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準備著,迎接那其實並不太遙遠的老年
文章來源: 南山碧竹2013-12-30 14:56:46
作家六六說,

總在看中國的宣教片,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說話,
甚至為不探望父母還立法。這不是我要的老年——充滿著弱勢的憐憫,無奈的孝道重壓。我不想讓我兒子一想到出於理法道德不得不來看我就牙疼,我不想讓自己老了以後活在整天期盼兒女孫子電話的孤單裏。說實話,我也不想晚上的娛樂不是看電視就是跳廣場舞。

人在老年的時候,也許體力不及年輕人,但經驗是財富和寶藏;
也許記憶力不及年輕人,但智慧卻無可比及——前提是你從未放棄過學習。

學習這種能力不是為孩童準備的,學習能力是伴隨終生的。“
活到老學到老”一語,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倫之口,直譯為“我愈老愈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很多人在走出學校以後,覺得學習這事就終止了,把時間花在打麻將,燒飯做菜,聊天美色上。也許這一段你覺得很舒坦,但舒坦之後,就是老年的渴求陪伴,與世脫節,尋求幫助,以及無所事事。你期望得到社會的關愛,你怕被忽略,你渴求更多的照顧,你老來寂寞。

從社會角度說,關愛老人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都會老,
每個人都怕老無所依,一個對社會奉獻了半輩子的人值得善待。但從個體角度,你絕對可以打破這個恐懼的怪圈,前提是你永遠在進步。

我前幾天聽了海爾集團張瑞敏的演講,
讚歎這位共和國同齡人的思維敏捷和博學多才。他直到今天,都以每周閱讀兩本書,一年一百多本的速度在學習著。在座的學生提問的所有跨時代、跨技術、跨領域的問題,他都有過思考並能提出獨到的見解。

我有時候想,能跟這樣一位智者在一起學習生活,
每天聆聽他對世界的領悟,這是多麽幸福的事啊!

而張瑞敏,他一定來不及哀歎年紀大了,沒有用了。
他更不會去乞求年輕人的陪伴——因為年輕人在爭相向他學習,努力跟上他的步伐。

這樣的老人全社會還有很多。
比方說巴菲特的午餐。
比方說梅麗爾斯特裏普去年再度捧得小金人。
比方說褚時健在暮年新創的“褚橙”品牌。

我一方麵同情憐憫那些老去和即將老去的人,
一方麵希望自己活得不一樣。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在《論老年》中說:老年人不僅要保重身體,
還應注意理智與心靈的健康,因此老年也得不斷學習。“一個總是在這些學習和工作中討生活的人,是不會察覺自己老之將至的。”這與孔子所雲:“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是一個道理。

想擁有一個豐富精神世界和果實累累的老年,我現在就要努力。

~~~~~~~~~~~~~~~~~~~~~~~~~~~~~~~~~~~~~~~~~~~~~~~~~~~~~~~~~~~~

六六的話非常合我的意。其實我覺得,人生應該像一幅油畫。這個年齡這幅畫已經基本成形,很多的內容,很多的色彩。我們還是在不緊不慢的,一筆一筆的去完成它。退幾步望去,自己欣賞一下,已經有可以欣賞的東西了。不一定是那些世俗的成就,也可以是那些歲月的沉澱,那些美好的感情。那些友誼,親情,家庭,工作,很多很多。濃濃淡淡的,漸進漸遠的,柔和了,融洽了,全在裏邊了。
這幅畫還沒有完成。這個世界太多的東西我還沒有看到,感到,學到,享受到。精神世界的豐富,是要努力去做的。那幾乎就是生命的意義。生命是什麽?活著是什麽?看看那些花草便懂了--是變化,是成長,是收獲。學得慢了嗎?不要緊。 沒有人催你。到了今天,學習隻是為了自己內心的渴求。還有比這更愜意的嗎?希望我的下一個十年,是我最豐盛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