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馬太福音 第十一章
文章來源: 飄塵永魂2010-09-25 17:40:08

馬太福音 第十一章 注釋

 11:1  主耶穌繼續往各城去傳道

 11:2-19  施洗約翰的問題與身分

 3          「那將要來的」:即彌賽亞。

            約翰有此疑問,可能因為耶穌所作的(2),不符合他心目中

            彌賽亞審判惡人、彰顯公理的職事(參6, 太3:11-12)。

5          耶穌的答覆,見路7:22。

8          「細軟衣服」:指宮廷華服。

9-14

所引經文(10)取自出23:20與瑪3:1;「我」指神 ,「你」在此指以

色列人的彌賽亞。由於約翰是彌賽亞的開路先鋒(「使者」),是預

言中那要來的以利亞 ( 14, 見約1:21注) 他的到來結束了舊約時代(

13),開始了新的紀元 (12)。 因此他比先知都大(9), 是人類曆

史上至此最偉大的一位(11上)。 可是,他既作先鋒,在世時未能親

自跟隨耶穌,參與天國的啟奠(見12:28),所以比不上「天國裏最小

的」門徒(11下)。

 12        「天國 ...... 著了」,原意可能是:「天國猛力伸展,而猛力的

            人(不顧一切把握時機的人)就爭取到了。」(參路16:16)。

 16-19
正如孩童執拗,既不願玩婚嫁的遊戲(吹笛跳舞),又不肯扮演殯喪

的行列(舉哀捶胸),同樣當時的猶太人既不滿意約翰的刻苦,又反

對耶穌平易的、滿有恩慈的生活方式

 19        「智慧在 ...... 顯為是」(見小字):在此可能指「神的智慧從

            它的成功表現上便證明出來」。

 11:20-24  耶穌責備不悔改的城市

 21        「哥拉汛」、「伯賽大」:均在加利利海附近,是耶穌常到傳

            道之處。

         「推羅」、「西頓」:是舊約代先知常常痛加斥責的外邦城市。
22        「審判的日子」:曆史上慘遭浩劫之日,更指世界末日審判之

            時。

23        「迦百農」:見太4:13。

            「升到天上」與「墜落陰間」(參賽14:13, 15): 表示從至高

            的尊榮地位降到最低的受罰境地。

     「所多瑪」:見路10:12。

 11:25-30  耶穌的感恩與呼召

 25-26  神的啟示臨到謙卑人

 25        「這些事」:指耶穌和門徒傳道治病的含意──天國的福音。

 「聰明通達人」:自以為是、題恃聰明的人(參16節「這世代

            」、23節「迦伯農」)。

           「嬰孩」:謙遜、願意受教者。

 27  神啟示的媒介 ── 耶穌

 28-30  耶穌使跟隨者得安息

 29        「負我的軛」:指跟隨耶穌,從 領受教訓。猶太文士常提到

            「律法的軛」,耶穌在此可能影射規條主義的無能與苛刻。

          「你們 ...... 安息」:跟隨耶穌即走善道、得安息(參耶6:16)。

 一.施洗約翰下監(一一1~19)

  一一1 耶穌差遣了十二門徒往以色列家作特別傳道事工後,就離開那裏,往加利利各城去傳道教訓人。門徒以前也曾住過那些城市。

  一一2、3 約翰這時被希律押在獄中。他受盡挫折和孤獨之苦,不禁開始懷疑。若耶穌真是彌賽亞,為何他容讓他的先驅者被押下監,衰殘不振?約翰此刻就如其它神偉大的仆人一樣,對神暫時失去信心。因為懷疑,約翰便打發兩個門徒去問耶穌,要知道耶穌是否真的是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還是他們應繼續尋找神的受膏者。

  一一4、5 耶穌回答約翰時提醒他,所行的神跡奇事正應驗了眾先知對彌賽亞作的預言;瞎子看見(賽三五5);瘸子行走(賽三五6);長大麻風的潔淨(賽五三4;比較太八16、17);聾子聽見(賽三五5);死人複活(這不是眾先知對彌賽亞的預言,但卻超乎了一切預言的神跡奇事)。耶穌又提醒約翰,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正好應驗了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節中對彌賽亞的預言。一般的宗教領袖往往注目在富有的和貴族的人身上。然而,彌賽亞卻把好消息帶給窮人。

  一一6 主再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這番話若出自其它人便顯得極其自負吹噓。但出自耶穌的囗,便顯出他是完美無瑕的。彌賽亞沒有以威武出眾的將軍形象顯現,卻以謙卑的木匠在世寄居。他的和善、卑微、所受的屈辱,與眾人心中一向以為的彌賽亞──威武善戰──大相逕庭。所以,那些隨從肉體的喜好,以貌取人之士大有可能懷疑耶穌是否真的王。可是,神的祝福卻要臨到那些有屬靈眼光的人,因他們認拿撒勒人耶穌為所應許的彌賽亞。

