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孟非的小麵”關門說說北京的幾家餐館
文章來源: 婉妮2018-04-29 09:20:49

今早文學城新聞裏“孟非的小麵”關門的消息,引得我想說說對北京幾家餐館的印象。

那是北京秋日裏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辦完事情已經錯過了中飯時間。徑直走進附近的一家商城,想去找個餐館填充略感饑餓的腸胃。抬眼一看,“孟非的小麵”就在眼前,從外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店裏麵的環境。於是走了進去,是孟非的名字讓這家店更多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記得魯豫采訪孟非時還特意介紹了孟非的麵館。店麵不算很大,也不算小,不很明亮的燈光,大概要的就是這種格調。看上去挺幹淨,還有Wi-Fi,七八成的占座率,就餐者基本都是年輕人。坐下點了兩份麵,服務還不錯,一會就送了上來。在我看來,做一碗好吃的麵,並不是非常難的事情,北京街頭很多小店的麵就非常好吃,價格也不貴。而對孟非小店的麵我真是不敢恭維。味道極為一般,絕談不上鮮美,價格也不厚道,吃完後就想以後不會再來了。本以為,我們隻是要了兩份麵,印象不一定全麵準確,不好妄加評論。現在看來這感覺或許真是反映了一些事實。對孟非一直印象不錯,覺得作為主持人他比較機敏睿智,主持風格也很自然,但是他的麵館真是令人失望。隻是靠名人效應,畢竟還是維持不了多長時間的。

(孟非的小麵)

再說說北京的老字號“護國寺小吃店”。改革開放後,“護國寺小吃店”成了著名的老字號,接連開了很多家連鎖店,每次回國也會時不時去吃上一次。沒想到做工越來越粗糙,質量越來越差。去年到北海公園遊玩,看到公園內的“護國寺小吃店”,盡管剛剛吃完午飯,還是抱著希望進去點了一些食物。不僅味道差,量不足,衛生不幹淨,服務員的態度也不好。一碗油豆腐湯,裏麵僅有三塊不算大的油豆腐,外加了兩三個豆麵丸子,本來油豆腐湯和豆麵丸子湯應該是不同的兩個品種,不該混在一起的。給我的感覺不是一般的差。店裏用餐的人不少,都是些非本地的遊客。這樣的質量來代表北京的老字號品牌在經營,在推廣,真談不上是弘揚傳統小吃,而是有損北京餐飲業的名譽,也有損北京小吃的名譽。小時候記得東四附近有一家“隆福寺小吃店”,比“護國寺小吃店”麵積更大些,口味也不錯,現在估計早就沒有了,倒是很懷念他家的味道。北京牛街的清真小吃給我的印象也是一直沒變,始終堅持著做工精細,保證質量。

(此圖片來自網絡)

那年回國,幾個朋友相約去有著二百多年曆史的老字號品牌店“砂鍋居”就餐。點菜的朋友是個很熟悉北京餐館並非常會吃的人,要了幾個這家店的傳統特色菜。菜不算粗,但味道極一般,價格比較貴。難怪店裏生意淡淡的。如果僅靠老字號品牌,沒有上好的質量,也是很難經營好的。

現在北京吃飯真是方便。餐館多得數不勝數,新的餐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其中不乏很多經營得非常好的連鎖店。

以前北京人吃涮羊肉,最著名的是“東來順”,後來“海底撈”進駐北京開店後,非常火爆,服務,品位,就餐環境都不錯。每次去都要等位。近幾年“呷哺呷哺”作為一家物美價廉的涮鍋店,很快占據了一席之地,經常是人滿為患。每人一鍋,調料隨意。食材新鮮,品種多樣。王府井東安市場裏麵“呷哺呷哺”和“東來順”恰好是隔窗相望,那天看到兩家店內截然不同的場景。“呷哺呷哺”裏賓客滿座,“東來順”精致裝飾的碩大廳堂,隻有寥寥無幾的食客,這蕭條的景象確實令人唏噓不已。但願這種尷尬的反差不是天天呈現。

再說說我非常喜歡的“南京大排檔”,喜歡他家的菜品,價格也不錯,地道的口味,那鹽水鴨味道純正,沒有一點禽類的異味,糍粑也是外焦裏糯,酒釀赤豆湯圓,味道醇厚,蝦子麵、美齡粥,還有那鴨血粉絲湯也是令人吃過不忘。總之每次吃完後還想再去,想嚐嚐他家更多的美味。

(南京大排檔)

最早吃“外婆家”,是幾年前在北京王府井的東安市場內。以後幾次去都要排隊等候很長時間。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開這樣一家江浙菜館,味道和就餐環境都不錯,價格還平實,怎能不吸引食客。很多人慕名而來,為了吃他家的菜,等上一兩個小時。據說現在北京已經開了很多家“外婆家”。口碑是最有效的廣告,好的味道,好的服務,還愁沒有顧客麽?

(外婆家王府井店)

“綠茶”也算經營得不錯的一家連鎖餐廳,就餐者年輕人居多。喜歡他家的雞湯餛飩。

渝信川菜,看店名就知道是以經營川菜為主。這是一家集菜品口味、質量以及性價比都很不錯的餐館,無論是自家人就餐,還是宴請朋友,都是很好的選擇。每次回北京都免不了去吃上一兩次,或陪家人,或邀朋友。印象極好的一家餐館。

(這是東長安街渝信川菜店,此圖片取自網絡)

當然,這裏提到的都是價格適中並且我去的比較多的餐館。北京好的餐館,高大上的餐館還很多,這裏就不一一評論了。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