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師的故鄉-哥本哈根
文章來源: 婉妮2023-09-24 11:40:29

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有著自己的故事,任後人翻閱。在歐洲,有很多這樣的城市。我們喜歡沿著這些城市的大街小巷行走,想走遍那些有故事的角落,用眼睛去觀察,用腳去丈量,用心去尋覓。從所到之處,了解她的曆史,品味她的文化,熟悉她的風情,領略她曆史上的恢弘、精彩和炫麗。

哥本哈根,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因為那裏走出了玻爾和安徒生這樣的大師。

六月初的哥本哈根,風和日麗,氣溫比我們事先預計的要高。人們已換上了夏裝,短衫單褲,女孩子們很多穿著漂亮的裙裝。公園裏的綠樹蔭下,青草坪上,都聚集了不少休閑的人們。他們隨意地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有些人裸露著身體的某些部分,讓肌膚更多地接受陽光的洗禮。一年中過長的寒冷天氣,讓這裏的人格外喜歡陽光,喜歡溫暖,喜歡親近大自然。

在哥本哈根的幾天,我們每天在街上行走。沿著貫穿城市的運河,有著一條條開闊平坦的道路,伸展向四麵八方,通過橋梁,將運河兩岸連通。路旁的樹木呈現出新綠色,豔麗的花朵競相開放。走在綠樹下花叢中,靜心怡人。上下班時段,如潮水般的自行車洪流穿行在街道兩側,頗為壯觀,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朝氣和活力。

我們也經常在一條條彎曲狹小的步行小巷穿行,小巷中人流湧動。一座座年代感很強的古樸建築,通過一條條青磚鋪就的小徑延綿相連。路麵的青磚邊角及磚麵已被一定程度磨損,造成一些凹凸不平。在這樣的路上走的時間長了,腳底會稍微感覺不適。小巷兩旁是一個接一個普普通通又獨具特色的窄窄門店。這些帶有濃厚曆史痕跡的景物,把我們帶回到那逝去的年代。

彷佛被數百年的文化積澱衝擊著,讓人有一種在這座城市的曆史和現實中穿梭的感覺。多年來聽過很多關於這座城市的傳說,如今置身其中,頭腦中對她的想象在眼前的現實中變得鮮活、具體,兩者越來越趨同。

我們打卡這座城市的大多地標性景點:走過處於交通網絡中心的市政廳廣場,進入市政廳大樓,瀏覽丹麥最大的火車站-哥本哈根中央車站,參觀有著八角形廣場的阿馬林宮和位於城堡島的克裏斯蒂安堡宮,駐足長堤公園港口岩石上的美人魚雕象,觀賞位於市中心的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園,探訪著名的塗鴉城,徘徊於停靠著很多船舶的新港,漫步在緊鄰新港的哥本哈根最大的廣場-國王新廣場 ……。所到之處,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曆史建築,在我們腦海裏都留下難忘的瞬間和精美的畫麵。

沿著彎曲的窄路,我們走入城市中心的一條小道,那是一條平平常常的街道。在很多老舊樓宇中一座再普通不過的老樓前,Google map 提示我們這裏是哥本哈根大學。環顧四周,窄窄的街麵,密集相連的老建築,看不到一點大學的跡象。沒有校門,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校園,更沒有寬大的體育場。我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進一步辨識,是的,這裏就是哥本哈根大學,那所1479年就創建的大學。走上高高的台階,進入學校的接待中心。那裏的人告訴我們哥本哈根大學共有六個校區散落在這座城市的不同地方,我想這裏應該是最古老的校區吧。可惜短短幾天,我們不可能一一拜訪其他校區。好奇心引導我們走進旁邊一個不大的庭院,這是由幾棟老房子環繞成的院落。庭院裏綠植成蔭,背陽的牆上爬滿綠葉植物。幾張小小的木桌木椅分布在庭院中,三兩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坐在木桌前看書。走出小院,沿著狹窄的小巷來到一座老建築的前麵。一座座青銅雕像依次坐落在大門兩側,雕像表麵已現斑駁,看上去經曆過無數雪雨風霜。這些雕像中的科學家是這所學校的驕傲,在數百年中他們創造了這座學校的曆史和輝煌。麵對這樣的校園,這樣的校舍,讓我不禁想起那句話: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這是曾經的清華大學校長,教育家梅貽琦所言。大學不在校園大小,樓房的多少和高低,而在於有沒有大師。

