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見到的一個小名媛
文章來源: 2010-01-31 16:08:22
在小媛名參加鋼琴比賽前,有錢的爺爺賣了上百張 演奏比賽會的票,送給社會各類名人,出錢邀請有名的報社作新聞報導,在演奏會結束時獻上花,及會後舉辦宴會。小名多麽幸福啊! 從小就 受到如此的“追捧” 和 社會各界 禮儀性的關愛。

從她幼小眼神中,她所看到的人間世界 與窮困人家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正麵積極的美好生活;由於從小的訓練,她能讀懂高尚的音樂和油畫;嚐盡人間美味;在公眾場合 她被當作小公主;在家又得好 人間的致切的關愛;。。。

而後者是:因基本生活都未滿足, 事實上,她 生活 在 生理性渴望 中 和 在苦楚生命的掙紮 和 抗爭 中, 生活 在一個負麵,處於本能而抗爭的世界;從小看慣父母對別人 卑微地低頭哈腰,長大後 自然習慣於如此,自感卑微; 在她眼中,這世界是 為了尋找生活基本物品 而 進行生命掙紮的世界,麵對於其它人間美好東西,腦子裏幾乎色盲和一片空白,“去她媽” 油畫和經典音樂等等,那都是些 不能立刻拿來兌現的 “ 封資修”糟粕,我恨我砸;由於父母自己都是苦命人,整天忙碌下來,已經沒精力給予孩子最基本關愛了,甚至有時 由於生活沉重不堪負擔,都嫌自己的 孩子。。。。

從小的生活環境對人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我們中 很大一部分心理就是從小被塑定了得;這種人生的心曲 一直在無聲無息地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吟唱著;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意識到它存在,即使意有些人識到,卻沒能力改變它的曲調.

仇視鄙視人間合理性的,美好的東西,隻能起到 肯定和強化 既定的 自我心曲 ;但 事實上,在高尚優良的文明形式麵前, 某些人隻能出於 生命自我存在的精神需要,重複“去她媽”式 抗逆性的怨憤 ;卻同時 在心底深處 又不可避免地 覺得自卑不堪.



本文所談及的是人的心魂有關的內容,而非任何具體物質形式的東西,也許觸及某些讀者痛處,但 痛苦之後,或許有助於提高我們正確正確世界和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