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夠了,為什麽你總是不滿足?灰狐狸來了!
文章來源: yy562019-09-11 09:31:29

 

有一老兄,常常換工作,每次都能得到三四個聘書,常常糾結來糾結去,選了之後還總是後悔。其實道理很簡單,沒有一份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倒不如拿到一份聘書,就傻乎乎地接了,踏踏實實地去做,大概還更高興些。

有一小妹,玩股票,每次都是大掙一把之後,貪心大起,最後賠的血本無歸。

更有那大叔,本來有個才貌雙全的嬌妻,偏偏又看上了嬌豔的小秘,美滋滋的沒幾日,就嚐到了前不見嬌妻,後不見小秘,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滋味。

還有一好朋,二十多年前發誓一生要走50個國家。結果一走就走遠了,昨天她告我她已經走過了100個獨立國家;歐洲46國,亞洲26國,非洲16國,美洲10國,澳洲2國。可結果呢,審美疲勞到看美景已經很難激動的程度;出門超過半個月就會想念舒適的北京生活,期盼著結束顛簸不定的旅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家,“向上螺旋”一書的作者Alex Knorb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不幸福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常常迷戀於我們沒有和不能擁有的事物上,從而產生一種不快樂和不滿足的感覺。所以他認為走向幸福的第一個台階就是問問自己“我感激的是什麽?” ,開始訓練感恩你所擁有的,從而走向知足者常樂的境界。

有句神經學認可的古老格言說:“幸福是一種內心的工作。”

在純粹科學術語中的幸福被稱為Hedonia

它是這麽定義的

Hedonia: Diener's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迪納的主觀幸福感(SWB)

     Positive affect   happy, joyful, fun, etc.  

      積極情感-快樂、快樂、快樂等

     Life satisfaction  

      知足常樂

     Low negative affect   

      少的消極情感

 

我想,是時候學學法國人“夠了”的快樂哲學,讀讀蔣勳先生這篇文章,希望它能幫助你改變你幸福感的觸角。

“許多人喜歡比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裝,開的車子是不是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麵的,最近上了誰的課,看了哪一本書。聽起來是不同的比較,精神的比較好像比物質的比較還高尚一點。

其實不一定。我認為,有比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歎,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學裏所謂的“圓滿自足”,無欲無貪,充分地活在快樂的滿足中。

這和“禁欲”不一樣。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時間內,要人做到“無欲無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讓你在欲望裏麵,了解什麽是欲望,然後你會得到釋然,覺得自在,就會有新的快樂出來,這叫做圓滿自足。

西方的工業革命比我們早,科技發展比我們快,所以他們已經過了那個比較、欲求的階段,反而回來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會覺得賺的錢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別人低賤,也不會一窩蜂地模仿別人、複製別人的經驗。在巴黎從來不會同時出現四千多家蛋撻店,這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可是,你會在城市的某一個小角落,聞到一股很特別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調出來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裏喝咖啡,二十年後,你還是會在那裏喝咖啡,看著店主人慢慢變老,卻還是很快樂地在那裏調製咖啡。

這裏麵一定有一種不可替代的滿足感吧!

我覺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找回這麽多人的自信。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靜靜的,不想去驚擾別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賣沒有牛奶的冰淇淋,幾十年來店門前總是大排長龍,但他永遠不會想說多開幾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種“夠了”的感覺,那個“夠了”是一個很難的哲學:我就是做這件事情,很開心,每一個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樂,所以,夠了。

這種快樂是我一直希望學到的”。

 

悄悄地,灰狐狸來了;

悠然自在,懶散地臥在半黃的草坪上。

鬆弛的脊背沒了灰的無精打采,

倒是神奇的陽光,給了它如碳石般黑藍的灼灼光彩;

耳後的橙紅蕩漾著滿滿地喜悅。

 

 

曬太陽?外麵可是100F°

等小鬆鼠?它們避暑去了。

沒了誘惑,也不用使出上樹的獨家絕招,上躥下跳。

撓撓癢癢,悠閑放鬆的它,享受著午後的寧靜。

 

 

我輕輕地敲了敲窗子,

它直立起身體,轉身

好漂亮地狐狸!

白白的頸項。尖尖的嘴巴。

 

 

 

 

我使勁地敲窗,

  • 它回轉頭
  • 它站起身,
  • 它邁開了步

 

它一溜煙兒地跑走了。

從此它再也沒出現。

一見鍾情的灰狐狸,

你來該不是隻為給夏天的我,一個熱烈的驚喜!

或者告訴我,看看就行了,別太貪,我沒興趣和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