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態度和交易心態
文章來源: FreeTrader2012-12-01 18:01:22

人生態度和交易心態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認為,美德和幸福和諧一致。這當然是一種理想狀態,而古往今來的現實是,德高者未必幸福,而惡者卻名利雙收。道德和道德譴責從未有真正的力量!

美國曾做過薪資調查,結果說明,統計上,同等職位工資越低的人,人品更好也更善良。這說明,在社會中能夠競逐到資源或控製位置的,是善於占據道德製高點的偽君子,以及深諳權術的投機之徒們。盡管機關算盡作繭自縛的人時有耳聞,但這統計上說明了,善良的人很難取得社會通行意義上認可的成功。太多沒有道德底線的“厚黑大師”的發達,造成了理想主義的末路,結果是大多數的人被侵害,對道德、尊嚴和生命的尊重也越渺茫。

很多人相信,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更相信愛、真、善、美、和平等等。但同樣,古往今來的現實是,人世間是由無數自私自利的心靈組成,殺伐紛爭占據了人類曆史絕大多數的時間。多少人,榮華富貴今生已難享盡,卻在為更好的前程和更多的利益煞費心機;更多的人,食不果腹,卻在為基本的衣食所需和起碼的待遇碾轉難眠。多少人奮鬥終身所得,對一些人來說,不過是與生俱來。這蒼茫人世,人生如此不平等:所追求的荒謬地天差地別;卻又如此雷同:追求過程的情感和心態,驚人地千篇一律。

從宏觀角度,人的一生都是在交易。首先,都是對目標的追求,包括各實業的人,比如,公務員、律師、醫生、工程師、老板、下屬,等等;包括各利益團體,比如國企、軍工、華爾街和結黨營私的權貴們,等等;也包括非盈利組織,比如,環保、慈善,等等。其次,交易的過程就是向目標一步步接近。從這個角度,社會及社會行為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融入了所有渺小個人和巨大團體的所有行為。人生即使不以金融交易為生,同樣也置身在令人無處可逃的巨大生態鏈裏。每個普通人在此無形生態鏈市場中的成功與失敗,與交易者在金融市場並無本質區別!

以通行意義的衡量標準,若要成功,除了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財富基礎和機遇。比如,從《麥克阿瑟傳》可以看到,家庭的影響和教育很重要。麥克阿瑟的父親就利用職權讓兒子做自己的副官,使其在二十出頭剛畢業時就能在極高的平台上起步,隨後並能經常出入白宮的社交場合。
 
同時,家庭的重要、有權勢的社會關係和朋友關係也很重要,有權有勢的人也以感情為武器施壓進行相互利用,比如麥克阿瑟的母親向潘興將軍施壓請求提拔其子為準將和少將,以及請求陸軍部長馬奇將軍任命其子為西點軍校校長,方式都是先回憶麥克阿瑟的父親對他們的提拔、恩情和以前愉快的關係為鋪墊。而提拔和任命也都預先作了鋪墊,自然能夠格。

1917年7月,陸軍部長貝克將軍把麥克阿瑟從少校破格直提為上校,同時任當時一戰遠征歐洲彩虹師的參謀長,並掌握實際上的師長實權。這顯然是關係給的機會,這機會在當時的年代二十年內全美國陸軍隻有這麽一個。同時,麥克阿瑟年輕時的朋友成為了菲律賓總統,也給了他後來莫大的機會,使得他從美軍以少將退休退出現役後,能在菲律賓以高平台起步高調經營。
 
運氣也很重要。本來麥克阿瑟在1938年已經從美國陸軍以少將退役,但二戰的爆發給了他機會,使得他在菲律賓的高平台上,1941年6月重入美陸軍現役,一個月後領中將軍銜,並在5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升上將,直至1944年12月授五星上將。
 
縱觀全傳,麥克阿瑟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實際指揮才能,也沒有打過什麽出色的仗,但背景、關係和媒體炒作都很成功。當然,從未嚐受過挫折,也造就了他沒有原則地飛揚跋扈,最終也隻落落寡歡。
 
