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回憶
文章來源: 婉妮2015-02-19 11:40:03

小的時候,北京的冬天很冷。每年春節,媽媽會給我們每個孩子穿新衣,往往買不到合適的,就自己做,或買布請裁縫做。媽媽白天要上班,就晚上我們睡後再做。記憶中媽媽為我們做衣服,織毛衣經常到深夜。有一年,我的新衣服是一件淺肉粉底色上麵帶著小白點的絨布罩衣,在後背係扣,顏色很嬌嫩,很洋氣。出門時媽媽在脖子上為我圍上一條淡粉色帶些小紅點的絲巾。外麵再穿上厚厚的外衣。在我大約隻有五、六歲那年春節,爸爸的朋友約我們去他家玩。本來準備一家人去的,後來臨時因為什麽事情,媽媽不能去了,隻能爸爸帶我一人去。到爸爸的朋友家後,主人問,怎麽就你們兩人來了?爸爸不急著回答,不慌不忙地脫下我的外衣。我的胸前用別針別著爸爸開會時寫有“代表”字樣的紅色綢緞飄帶。爸爸的朋友看了,哈哈大笑,說,原來是小代表一人代表全家來了。好,歡迎歡迎。

那時候,爸爸媽媽上班忙,每到過年過節前就更忙,要上班,還有準備過年過節的事情。大掃除,備年貨,為孩子們準備新衣服。我們大了一些後,就幫忙分擔一些置辦年貨的事情了。有一次我拿著家裏的副食本和肉票,跑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大副食商店買肉,和一群大人擠在肉案旁。穿著白色工作服帶著白帽子的賣肉的師傅不斷地從案板下麵拿出肉,每次都是大大的一塊,買肉的人也是整塊地買。師傅拿上一塊好肉,就有很多隻手伸過去搶。我年齡小,個子矮,也跟著伸手搶,但總搶不著。等了很長時間後,我有些冷,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這時,師傅又從案板下拿出一塊肉,大家都在觀望著。我看那塊肉顏色鮮豔,看上去很新鮮,肥瘦相間,見沒人要,就搶著說,這塊我要了。於是,師傅過秤,收肉票,交錢,我拿著肉高高興興回家了。晚上媽媽下班回來,看了肉,又聽我講了買肉的經過,告訴我,這塊肉是靠近脖子的部分。我才知道靠近脖子的不是好肉。媽媽一點沒責怪我。那一年,這塊肉變成了我們春節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再大一點,就和哥哥拉著妹妹一起幫忙置辦年貨了。人長大點了,本事增加點了,心也就高點了,覺得離家近的商店不足夠豐富了,我們就跑到西單食品商場。為了買到定量供應的花生瓜子,要排很長的隊,隊都排到旁邊的胡同裏了。我們就這樣在冰冷的氣溫裏排著隊等上1-2個小時。北京的五香花生米很好吃,我們就商量著少買些大花生,多買些花生米。有時還會到商場裏麵買些不限量的小胡桃、鹹金棗(桔)、橄欖、香榧子,榛子、話梅、脆棗、山楂糕等。爸爸愛吃花生糖,每年都少不了花生糖。媽媽囑咐我們買些江米麵年糕,我家很少買帶棗的年糕,通常買做成一塊一塊的白年糕。過年時,切成片,裹上雞蛋液,油炸後,撒上白砂糖吃。一次在西單食品商場我們看到買白年糕要排很長很長的隊,而旁邊的百果年糕不排隊,於是我們就買了百果年糕。百果年糕本身就是甜的,中間還加有果料,更好吃些。後來才知道,這兩種年糕價格相差幾倍。

每到春節,媽媽都要蒸很多包子,我們大些了,就在旁邊幫忙。有一種包子到現在為止我隻是在自己家吃過,就是媽媽做的肉丁包。我認為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包子了。用肥瘦相間的豬肉,最好是比較瘦的五花肉,去皮,切成肉丁,加上蔥、薑和大量切碎的黑木耳,用醬油、料酒、味精、白糖調味,炒熟,做餡。這包子鹹中帶甜,味道好極了。媽媽還愛做冬菜包,用川東菜和肉餡加蔥、薑、醬油、料酒、糖,炒熟,做餡。也非常好吃。(北京中山公園裏來今雨軒的冬菜包已經有幾十年曆史,非常有名。過去,每次去中山公園,爸爸媽媽都會買一些帶回來。如今來今雨軒的冬菜包已是價格不菲。)過年放假的幾天,早上,媽媽會為我們煎包子,煎年糕,煮酒釀。家裏來了拜年的客人,如果不吃飯的話,除了糖果外,媽媽也會煎上一些包子、年糕等招待客人。很多年後,還有不少朋友都記得媽媽做的包子。

那些年的春節呀,盡管物資匱乏,但親情暖暖的,年味濃濃的。

後來嗬,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們長大了。哥哥去了南方,我去了北方,媽媽去了西部的幹校。用妹妹當時的話說,我們一家人分在四個地方,相隔那麽遙遠,要聚在一起多難呀。是嗬,一家人分散了,不能在一起過年了,那年的記憶裏,多了不少相互的牽掛,多了很多彼此的惦念。

 (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