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國大選,華人會投誰的票?
文章來源: bxie2015-07-29 20:36:44



2016美國大選,華人會投誰的票?

 

解濱

 

 距離2016美國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美國的大選似乎已經熱到發高燒的程度了。 共和黨一下子冒出十幾位參選人,把選民們看得眼花繚亂。 民主黨的希大娘氣勢磅礴,忙得滿頭大汗,大有拿下總統寶座,一雪八年前之恥的氣概。 這種盛況空前的選舉熱,以前在美國還沒有見到過。 但眼下最抓選民眼球的,反倒是那個富豪花花公子大嘴巴川普。 川大人越是發飆,他的熱度就越高,邪門了!  不過各派都清楚,他那隻是一時口舌之快,那廝當不上總統的。 至於最後鹿死誰手,我們拭目以待。

在這次大選中,我們華人將把選票投給誰?  這個問題已經泛出水麵。 記得幾年前我也呼籲過華人積極參加選舉,那時幾乎沒有多少回聲。 感謝去年加州的SCA-5,使很多華人突然發現大難臨頭,一夜之間幡然醒悟,開始積極投入美國的政治生活。 從加州到紐約,從佛羅裏達到德州,華人參政議政的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起來。  更可喜的是,這一次我們又有一位華人出來參選聯邦國會議員,而且這是一位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青年才俊。

下麵的問題,就是“該給誰投票”了。 我參加了幾個大微信群的討論,目前美國華人社區中大致有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是“先看人,再看黨”, 這就是先看看參選人的各項主張以及價值觀念,然後看看該人所屬的政黨,最後決定是否把票投給此人。

第二種意見,是“先看黨,再看人”,這就是先向某個黨派看齊,然後再看看候選人的具體資質。

第三種意見,是“隻看黨,不看人”。 這是“一邊倒”的選法,或者說是“盲選”。 但這也是投票機上的一個選項,很多人就是這麽投票的。

無論哪種選法,都牽涉到一個“黨”的問題。 美國隻有民主黨和共和黨這兩大政黨,其它小黨的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  以前我們華人對於該投哪個政黨的票幾乎是沒有多少爭論的 —— 美國華人群體多年來是民主黨的票源。  我猜其原因,大致如下:

共和黨的黨徒多為白人,民主黨善於和少數族裔溝通。
共和黨好戰,民主黨反戰。
共和黨反墮胎,民主黨不反對墮胎。
共和黨中“大款”多,民主黨的理念比較符合華人“成功”的標準。
共和黨對少數族裔沒有民主黨那麽友好,至少看上去是這樣的。
美國華人最權威的一個組織 80/20是支持民主黨的,華人組織鮮有支持共和黨的。

……

我本人就是多次把選票投給民主黨的。 奧巴馬兩次當選都有我的一票。 但是在2014SCA-5後,這種一邊倒的局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很多華人轉而支持共和黨。 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我猜大概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些華人覺得共和黨的價值觀念和華人的價值觀念更接近(hard working, family, play by rulesEducationetc.|
民主黨傾向於讚同高校錄取中的種族配額,共和黨反對任何種族配額。
民主黨對如何處置非法移民相對寬容一些,共和黨對處置非法移民比較強硬。
共和黨近年來對少數族裔趨向溫和。
另外,美國最高法院最近的一項判決使同性婚姻合法化,這也造成一部分華人轉而支持共和黨。 我就是在近兩年轉變到共和黨一邊的。
 

 

那麽,我們在美國的華人這一次究竟會把票投給哪一邊呢?

