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
首先,在玻璃杯裡加大半杯水(注意:水超過玻璃杯的一半)。
第二步,往杯子裡放石頭。石頭一放進杯裡,發現水也被抬升了(黃標籤的地方是剛才沒放石頭時的水位)。最後,石頭一直加到水升到杯口。這時候,烏鴉可以喝到水了(紅標籤的地方是水最後被抬升到的地[2] 方)。
實驗2:
重複步驟1:但水要小於一半。重複步驟2:石頭直加到杯口,水確隻升到杯子的一半。這時候,烏鴉就喝不到水了哦!
結果總結:
當原水位高於瓶子的一半時,按照故事中的方法可以喝到水、但按原著中“ 瓶子裏水不多”的說法,烏鴉是永遠都沒有辦法喝到水的。PS:圖示石子過大,縫隙過大,如果用較小的石子,可能結果會不一樣;或者瓶子是瓶身大,瓶口小的細口瓶也可以實現故事裡的結果。
所以說,由於烏鴉能叼到的石頭大小不會太大,若使用小石頭是否能喝到水?另外,小學課本中故事的前提條件有:“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到這裡,答案應該漸漸清楚了—— 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石頭之間的縫隙體積和水量體積的比例有關,要是石頭縫隙體積大於水量,石頭堆滿也喝不到水噠!
關鍵並不是烏鴉用的石頭有多大,而是這些石頭自己大小有多均勻。
假如分選良好,那麽礫石的孔隙率估計在0.4左右,上述實驗也佐證了這一點。
在這個前提下,隻要一開始的水量大於40%,
那麽丟到最後就一定會溢出來,從而一定能讓烏鴉喝到水。
這涉及到一個概念:孔隙率(poro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