  我們不應誤把本節解釋為給施洗約翰的指責。每個人的信心都需要隨著時間,加以肯定和加強。這一刻雖然是暫時失去信心,但日後信心或會堅定不移,永遠相信主耶穌的真正身分。故事中的一個小片段並非就是人的一生。就看約翰一生,我們便不難找到信心和忍耐不屈的特性。

  一一7、8 約翰的門徒帶著主肯定自己身分的話走的時候,主便向眾人講論,越發讚揚施洗約翰。這群人曾經洶湧到曠野聽約翰傳道。為什麽呢?要看一個人如蘆葦般軟弱、被群眾意見之風吹動不停麽?約翰當然不是這樣的人!他確實是毫不畏縮的傳道者,他竭盡己任,情願受苦而不沉默,情願死也不說謊話。那麽群眾出去是要看身穿華衣的王宮朝臣享受舒適奢侈的生活麽?約翰當然不是這樣的人!他不過是一個屬神的普通人,他簡樸的一生不過為責難那一大群屬世的百姓。

  一一9 群眾出去是要看先知麽?約翰的確是先知──最偉大的先知。主稱他偉大,不是指他性格高雅,說話具說服力,而是因為他是彌賽亞王的先驅者。

  一一10 本節清楚顯示約翰應驗了瑪拉基的預言(瑪三1)──主那使者被差遣走在主前麵,預備百姓迎接主的來到。有人預言基督的來臨,但隻有約翰被揀選宣告主真正的到來。有人說得十分好:“約翰為基督開展道路,然後為基督從這路上引退。”

  一一11 “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這句話證明耶穌是在談及約翰的特權,而非約翰的性格。天國裏最小的不一定比約翰強,但卻有更大的特權。天國的民比宣告耶穌要來的那位更大。約翰為主準備他的道,這差事雖然大,但他一生卻享受不到天國的祝福。

  一一12 約翰由一開始傳道,到他被押下監,可見天國是努力進入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極力對抗天國,希律王也曾捉拿主的使者,打擊天國。

  “……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這句話可能有兩種解法。第一,敵人設法得到天國,然後毀滅它。百姓拒絕約翰,預示了他們會同樣拒絕王自己,並且拒絕天國。可是,這句也可解為:預備好迎接王要降臨的人,聽見天國的信息後反應熱烈,竭盡所能要進入天國。這解法與路加福音十六章16節所述相同:“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要努力進去。”這裏顯示了一個景象:天國是一個被圍的城市,各階層的人擊打城門,企圖要進到城裏去。可見進天國是需要屬靈上努力爭取的。不論采取哪個解法,總之約翰所傳的道掀起了強烈的反應,影響深遠。

  一一13 “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由創世記至瑪拉基書都預言彌賽亞的到來。約翰跨越這個曆史的階段,他肩負的責任不僅是說預言,而且是宣告所有關於基督第一次降臨的預言已應驗了。

  一一14 瑪拉基曾預言說,彌賽亞來之前,以利亞要作先驅(瑪四5、6)。百姓若肯領受耶穌為彌賽亞,約翰便完成以利亞的任務了。約翰並非輪回轉世的以利亞──他曾在約翰福音一章21節中否認自己是以利亞。不過,他有以利亞的心誌和能力,在基督降世前準備他的道。

  一一15 並非所有人都欣賞施洗約翰,或者明白他所講的道所含的真正意思。因此,主再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換句話說,便是叫人們留心聽道。不要錯過聽道時的獨特信息。如果約翰應驗了關於以利亞的預言,那麽耶穌就是那應許的彌賽亞了!耶穌在此誇讚施洗約翰,便是肯定他自己正是神所差派的基督。若接受施洗約翰,便會接受耶穌。

  一一16、17 可是耶穌講論的世代既不願接受施洗約翰,也不接受耶穌。有特權看見彌賽亞王來到的猶太人。對彌賽亞和他的先驅者都不感興趣。他們不過是好刁難之輩。耶穌把他們比作任性乖僻的孩童坐在街市上,他們對任何玩意都不滿足。他們的朋友想吹笛,他們拒絕跳舞;他們的朋友若想玩話劇,假裝舉喪,他們便拒絕捶胸。

  一一18、19 約翰來了,是個禁欲主義者,猶太人就指他是被鬼附的。相反,人子如常人一樣吃喝。如果他們覺得約翰的攻克己身太過辛苦,他們應該為耶穌正常的飲食習慣而感到高興。事實不然!他們稱耶穌為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當然,耶穌從沒有過分飲食吃喝,隻不過是那些人完全捏造事實吧了。耶穌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並非他們所想的那樣。他與罪人為友,旨在把他們從罪中救出來,他從沒有與他們一樣犯罪,也沒認同他們的過犯。