這個問題,目前還看不出直接的答案。以前美國華人中基本不存在“跟哪個黨走”的問題,現在這成了一個大問題。 而且誰最後出線代表各自黨派參選,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究竟誰出線,目前還是個大問號。 就連希大娘也不敢打包票她一定出線。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就是華人選民從今以後不可能一邊倒地支持任何一個政黨了。 至於支持每一方的票數比例,目前還難以評估。 加州可能會有不少華人會反水支持共和黨,紐約州就很難說了,可能還是民主黨的天下。 德州基本上已是共和黨的天下。 佛羅裏達州可能已經被布什的弟弟給包了。

沒法精確估計別人的選票,就來說說我自己會怎麽選吧。 假如我住在紐約州或加州那樣的華人很多的州,那裏已經有幾位華人參選了。  我甚至可以在華人參選者中挑三揀四的。那麽我想選誰就選誰,當然前提是我一定把選票投給華裔參選者。 即便不把票投給華人參選者,我至少也要去投票。 我去投票了,就為我們華裔增加了一個統計數字,這就是貢獻。 例如,如果我住在加州的爾灣市,我一定要為競選市長的陳剛先生投一票的。

那麽,假如我居住在華人不那麽集中的地方,我該把票投給誰呢?  我會考慮黨派背景以及參選人的施政方針以及資質等綜合因素,決定把票投給誰的。 但是,假如我的選區恰好有一位華人參選,例如那位候選人恰好是李林笛,我會毫無疑問地把票投給那位華人參選人的。  我甚至不會去考慮這位華人參選者的政見、資質以及黨派背景,盲目地把票投給任何一位華裔參選者! 這就叫以族裔為唯一條件的盲選!

我這個意見在微信群中遇到了尖銳的反對。 反對的理由有好幾條:(1)這不是健康的美國政治,候選人的族裔不應該在考慮之中(2)即便華裔被選上了也未必將為華裔辦事,很多華裔代表根本就靠不住。 (3)對方即便不是華裔,其理念也可能和我們十分接近,理念勝於族裔。

我幾乎同意這些反對意見了,但那是在豐滿的理想中。 在骨感的現實中,我還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理由如下:

 

 第一,我們華人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幾乎處於一種“不存在”的狀態。 這從兩個方麵可以看出來:我們的人數少之又少,而我們當中注冊選舉的人數更少。 到了投票的那一天,我們最後去投票的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美國兩黨都很少用中文做廣告拉我們的選票,人家根本不拿我們當根蔥! 我們需要我們自己的“帶路人”激勵我們華裔參與美國的政治生活,改變我們這種“不存在”的狀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另一方麵,我們華人在美國各級政府中的民選代表少之又少,和我們的人口數不成比例。 就拿國會議員來說,美國有535位國會議員,但隻有3名是華裔的,還不到0.6%。 參議院中連一位華裔議員都沒有。 而我們華裔人口大概占美國人口總數的1.5%   對比一下,美國有大約130萬日本裔,占總人數大約0.43%。 但國會中卻有4位日本裔議員,他們甚至有一名日本裔參議員! 我就不提猶太人或黑人有多少位在政府裏當官的了,那太令人尷尬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華裔有什麽資本或奢侈去挑三揀四的? 不分黨派,把我們自己的代表選進政府,這是當務之急!  別的,以後再說。  

 

第二,自己族裔的代表,固然有的時候不為自己族裔說話,但大多數情況下那不過是保持政治正確的一種策略。 他們感情上還是和自己族裔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的,更加能夠理解自己族裔的痛苦和處境,更能為自己族裔辦事。 就拿去年加州給SCA-5投了讚成票的那3位華裔州議員來說吧,當他們了解到真相後,立即轉變立場,說服其他議員改變對SCA-5的支持,最後導致SCA-5流產。 陳霞芬(Sherry Chen)事件發生後,DC的薛海培先生去找非亞裔和亞裔的議員說理,但隻有華人和亞裔議員孟昭文、趙美心和劉雲平等人願意出麵要求司法部調查此案。 這是要冒一定的政治風險的。 關鍵時刻還是自己族裔最關心自己啊! 再看看奧巴馬是多麽理解黑人的處境的吧: 2012年康州校園大屠殺,27位小學生被打死,同年發生了科羅拉多影院屠殺,12個無辜觀眾被打死,最近發生了田納西征兵站屠殺,恐怖分子打死5名軍人。 這些屠殺發生後,奧巴馬沒有參加任何一場追悼會。 但是在最近發生了南卡州教堂大屠殺,9位黑人被歹徒槍殺後,奧巴馬參加了追悼會並親自唱挽歌。 什麽是族裔感情? 這就是!  奧巴馬當選總統,90%以上的黑人選民都把票投給他。 為什麽我們華裔就不該把票投給自己選區的華裔?  美國哪一條法律說不可以把票投給自己族裔的?

