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前門,逛大柵欄,品大碗茶,聚老舍茶館
文章來源: 婉妮2018-05-19 14:35:35

以往每次回國,因為時間緊張,想盡量和家人多待些,另外也是覺得大家都忙,家裏外麵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盡量不去打擾別人。除了最親近的幾個朋友,其他人都很多年沒聯係了。這次回國,一個多年沒見的同學知道我回來了,召集了幾次同學聚會。照片傳到微信群裏,沒能參加聚會的一個同學打電話約我見麵,她說還叫了另一個同學,地點訂在北京前門的月亮灣。很多年沒去前門了,我提前出發,換了兩次車早早地來到了這裏。可月亮灣是哪?是餐館?是公園?還是會所?麵對已經煥然一新的前門大街,我一臉茫然。車站旁的一位熱心人告訴我,你身後就是月亮灣。我轉過身,一個開放式城市花園呈現在我眼前。一壇壇豔豔的鮮花,一灣灣淺淺的池水,一塊塊方方的石雕碑匾,令我眼前一亮,那老北京的前門已經完全不是了原來的模樣。

前門正陽門

我來得太早,就在附近轉悠著,隨手拍了幾張照片。距離同學約定的時間還有十五分鍾,我遠遠看見了一個男同學,隨後,陸陸續續看見了十來個同學,不是說今天隻有兩個同學來嗎?怎麽來了這麽多?我看到了同學們的那份情誼,一種感動在我心中升騰。久違了的同學見麵分外親切,大家問候著,歡笑著,擁抱著,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一個女同學姍姍來遲,在同學們的期待中,隻見她提著大大的一包食品,從遠處疾步走來。原來她是在等牛街的小吃店早上開門後,特意去買了很多特色的清真小吃,那都是做工精細,口味地道的北京小吃呢。

沿著月亮灣的小路,我們走進勸業場。這看上去是還原曆史而重新建造的一係列建築,既有過去電影場景中那老洋房的風格,也絲毫不輸現代建築的時尚,見證了滄桑,又印記著經典,將曆史和現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勸業場

北京坊

在同學們的引領下,我們繼續向西前行。一座座有著傳統風格的店鋪接連展現眼前。一位男同學指著路邊一家肯德基店門前的牌子提醒我不要忘了拍照。那塊非常醒目的牌子上麵寫著“一九八七年肯德基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在北京前門開出了中國第一家西式快餐連鎖餐廳,從此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是的,一定要留下這張照片,因為它見證了曆史標誌性的一刻。

中國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

老舍茶館

在老舍茶館的門前,最引人注意的是那大碗茶攤。那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還是人們普遍難以接受的概念,有人在前門經營起大碗茶生意,於是,這個作為新生事物的私人企業被電視采訪、報紙宣傳,那首《前門情思大碗茶》也隨之唱響歌壇,流傳至今。如今,茶攤旁一尊雷鋒的塑像矗立著,仿佛象征著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傳承。茶的價格保持著幾十年前的水平,依然是兩分錢一碗。其實這隻是象征性地收費,茶攤完全是公益性的,顧客憑自覺將錢投入收費箱中。出於好奇,我們每人要了一碗茶,那北京人最愛的茉莉花茶的香味清新依舊,熱熱的茶水,帶著一股暖流緩緩淌入體內。

大碗茶攤

午餐安排在有著傳統意義的老舍茶館,說是茶館,其實是餐廳。老舍先生出生成長在北京,他的文學作品代表著正宗的老北京文化,老舍茶館的菜肴也是最經典的老北京味道。我沉浸在同學們的美好情誼和對美味的體驗之中,竟然忘記了拍下那一道道色味俱佳的菜肴。吃飯間,大廳裏傳來一陣陣熱鬧的聲音,原來是茶館每天都安排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皮影戲表演。

老舍茶館大門

皮影戲

吃過午飯,幾個遠道而來的同學散去了。還有些人遊興未盡,當然,也是為了盡地主之誼,陪我這個幾十年未見的老同學,他們邀我同逛大柵欄。這是前門外一條最著名的商業街,聚集了諸多的傳統老店。以前狹窄破舊的街道如今已經拓寬修整,傳統老店裝飾一新。

大北照相館

德雲社

大觀樓-中國電影誕生地

王麻子、張小泉剪刀店

內聯升鞋店

狗不理包子鋪

張一元茶莊

步瀛齋鞋店

安排滿滿的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同學們依依惜別,互道珍重,期待著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