  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主耶穌當然就是智慧的化身(林前一30)。雖然不信之士誹謗耶穌,但他的工作和他門徒的生活使謠言不攻自破。就算大部分的猶太人拒絕認他是彌賽亞王,但他施行的神跡奇事,還有他使愛徒得到屬靈的改變,都確實見證了他的權柄。

二.為加利利不信之城憂傷(一一20~24)

  一一20 權利愈大,所肩負的責任也更重。沒有城市比哥拉汛、伯賽大和迦伯農更享有特權了。神兒子走遍滿是塵埃的裏巷,教訓他所愛的民,並且在他們中間施行了最多的異能。雖然如此,但那些人終究冥頑不靈,拒絕悔改。不用說,主必然宣告它要承受最慘絕人寰的結局。

  一一21 耶穌先說哥拉汛和伯賽大。救主神雖苦囗婆心勸諭他們悔改,但他們一再拒絕耶穌。耶穌轉向推羅、西頓,這兩個城曾經因百姓拜偶像行惡,而受神的審判,被神拆毀。如果這些城的人曾被神授以特權看見耶穌的神跡,他們便會謙卑自己,深深痛悔。所以,當審判的日子來到,推羅、西頓所受的要比哥拉泛和伯賽大受的還輕。

  一一22 “當審判的日子,……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一句顯示地獄的懲罰是有不同等級的,正如天上的賞賜也有所不同(林前三12~15)。拒絕信服耶穌基督,是叫人下地獄最簡單的罪(約三36下)。不過,在地獄所受的苦,其痛苦的程度是以享有的特權和所犯的罪來定斷的。

  一一23、24 沒有別的城比迦百農更受耶穌喜愛。耶穌遭拿撒勒人拒絕以後,便以這城為自己的家(太九1,比較可二1~12),而且他曾在這裏施行一些最奇異的神跡──無懈可擊的證據,證明他是彌賽亞。如果罪惡滿盈的所多瑪──同性戀之城──曾授以特權看見這樣的神跡,城中的百姓必會痛悔,而且謹慎自己的行為。可是迦百農卻享有更大的特權。迦百農的百姓應當悔改,並且欣然地認耶穌為主才是,但他們卻白白錯失機會。所多瑪所犯的誠然是罪大惡極,但沒有任何罪比迦百農拒絕神聖潔兒子更為嚴重。因此,在審判的日子,迦百農比所多瑪所受的懲罰更重。迦百農得享特權升到天上,但審判當日,卻必墜落陰間。如果迦百農的預言千真萬確,那麽,那些到處是聖經、福音傳遍之地,他們中間不信的民就無法砌詞推搪了。

  在我們主那年代,加利利有四個主要的城市: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和提比哩亞。耶穌宣告首三個城市要遭受災難,但提比哩亞卻得幸免。結果如何?哥拉汛和伯賽大徹底地毀滅了,她們確實的位置至今仍無法知曉,而迦百農的地點則仍未證實。至於提比哩亞,這城卻仍然存留。這個預言明顯地得以證實,而且又一次證明救主是無所不知,而聖經是由神啟示寫成的。

三.救主受拒絕的反應(一一25~30)

  一一25、26 加利利的三個城市不但有眼無珠,看不見神的基督,而且無心去愛他。耶穌知道他隻是初嚐被拒的滋味,日後還有更廣泛的拒絕。他怎樣麵對執迷不悔的百姓?他懷著的不是痛苦、憤世或複仇的心,反而高聲感謝神,說任何事都不能耽誤神權能的旨意。“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對於這節經文,我們要避免兩種可能有的誤解。第一,耶穌不是因加利利城必受審判而高興;第二,他不是說神勢利地把真理之光顯明給聰明和謹慎的人。其實那三個城市有許多機會迎接主耶穌。可惜那些百姓存心拒絕順服。他們既拒絕真理之光,神便挪開這光。然而神的計劃終究不會失敗。聰明人既然不會相信,神便向謙卑之士顯明他自己。他以美食喂飽饑餓的人,叫富足的兩手空空(路一53)。

  那些自以為聰明絕頂和不需要基督的人,要為看不見審判而苦惱。相反,那些承認缺乏智慧的人卻看得見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裏麵藏著”(西二3)。耶穌為有些人蒙揀選得著他,和有些人定意不要他而感謝天父。即或麵對龐大的不信之徒,他卻為神駕禦萬事的計劃和他的旨意而感到安慰。