在眾多雕像中,我們一眼認出尼爾斯·玻爾。

尼爾斯·玻爾1885年10月出生在哥本哈根。父親是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歲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直至在這所學校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22年因他“對原子結構以及從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的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的名字對於學習理科的人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在那個時代,圍繞著對微觀現象的解釋,一批天才的科學家拓展思路,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作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思想家,玻爾的貢獻對於量子力學和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人理解微觀世界的奇妙現象提供了關鍵的洞察力,同時他的科學思維也為量子力學的解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在大約一個世紀前那個科學發展發生顛覆性變革的時期,玻爾始終站在最前沿,這奠定了他在量子力學領域領軍人物的地位,也使得他在科學史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玻爾,有著超凡的想象力,是敢於顛覆經典物理傳統思維方式的偉大科學家,他把畢生精力貢獻在自然科學最深邃最頂級的研究中,在對科學的追求和對真理的尋覓中實現著生命的價值。

穿過市區,走過路易斯皇後橋,我們沿著Sortedam lake來到距離湖畔不遠的玻爾研究所。這是1921年由玻爾建立並擔任首位所長的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幾棟樸素的低層樓房似乎向人們展示著曆史。相對於周圍的一般民居,研究所的樓房明顯陳舊。我們在研究所大樓的周圍走了一會兒。那一刻,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就是在這些極普通的建築中,曾經有那麽多聞名遐邇、在科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師,和玻爾一起,共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科學家以追求真理和尋求世界本真為己任,鍥而不舍,留下了承前啟後的曆史烙印。那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在當今這物欲橫流的世界,這種科學精神,這份曆史擔當更顯得何其珍貴。

漢斯·安徒生,一位在哥本哈根不能不說的人物。

在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有一尊安徒生的銅像。整個銅像呈坐姿,安徒生戴著高高的禮帽,側揚著頭部,望著左方的天空。左手握著一根手杖,右手拿著一本書。銅像的一側是市政廳大樓,另一側是喧囂的街道。兩個謙和溫婉的年輕女孩請我在銅像前為她們拍照留影,並自我介紹說是來自台灣的遊客。

漢斯·安徒生,出生於1805年4月,自幼家境貧寒。曾經接受過小學教育的父親是一名鞋匠,喜歡文學,從小給安徒生念故事聽,他的母親是一名洗衣婦,全家人生活在一間狹小的房子裏。盡管生活貧困,但父親的影響和母親的鼓勵使小安徒生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成長,心中種下了酷愛想象的種子。安徒生的父親在1816年因病離世,以後幼小的安徒生與母親相依為命。過於困苦的生活使得他不得不在十四歲時就外出謀生。艱辛的生活讓安徒生比一般孩子更早去麵對自己的未來,他曾嚐試做過多種工作。從小經曆的磨難,對底層人們生活的了解,給了安徒生更多的積累和感悟,讓他對人世間的苦難有更深刻的思考。後來他開始學習寫作。安徒生性格內向,敏感,自卑。他一生的個人生活也並不幸福,終身未婚,將全部精力和情感投入到文學創作中。

安徒生筆下的那些栩栩如生的童話形象不止打動過孩子,也感動過成年人。《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醜小鴨》、《豌豆公主》、《皇帝的新衣》……。一篇篇家喻戶曉的故事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播種下真誠、善良、勇敢和愛心的種子,教化了多少代人。

安徒生,一個對社會有著深刻洞察力及超強思辨能力的作家,他的作品是批判性的。也許他性格中的那些特質:敏感,孤獨,多思,使他對身邊的世界比普通人有更敏銳的感知,更深度的思考和更清晰的認識。他用那生花的妙筆,將現實中的黑暗和對窮苦大眾的同情貫穿在他的故事中,對人世間的是非,窮富,悲歡,美醜,善惡表述了自己鮮明的態度,他的作品是深刻的,有社會意義的,給整個世界留下了無以估量的珍貴精神財富。

玻爾和安徒生,分別在科學和文學兩個渾然不同的領域為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工作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片孕育了大師的土地一定有著使科學思維、創造力得已生存的肥沃土壤。不論他們出生時的社會地位是高貴還是卑微,也不論他們生長的環境是富足還是貧窮,都得以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成長,不受任何束縛地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施展才華,發揮超凡的思維能力,做出了劃時代的成就。他們的卓越也為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贏來無以倫比的榮耀。產生大師的時代,一定有著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的土壤。

時間真快,一周多的哥本哈根之行結束了。再見,丹麥。再見,哥本哈根。

我們將登上郵輪,開啟波羅的海的十天之旅。接下來的日子一定有更多的精彩等待著我們。 

                                                                 ( 2023年6月初稿,2023年9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