錢、權和大實業成功企業家組成的高級社交圈,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世界,玩法都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軍事、政治、金融和經濟都被他們緊密控製。

如果不具有除個人能力外的三項,走常規路線就必須依靠長時間的積累。這積累不僅寂寞寥落,而且長夜漫漫,有時甚至看不到出路,對沒有自信和耐心的人,其無望的感覺殺傷力極大,尤其對急於成功的人更是如此。

很多在初出校門時意氣風發的人,數年後,認識了真實的社會,就陡然沉默了,並漸漸沉淪了。因為,“太高”的自我期望在社會現實下並不現實。看看周圍那麽多曾經多麽躊躇滿誌的人,如今被生活和歲月漸漸打磨掉了曾經銳利的鋒芒和豪情。

金融市場不需要這三項。心高氣傲或不甘平庸的資質中上之人,若不試試股市,肯定難受或後悔。但要看清楚普通人是輸不起的,普通人一但滿盤皆輸,平安的平淡日子可就輸沒了。

交易生涯裏,尤其是進階的學習階段,連續的虧損打擊和茫然無措,起初都會有常人難以理解也體會不了的痛苦。不但要忍受交易的失敗、心理的苦痛、爆倉甚至破產,還要忍受所有自甘平庸和盲目自大之徒的冷嘲熱諷。小人物的命運,隻得無奈地承受這些必然出現的人性醜陋。

進入高級的學習階段或準成功階段,對所有這些甚至有莫名的輕鬆感:其實不用隨時想著市場和交易,舉重若輕了!然而,若沒有堅定的自信和篤定的執著,如果放棄交易為生的念頭,就會感覺被巨大的空虛所籠罩,會失去人生的激情。漸漸地,發覺自己獨行在空空的曠野,寂寞略帶著憂傷,慢慢地攀登在頂峰時隱時現的山脊上。此時應能夠認識到,交易的學習和成長有幾個方麵:
1、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2、善於階段性地學習和總結;
3、能夠耐得住寂寞,要牢記能在市場中不出局的時間盡可能地長;
4、好勝之心必須有,但不能過多,要勇於承認錯誤,能否定自己。

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在股市裏會集中放大,表現得也明顯,戰勝則更不容易,很多失敗者都因而有此相同的感受。過濾掉人性中絕大多數的情緒和欲望,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但難以做到,代價也太大,因為超越平庸和平凡其實很不容易!

成功地交易需要正確的理念,這需要搭建正確的知識體係結構,構成對世界運行的正確認識,比如,透徹理解軍事、政治、金融、經濟及其關係,等等。這也不可避免地重構交易者的心靈:客觀地看待事物,去除內心的偏執和無意義的思考方式,知行合一地避免妨礙判斷力和執行力的人性弱點,等等。成功的交易者,最終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理念和交易方法,對這些都不會有異樣的感覺,輕車熟路,賠賠賺賺都不過是久賭必贏中的正常概率事件而已。可以自如地麵對不確定性,原因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有安全底線帶來的十足的安全感。

交易心態是在股市中,更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與個人的修養有很大關係,無捷徑可走,隻能慢慢積累。

此時,交易的心態磨練反過來開始促進人生的態度。交易為生的最初出發點不過是解決物質需要,但正常人究竟需要多高的物質水平?人真正需要的不過是安全感!基本物質需要滿足後,幸福感更多來自於心靈的滿足,這時美德才有了意義,也更堅實地成為了合理追求目標,也才能體會康德所說的和諧一致。

既然精神的追求大大超越了物質所需,是否會持續困惑:人生什麽才值得?是趨炎附勢成為通行認可的碌碌強者或成功者?還是堅守情操甘做世俗意義上的豐盈弱者或失敗者?

想清楚了,即使流水落花春去也,秋風蕭瑟時,也不會再煩擾,什麽樣的記憶才能收拾往事;春暖花開時,也不會再沮喪,什麽樣的心情才能記錄似水年華。

Simple Living, High Thinking是最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