己臨終前卻留下遺言:一不留屍骨,二不留骨灰,三不留靈位。其意圖可謂非常明確,讓自己在這個其自稱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地忘我工作了數十年的黨國內不留下一絲痕跡。不過,在他死後,由他生前竭盡全力輔佐毛澤東並參與創建的政權則極盡所能地試圖在普通民眾心中為他塑造一座政治人格的“豐碑”。
   
其實,那些捧周的人中沒有一個知道周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一切人的行為都源自自身的內在意誌或靈魂深處的價值取向。這是一個隱秘的個人世界,而這個隱秘的世界隻有那個人自己最了解,外人隻能通過其行為做出判斷。
   
顯然,周最了解自己的那個隱秘世界,最清楚自己的人生經曆,從而也就能夠最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獲得怎樣的曆史評估,而這個評估絕對不會隻有喜歡他的人才有資格做出。這才是他決定“三不留”的根本原因。這一決定也因此而間接地告訴了曆史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缺乏自信,就像一個自殺的人感到了自己人生希望徹底破滅或麵對未來恐懼得沒有勇氣生存一樣。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三不留”是周在其肉體生命即將耗盡前對自我政治生命的自殺式了結。當然,這僅僅是個人推測,無事實依據,例如類似自殺者的遺言等,因而不能成為定論。
   
也許周恩來曾有過幻想在毛之後死去,從而有機會以自己在政權內部的威望來做出某種改變,但上帝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因此,臨終前他還進一步告誡自己的夫人遠離政治中心而非鼓勵她繼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但鄧穎超沒有聽從他的勸告,而是積極投身其中,因為她認為自己還有足夠的能力和機會。
   
正如文學城裏的城友陽虎2012-10-29 06:30:04對《周恩來傳世照片的故事一個謊言留下永恒瞬間》一文給出的評論中所說的:關於周在中共建國後的表現,我一直感到困惑。一方麵他對毛的種種錯誤完全無原則的附和,甚至推波助瀾,使毛肆無忌憚;另一方麵他也的確在其個人能力範圍內鞠躬盡瘁,忘我工作,克己奉公。他並沒有親生子女,親戚關係也相對疏遠,所以全無後顧之憂。既不沉迷女色也極其清廉,並沒有物欲牽絆。這都和普通中國人的世俗貪欲相差極大。那麽是什麽使他對毛完全無原則的服從,甚至很多事情已經完全違背了黨內的組織程序和原則,違背他以一生效忠的共產主義理想?背後的原因,等待更多史料的披露來佐證。
   
無獨有偶,中國20世紀後期最有權勢的人物鄧小平也選擇了“三不留”的措施來湮滅自己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的巨大貢獻。如果不是由於6489事件的爆發,或許鄧小平也不會選擇以這一方式來了結自己。
   
在人類曆史上以湮滅自己的肉身為最後手段的還有希特勒,他在最初被其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而後期卻頑強地強大起來的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的前夕與自己的情婦愛娃一道自殺身亡,自殺前命令自己的部下將兩人的肉體燒成灰燼。不過,上述三個人都是自願的。最近以湮滅某個政治人物屍體的方式來消解其曆史影響力的是美國對本拉登的處理,不過這並非出自死者生前的自願,而是被其敵人強加於其身的。
   
人類史上不乏褻瀆政治家屍體的行為,例如,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在秦孝公死後對輔佐秦孝公強大秦國的商鞅施行了五馬分屍的車裂酷刑;前蘇聯的斯大林在死後招致了嚴厲的批判,其屍體亦被從位於紅場列寧墓旁的墓穴中拖出受到褻瀆;中國人中至今依然有人在期待著對締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毛澤東等實行鞭屍懲罰。這些行為使得後世的某些政治家們感到了某種顧慮甚至恐懼。
   
曆史不是單純地由英雌或政治家自己來譜寫的。因此,一個人要想在人類曆史上做一個名留青史的政治家,必須將自己的人生政治方向和手段建立在令普羅大眾能夠感受到自由、公正和正義的立場上。惟其如此,才不會對自己產生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