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悅人的性格-----“女孩要富養”拙見 之二
文章來源: 王二傻2010-01-20 11:21:32



(假如我們承認“幸福女人”確實存在,那麽反向推導即從結果回朔或者更有借鑒意義。)



從“現在時”的意義上說,女兒既無法選擇容貌也無法選擇家庭,但父母完全可以為女兒選擇一種悅人的性格,同時堅信這才是令她終身受益的東西。性格可以“選擇”嗎?答案是肯定的。“選擇”性格正是教育的責任教育的應有之義。“教育”無論東西方,從來都包涵兩方麵的指向,一是獲取知識,一是修造品格。品格不是性格,但品格包含性格。國人在子女教育上一個普遍的宿命論的誤區是:“這孩子沒辦法,生來如此”。如果願意我們可以試著回憶:在哪裏又是誰告訴過我們“生來如此”、“生來即有”“性格命中注定”呢?莎士比亞的“性格決定命運”雖耳熟能詳,那也是指性格養成之後的事情。如品格、性格生來如此,何有千年傳頌的“修身養性”呢?星相、占卜等等不一而足的神秘學說如果成為人類的普遍共識,那就難以想象“教育”會走到今天,否定性格的可塑性也就否定了“教育”的本義,也就遑論“”窮養、富養”了。


現代社會中,一般而言,除少數天才、怪才之外,在智力、能力、容顏諸種因素之中,性格是人生路上或勝或敗的具有壓倒性意味的品格因素。男孩如此,在勿庸諱言的以男性主導的現實社會中,女孩更是如此。在我們所經曆的生活場景中,這樣一種現象耐人尋味:快樂的少年時代、幸福的婚姻生活、愉快的職埸經曆-----相似的女人背後有著驚人的共性:悅人的性格。隻是我們有意無意間訝異於她們何以如此快樂卻疏乎了她們快樂的來源。她們的故事其實也很相似。回顧已往,以她們的話說,她們不單是現在看來有些“傻乎乎的”,而原本就是“一路走來都是傻乎乎地”,也“並沒有得到多少特別照顧”。但她們強調她們往往有一雙快樂父母,有一個相對純淨、溫暖的家庭。生活中,這樣的女人令人欣賞,受到普遍歡迎。一位網友回貼說:““女人隻要開開心心的,一般男人都願意接近。並不太在意她是否能‘吃苦’”。我想這不僅僅是他的“個人言說”,那實在是代表了億萬萬男人的心。


貧富並不決定性格。“富養”、“窮養”,倘方法失當,難免殊途同歸。從貧窮的困窘中走出的女孩不乏樂天、大氣,招人喜愛的;富有的家境並不必然養成善良養成愛心。一個女孩兒狂妄驕橫與另一個女孩兒自我鄙薄沒有本質的區別;由“富”而生的“尖銳急切”與因“貧”乍起的陰鬱乖戾,這些性格缺撼的深處折射的是“教育”、“教育方法”的缺憾,談不上與“富養”、“窮養”存在必然的聯係。一個人在性格並非才能、才華養成的過程中,物質的貧與富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也是相對的----全家上下都疼愛你,即使生活條件差一點你會覺得“貧”嗎?令一些女孩迷失、挫敗的東西正源自於她們不自知、不自信或者少有愛心從而難有悅人的性格,這裏當無涉貧富。


女兒大了,通常情況下,教育重心自然又有些無耐的由父親向母親的肩上轉移。善意地相信大多數母親願意並且也能夠承接重任。事實是也有不堪此任的:簡單的訓斥、無聊的攀比、漫長的抱怨,惡劣的情緒從早到晚無時不在孩子的心中。本想循循善誘又往往從猴子變人說起顯得冗長;想要說理又力不從心或者如老熊掰玉米,首尾毫無關聯。這一切,對女兒而言常常是“女人何必為難女人?”對您而言則事倍功半,令人心悴。人說“女兒做事學父親,做人學母親”,試想,以您這架勢這煩躁的心境,女兒難說不會變得比您更加尖酸刻薄。與其籠統地說快樂的性格源於父母,勿寧直接說它更來自於您:她的母親。這不是二傻忽悠,這是人類曆史的普遍經驗。假使您有悟性,懂得“經驗”的意義,由此大可放下那些糊裏糊塗的長短說教,放下那些婆婆媽媽的柴米油鹽,放下來自情感來自職場的落寞,放下人世風雨,給她信任,給她鼓勵,為她營造出能“快樂起來”的氛圍,給她一個那怕隻是表麵上很“陽光”的你。最後,如您還心存豁達那實在萬幸,沒有也沒關係----做個“傻媽媽”也比“精媽媽”強百倍。

越過貧富的肩頭,以您的快樂培養一個快樂的女兒-----一個幸福的女兒。
即使心悴想哭,也等她不在的時侯。



(有網友問:“你的文章可否轉載?”回答是:當然。此外,如果不太麻煩那還請您順便署名,您知道我一向比較虛榮。

是為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