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女大學生願嫁富二代:何錯之有?-----沈睿
文章來源: wuliaofu2010-04-18 17:32:57

我看報紙上討論廣州婦聯所做的一次民意調查“六成女大學生願嫁富二代”這個議題,大多是指責中國的教育的,諸如“哲學教育缺失”(馬慶雲),女性精神不獨立, 白受高等教育了(吳永麟)等。看了這樣的論述,我就想如果我現在是大學生,我嫁人的時候該怎麽做?想來想,我也跟這六成女大學生差不多,想嫁一個有錢的,生活無憂的。我希望自己一嫁過去,不必為柴米油鹽和房子發愁,我可以生活得相對無慮。我進一步想,天底下哪個女孩子不想嫁過去以後,生活得好一點的?難道這世界上有專門挑誰家窮嫁給誰的?

 

首先看這個民意調查。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怎樣提出的。我猜如果問題是:你要嫁給你愛的人還是嫁給你不愛但是有錢的人?如果是這樣的問題,如果大多數女大學生都答不嫁愛情而嫁錢,這個問題才可能成立。原因是如果中國二十歲左右的女大學生(我們想象她們都該浪漫而不講究實際)都如此勢利,她們實在是沒救了,一批勢利眼的唯錢試圖的新一代。但是如果問題是你嫁有錢還是沒錢的,任何一個有常識的女人,都會說,嫁個有錢的。憑什麽女人就得嫁給沒錢的窮人,如果不愛他?常識上看,嫁給讓自己的生活更好的人,是基本常識。如果中國女大學生都喪失了常識,專門撿窮還自己不待見的男人嫁,我覺得才震驚和可怕。

 

再看這些人對女大學生的批評,盡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而且這些人大多都是男性。有個評論家說:“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我看了這樣的話,笑出了聲。說這種蠢話的人屬於沒有常識之類的。人類的婚姻曆史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婚姻以愛情為基礎,是西方中產階級在女性獲得選舉權和經濟權之後才出現的新事物。在女性沒有經濟獨立的過去,結婚對女性來說是嫁人,是找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人。看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之前西方的偉大文學作品,多是聰明的女人如何找一個富二代嫁過去的故事——西方偉大的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作品,再就是嫁給了富人可是跟自己的愛情有矛盾的女人的悲劇——偉大的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偉大的福樓拜的《包法力夫人》等等。愛情是婚姻的基礎,隻有在女性獲得徹底的經濟獨立之後才可能。

 

而看看中國今天的現實,女性獲得政治的、經濟的獨立比男性要難多了。上小學、中學、大學,女生的學習恐怕都不比男生差,雖說大多數老師的都告訴女生你就是學習好,將來也不見得比男性強。男孩子有後勁,女孩子跟男孩子比,天生將來就不如他們。這種理論女孩子們以及我都聽得多了。可是我們還在父母的擁抱裏,可以不在乎,繼續學習成績出色。但是一畢業,男生容易找工作,女生卻因為是女的,就比男生難找工作多了。當頭一棒就喝來,女大學生不得不意識到,就因為是女的,你的路就比男的難,你就矮一截。

 

就是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不久女人就意識到,想得到提升,不那麽容易,需要很多人脈。女人要想找人脈,在中國這個男權無處不在男權掌握一切的社會裏,實在不那麽容易。以身相許,不得已為之,凡是頂頭上司是男性的,恐怕很少有人沒有這個壓力的。不屈服這個壓力,試試你就靠自己的本事得到提升,女人們,在各種各樣的公司裏,有幾個可以站出來證明自己是完全靠本事提升的?

 

在這個男權彌漫地統治的社會裏,女人的出路實在是不多。社會主義的中國,前三十年至少公開還是提倡男女平等並給予一定製度保障的,比如保證女性在工作場所以及政治代表的比例等等。自1979到現在的三十年,中國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是赤裸裸的資本主義經濟轉向,連共產主義堅信的“男女平等”也都扔掉了。中國厭女症傳統立刻複活,還蒸蒸日上,得到體製很大多數男人的支持,女人的路越走越窄,女性麵臨的歧視是日常生活、工作場所的一部分,憑什麽要求女大學生不食人間煙火,專門挑窮的她們也不愛的男人嫁?

 

我因此覺得任何一個女人希望嫁得好一點都無可厚非。指責開始做實際考慮的女大學生,不如把手指向那些造成女性進步艱難的男人和支持他們的厭女症社會體製。