  一一27 一切所有的,都是父交付基督的。這句話若出自別人囗中,便顯得自大若狂,但出自主耶穌的囗,便是簡單不過的真理。這時反對之聲日形高漲,但主卻似乎沒有控製這種情況。是的,主的一生不過為要邁向最終的得勝,那將會是何等榮耀的得勝。“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關於人子基督這奧秘,實在很難理解。人子結合了神性和人性,這種身分使人感到疑惑不解。例如關於死的問題。神是不能死的,但耶穌是神,而他卻死了。不過,他屬神和屬人的本性是不能分割的。雖然我們可以認識他、愛他、相信他,但隻有父才能真正知道他。

  “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同樣,也沒有人知道父。隻有神有能力了解神。人不能憑著自己的力量和聰明認識他。但主耶穌卻能夠明白神,並向他所揀選的人顯示神的樣式。認識神兒子的人也會認識父(約一四7)。

  除了上述之外,我們必須承認,本節所揭示的真理,實在超乎我們所能明白的。我們仿佛從鏡中看見模糊的影象。隻有在永恒的國度裏,我們這有限的心思方能完全欣賞神的偉大,方能明了道成肉身的奧秘。當念到父隻顯示給子所揀選的人看,我們或會以為神隻是隨意挑選他喜歡的少數人。以下的經文解釋了這種解法的錯謬。主耶穌邀請凡勞苦和擔重擔的人到他麵前享安息,他邀請的對象是全世界的人。換言之,相信他是主和救主的人,就是他所揀選的人,他要向他們顯出父的樣式。不要忘記,耶穌受到蒙恩的加利利城的公然拒絕後,才作出這樣無限憐憫的邀請。人的憎惡和頑梗不能消滅神的愛和恩典。麥根連曾說:“雖然以色列國正朝著神的審判走,要遭受苦難的折磨,但王最後說過要把救恩之門大大打開,可見他是恩典的神,即使審判即將臨到,仍要施行憐憫。”

  一一28 來。來就是相信(徒一六31);接受(約一12);吃(約六35);喝(約七37);望(賽四五22);認(約壹四2);聽(約五24、25);進門(約一○9);開門(啟三20);摸耶穌的衣裳遂子(太九20、21);和藉我們的主基督接受永生的賞賜(羅六23)。

  “到我這裏”——相信的對象不是教會、教條或神職人員,而是活著的基督。救恩是在基督裏得著的。那些有耶穌的人,他們的救恩是神親自作成的。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要真正來到耶穌那裏,必先承認自己是背著罪的沉重擔子。隻有真正知道自己是失喪的人,才可以得救。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必先向神悔改。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留心這裏的安息是一分賞賜的禮物;這禮物是白白得到的,也是我們不配受的。這安息是得救恩而有的安息,而得救就是明白基督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贖的工作。而且,這也是良心的安息,是基於明白主為所有的罪人付了一次過的代價,便償還了他們的罪債,並且神不再要求他們另付代價了。

  一一29 在本節和30節中,耶穌從邀請人們接受救恩,轉移邀請人們事奉他。

  你們當負我的軛。這是指順服他的意旨,讓他掌管我們的生命(羅一二1、2)。

  學我的樣式。當我們認他是生活上各方麵的主,他便用他的方法訓練我們。

  我心裏柔和謙卑。法利賽人嚴峻苛刻、驕傲自恃,耶穌卻剛剛相反。這位真正的老師心裏柔和謙卑。凡負他軛的人,也要學習謙卑。

  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這不是指良心的安息(知道耶穌已償還我們的罪價),而是對神和人謙卑,從而得著內心的安息。同樣,當人不再爭大,而事奉基督,他便會經曆這種安息。

  一一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從這節又可再次看見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分別。耶穌曾對法利賽人作出這樣的批評:“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太二三4)耶穌的軛是輕省的,不會使人焦躁發怒。有人曾說,假如耶穌的木匠店鋪外掛了牌子,那麽牌上寫的必然是“我的軛十分合適”。

  他的擔子是輕省的。這不是說基督徒不會遇到困難、試煉、勞苦和傷心的事,不過我們不是獨自挑著擔子。我們是與神一同負軛,他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能施予足夠恩典的神。事奉他不是受束縛,而是享有完全的自由。

  朱偉慈這樣說:“信徒致命的錯誤是企圖獨自提起生命的擔子。”神從沒要人套上重擔的項圈。故此,基督隻有在人負軛的時候施予和經營!負軛就是兩個人背負擔子,分擔頸上的不適;主是何等渴望能代替我們,挑起擔子。他希望分擔我們的勞苦,承受我們所經曆的傷痕。基督徒生命得享安息,並且得勝,秘訣在於脫下“己”的項圈,接受主輕省的“軛”。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