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芳華》,想到回國時遇到的一位朋友
文章來源: 婉妮2018-01-17 14:42:48

電影《芳華》描寫了那個特殊年代的文工團演員的生活,記錄了那一代人的青春歲月,劇中人物經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今天,隨著時代和人們生活發生的巨大改變,這一代人芳華已去。這次回國恰好遇到一位和《芳華》中的人物有著相同經曆的朋友。

嚴格地說,這位朋友不是我的朋友,是家人的朋友。見她前,家人對她說想帶我去訪問她時,她很肯定地說曾經見過我,那是很多年前她去我家看望生病的媽媽,恰逢我在家。而我對這卻一點印象也沒有,那些年家裏來人比較多,我有時分不清他們誰是誰。

她出生在北京,青春年少時到外地文工團做演員,輾轉很多地方。然後從文工團退出,到地方電視台做主持人。後來她自己選擇離開電視台,回到北京打拚。其間做過很多種工作,吃過不少苦。經曆了幾十年的歲月磨練,現在她又選擇離開北京城區,搬到京郊,按照她向往的方式去生活。

開了幾個小時車,才到她家。那是一座以前農民的房舍,院子很大。像北京四合院,有北房,西房和東房。在西房的背後,登上一段很長的石頭台階,有一塊很開闊的平地,那塊平地上麵又有三四間大房子。院子裏種植著很多植物,有花卉和蔬菜。上下水、衛生間均方便。聽她說,是他們自己對院子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改造,直到現在這改造工程也沒有全部完成。

北房的廊子上放著成堆的柿子,那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他們院子周圍到處都是柿子樹,樹上掛著柿子,輕輕一碰,就掉下來,癱軟的柿子弄不好就會髒了衣服。屋裏屋外堆放著一些石頭,樹根,以及雕塑完成的石雕和根雕。她說,這些都是他們自己從山上采集或挖到的石頭和樹根,背回來,自己雕刻的。有些石雕、根雕很大,想來他們從山上采集背回是多麽不容易。在她家吃飯,蔬菜和肉都是附近農民集市買來的,據說那些蔬菜和肉是農民種或養來自己吃的,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賣掉。那菜、肉的味道確實和城裏超市買的不同。

走進室內,房間裏側擺放著一個超大的寫字台,中間是一套寬寬的皮沙發。我們坐在沙發上品著熱熱的茶,隨意地看著電視。屋裏放著很多盆栽植物,陽光透過大大的玻璃窗,斜斜地照射進來,照到房間裏麵很深的地方,整個屋子很暖很亮。房間內安裝了暖氣,以解決冬季取暖問題。

那天,我們肆意地吃著那蜜般甜的柿子,享受著農家果蔬的鮮美,呼吸著純淨的空氣,品位著清澈的天然水和綠色食物,感受著貼近大自然的生活。也傾聽著朋友對今後生活的設想。

飯後,我們到附近山上登高望遠。邊向上攀登,邊想著這位朋友一直在追逐著自己的想要的東西,或許是與生俱來的那種骨子裏的無拘無束不循規蹈矩的個性,也或許是當年文工團的生活進一步練就了她的灑脫和堅毅,讓她始終保持著那顆不安分的心,就如同這登山,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進取。她的經曆中一定有過許多挫折、磨難,當然也有誘惑,難能可貴的是在人過中年後還能堅持不懈,不貪戀城市的奢華,淡泊物質享受,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我佩服這種不愛慕虛榮,不隨波逐流,有獨立想法,有個性追求的人。

站在山頂,腳下綠樹蔥蔥,遠眺山巒重重。心裏默默地祝福,朋友,願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