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60多歲
文章來源: 南山碧竹2022-03-25 04:16:04
似乎,到了這個年紀,世界才變得豐富起來,也變得清亮起來。這不知道是應該悲涼於這份感覺來得太晚,還是應該欣喜於這份感覺的的終於來臨。
 
好在頭腦還是清醒的,思維還是邏輯的,記憶還是清楚的,情感還是豐富的。趁此時記錄下來自己的一個腳印,以後回頭看看,也是滿有趣的。
 
慶幸於提前退休,有了不少閑暇,可以讀八竿子打不著的書,做非常小眾的但卻讓我心中充滿了喜悅的事。盡管書讀得很慢,理解也是很有限,但畢竟帶著我遊覽了那些時而輝煌燦爛,時而深沉廣博的精神世界。那些花去我許多時間的練歌練舞,雖然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卻也在鐵杵磨針的過程中為自己開啟了一扇門,“任何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都可以為你打開一扇通向精神深處,通向自由的門”。人生是啥,啥好玩?不斷修煉,不斷完善,樂此不疲,接著自說自話的走著剩下的路程,就像一個孩子在海邊撿貝殼,流連忘返,興致盎然。
 
記得有個朋友曾經問過我,你讀書除了在聚會時多了些談資,還有什麽意義?我已經不記得當時自己的具體回答了,但我很感謝他。因為我大概是因為覺得自己當時的回答不滿意,所以時不時的就會在心裏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現在的回答是:“因為讀書和思考,讓我更清醒,讓我活的更容易。” 哈,很功利是不是?也很實在。因為我覺得啥叫有效性啊?就是可以拿來就用,現在可用,將來可用。就像隨身的工具,好比一個扳手可以讓你把那個徒手擰不動的螺絲上緊一樣,當你試圖解決一個問題,你有了一個新的視角,一個方法,一個抓手。你的事情就變得可操作,可改進,可完善。然後呢,你就可以高高興興看著自己的成果微笑。
 
另一方麵,就是了解這個世界,不然就不就白來了嗎?繼往開來,人世間曾有過多少文人墨客,哲人先賢,讀懂他們,哪怕是一點點,也常常讓我感動感慨,奧勒留《沉思錄》,作為一個帝王的自我修養筆記,他的謙和自律讓我非常觸動。但丁的《神曲》,他所給我們展示的宏大的畫卷,那份創造力,就讓我驚掉了下巴。蘇格拉底臨死前對弟子們所說的那番話,他所說的要通過學習,追求智慧,讓靈魂到達一個“神聖的,永恒的,理性的境界”,到今天的我仍然會覺得被指引。我有時不禁會問,究竟是千年前的古人聰明呢?還是現在的我們?也許科技是突飛猛進的,而人的本性卻始終變化不大。任何人的差別,太大了,抬頭仰望,他們在九重天上。
 
向外看世界,回頭看曆史,再向內部看,了解自己。比如一個很實在的問題,你覺得你需要一個什麽樣的配偶?這個人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麽?年輕的時候,挺糊塗的。好像很容易被淵博的知識所吸引,覺得要是能有一個人能夠引領我該多好。但後來明白,很多都是可以自己從書裏學到的。年輕時好像很容易被外在的美所吸引,人帥再有才,那我是徹底地沒了抵抗力。但現在想想,如果個性人品不好,那帥和才氣會頓時失去光芒的呀。現在才明白,配偶最重要的是寬厚,溫和,自己成長並支持你成長。年輕時沒有自知之明,別人對自己的好並不珍惜,後來才知道長情和持之以恒的陪伴的重要。年輕的時候,好想找棵大樹然後做個藤纏樹,後來才覺得,自己也是棵樹,兩棵樹並排的生長,一起經曆風雨雷電,一起享受陽光雨露,又獨立又相互扶持更理想,更有意義,更帶勁!年輕的時候覺得好的婚姻就是個運氣,是個獲得,後來才理解好的婚姻更多的是因為一路的建設和自身的修煉。昨天和老遊聊天,我問,你說這些道理也不難懂啊?為啥年輕時候不開竅呢?他說,你讓30歲的人有60歲的感悟,不太容易,也不太現實。我說,一定有的,但很少就是了。
 
曾經的我,早早的就準備麵對衰老,變換著各種姿勢,就好像是在一個起跑線上,不知道是該左腳在前還是右腳在前,不知道站著起跑還是蹲下起跑更好。在尋找著一種準繩,一種態度,可以讓我從容的麵對。讀著先賢們的文字,我突然安靜了下來,那種接受自然規律,接受任何自己不可改變的狀況,那份篤定,在不知不覺中滲透著自己,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不用準備,一切都早已發生,並繼續發生,這一切都是安然的,不是令人沮喪的。豁達而樂觀地接受衰老和死亡將是一種多麽瀟灑的態度!與此同時,仍然不斷地去完善自己,建設著自己。這是一種平衡,是在自己可做的範圍內去把握命運,而在自己不可做的那部分去欣然接受之間的平衡。就像前幾年去對待癌症一樣,我相信自己所給出的答卷是最適合自己的一份答卷。相信自己以後越來越能力看清楚事情。其實老了就是做什麽,學什麽都會速度慢了,忘性大了,小錯多了,沒事的。重要的是越來越明智,大方向不錯,這是根本。我習慣於做兩種狀態,一個是把手搭在眉梢上墊著腳向遠處瞭望,一個是認真的全力以赴的做好眼前的事情。由於不斷的嚐試,我最近身體是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狀態,吃得下睡得著,高高興興的傻樂著過著每一天。
 
是,30多歲的我和60多歲的我好像不是一個人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更完善了。有時,我總感覺自己醒悟的很晚,太晚了,黃花菜都涼了!再一想,那總比現在還是沒有醒悟好吧,也許,再過一些年,覺得更明白事兒了呢?這不是開關電路的零一狀態,是個漸進的過程,並且還在持續中。這就是實實在在老年的樂趣。還沒覺得太老,胳膊腿還能跳舞,思維還挺活躍,但已不必為溫飽而奔波,身體裏覺得很潤滑,走路還覺得有彈性。這是一件多麽值得慶幸的事情啊!我何德何能…好,不祥林嫂了。要知道自己有多幸運,有時候並不是自己多能耐,隻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已。比如我如果此刻在烏克蘭,一顆炸彈掉在我家,不是啥都完了?常常珍惜和感恩,知足並不斷進取,是生活質量的關鍵。越來越相信,在溫飽之上,生活質量是主觀因素決定的,是頭腦中的。你周圍的環境和關係也不完全是客觀的,是你一路自己建造的。
 
祝我自己,還在一路的建造中…
最後貼一個舞蹈作業,作為最近身體狀況的一個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