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舒適區的拓展
文章來源: 南山碧竹2018-07-25 09:22:53
接著做讀書筆記。
 
什麽是舒適區?就是你覺得是相對安全的,熟悉的,舒適的,感覺到生的能量。超越了舒適區,就會覺得買有把握,覺得費力,覺得危險,感覺到死的能量。說人的最開始的舒適區是子宮,出生後,是媽媽的懷抱,再大一點,就是家。然後可能會逐步擴大。有些人的舒適區,就停滯不前了,有些人還在繼續擴大。這個舒適區可以是體力的,能力的,也可以是心理的。
 
有的人舒適區很大,走到哪裏都是四海為家的,什麽新鮮事都願意嚐試,不確定性隻會給他帶來新鮮感和刺激。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舒適區天生比較小的人,比較喜歡確定性,不喜歡太冒險。我猜這個和我從小體弱多病有關係,從小比較聽話,膽子小。大概潛意識中,隻有這樣比較容易存活,出圈了,就好像可以聞得到死亡的味道。
 
“成長的過程,應該是這個舒適區不斷擴大的過程。” 我有沒有在成長?在哪方麵拓展了?我回顧,在我的生命的最近的十年裏,我遇到了兩件比較大的事,對我有挺大的影響,第一件事是九年前,老遊中風偏癱了。當時的我,就好似五雷轟頂,因為原來的老遊和我,就是兩個極端,一個強壯經折騰,一個瘦弱病歪歪,你說誰照顧誰?不用開口,一秒鍾人家就猜個八九不離十,我也懶得爭辯。
 
當他躺倒時,孩子在讀大二,我左右看看,發現自己變成了我們家的高個子,得撐起這個天,沒得選擇。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就死撐啊。連哭都不敢,生怕這一口氣散了,就一瀉千裏不可收拾,再也拾不起個來了。我白天上班,下班直接去醫院陪老遊,給他做按摩,伺候他生活,早上在醫院裏洗個澡直接去上班,一口氣,就是五個禮拜。醫院裏都被我這個亞洲婦女感動了,說沒見過對老公這麽盡心的,居然把病室的另一張床讓我睡。我真的累得直糊塗,在醫院的parking 樓裏,用鑰匙按可以聽得見自己的車喇叭聲,死活找不到車。開車在醫院門口,上了路的curb,把車軲轆上的金屬環都顛下來了,自己都不知道。還是好心人叫住我,幫我拍上去了才告訴我放心走吧。公司裏的項目,一個蘿卜一個坑,誰也不能總讓著你,該幹完的還是得自己幹完。真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麽熬過來的。幸虧朋友都特別幫忙,讓我感到了溫暖的支撐。
 
第二件事,就是三年半前的這場癌症。那份心理上的崩塌,隻有癌症患者才能真正體會。這件事在心理上的痛苦掙紮,心緒不寧,身體上的實實在在經曆的低潮期,尤其是恢複期的幾次反複,讓我覺得縮進了一個接近死亡的殼裏,離蓬勃的生命離我越來越遠,那個狀態下,能夠平靜的接受現實,和病痛和平相處,以一份自然的心態想清楚死亡,都是對自己後來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現在一切都趨於平靜了,總體感覺是進步了,發現我比以前更有韌性了,這個韌性是一錘子一錘子打出來的。尼采說,“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感覺自己沒有被殺死,反而更強大了,真的是這樣,實實在在。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 “ 自己 ” 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麽,反彈回來,才會了解 “ 自己 ”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 “ 自己 ” 是什麽,這才是自我。
 
武誌紅說,“人與人,人與環境,真是互為鏡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鏡子,會照出不同的自己。而與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時,才會看到不可思議的自己。” 真的,這些事讓我看到了一個讓自己驚訝的自我。或者是一個很內核的自我,從來都沒有展現出來的自我。或者,自我的一部分,因為沒有被殺死,反而強大了。
 
這讓我想起大學畢業的最後一次聚餐,我的一個好朋友,向站在我麵前的一個男生發問,問他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我是什麽?那個男生舉著酒杯眯著眼睛,若有所思的說,“弱”。然後反問我的好朋友,對嗎?我的好朋友說,“嗯...,那是她的表麵,她骨子裏比你們誰都強。” 那個男生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但我的好朋友的回答,讓我很驚訝,因為當時的我,是同意那個男生的說法的。看來,我早年就是有種子的,所以才會有後來的生長。可惜後來我和我的那個好朋友失去聯係了,想必她知道了我現在,她也不會覺得驚訝。
 
回想,我不會感謝苦難,誰都不喜歡它們。但當它們撲麵而來的時候,當你躲也躲不過的時候,你要選準你的態度,你要堅信不被殺死,堅信它們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滯留會你身上留下好的東西。有了這個信念,你就有了韌性,有了與狼共舞的那份周旋,知道風雨會過去,陽光會再次燦爛。這裏提到的生死,更多的是心理意義上的。因為我也可能複發而走向死亡,但是,隻要你還活著,你在任何環境下的一個積極心態,特別影響心情,實際上是你生命質量的一個基石。
 
我的舒適區,在這十年裏大了不少。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懂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沉著。當然,在很多方麵還是很脆弱的,不是個鐵打的女漢子。但是,不著急,慢慢來。我堅信一點,“成長”這個詞是適應各種年齡段的,舒適區是可以擴大的,隻要一步步的堅定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