 

 

 

第三,不是華裔的政客,固然也可能替我們說話,但在雙方的利益有所衝突時,人家就要首先考慮自己族裔的利益了,胳膊肘絕對不會向外擰的。 就拿那位提出SCA-5的加州議員來說,他也是少數族裔(拉丁裔)的民選代表。 一般情況下,他是會考慮華裔選民的利益的。 例如,在那個華裔辦的蒜蓉辣椒醬工廠被迫搬遷時,他就站出來為華裔工廠主說話。 那他為什麽會提出SCA-5呢? 當然是想讓更多的拉丁裔子女進入加州的公立大學,讓華裔把名額空出來。  這就是骨感的現實。 大家都在維護自己族裔的利益,不要把美國的政治想得太豐滿。


這一次新參選的李林笛,是賓夕法尼亞州第七選區的國會眾議員參選人,民主黨的。 盡管我的政治立場是傾向於共和黨的,而且我也不是她選區的選民,但我將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全力支持她參選國會議員。 我不會因為她是民主黨的就對她有絲毫偏見。 她之所以是以民主黨獨立參選人的身份競選,是因為她對於環保問題的關切。 這個女孩曾經翻進commercial dumpster把大量的廢紙板撿出來,拖回家再recycle。 她心中過不去這個坎兒,於是本來政治主張十分溫和的她就被推到了民主黨一方。 作為一位在美華人,少數族裔中的少數,她能夠參加競選國會議員,這本身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 而她之所以得到了華裔多方的支持,並不僅僅因為她是華裔,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有為華裔發出聲音的勇氣和素質。

我知道我這樣“盲選”會受到一些指責。  我們華人的窩裏鬥是一直穩拿世界冠軍的。 就說這網上光對天朝的看法就分為左右兩大派。 這些大派別中又分很多小派別,每一派都互不相讓。對於華人在美國參政議政,大家都很讚成,但在具體做法上又各持己見,互不讓步。 這其中,共和黨民主黨之爭是最大的分歧。 華人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建立共識比登天還難。 目前唯一的可以使華人各派暫時放棄己見,聯手合作的,就隻有三件事:(1)鼓勵華人普遍參加投票(2)盡可能把更多的華人選進政府 (3)想辦法提升華人在美國的地位。

為了這幾個共同目標,我們必須學會妥協。 我們在美華人剛剛開始有了公民意識,如何有效地行使我們的政治權利,避免華人族裔最容易發生的不利現象 —— 窩裏鬥,是我們值得警覺的。 即使沒有雅量以大局為重,也不要以個人之所見拆同族裔之台。 美國的兩黨之爭,是兩百年來美國政壇的演不完的戲。 但這並不妨礙兩黨在重大問題上的妥協與合作。  二次大戰中,共和黨和民主黨親密合作。 911後,兩黨一致對外。 對於我們在美國的華人來說,我們根本就沒有介入兩黨之爭的籌碼,因為我們太弱小,我們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基本不存在。 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證明我們的存在。 這也就是要提高我們的投票率,並把更多的華人代表選到政府裏麵去。 所以,我建議諸位向美國的政治家們學習,要有寬廣的胸懷,放棄兩黨之爭,為提升我們在美國華人的政治地位而攜手努力。 從支持李林笛當選國會議員、支持我們所有的華人參選這件事上開始我們的合作,改掉我們“窩裏鬥”的陋習,把我們更多的華裔參選人選進國會和各級政府機構。 猶太裔美國人能夠做到的事情,非洲裔美國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日本裔美國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華裔美國人也一定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